重症医学科:守护生命新篇章
2023-08-04李金秀
李金秀
重症医学科简称ICU,属于患者生命最终一道防线。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ICU内收治的患者病情更加危重。一般而言,院方不允许家属随意进入ICU病房,普通人对此充满了神秘感。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重症医学科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指的是加强监护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当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为了达到减少战士的受伤感染率,创建了现代ICU和ICU的管理模式框架。早在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就成立了重症医学会。中国的重症监护病房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于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在2009年,中国原卫生部正式颁布《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县市级以上级别医院一定要创立重症医学科。同时,ICU也被正式批准为临床二级学科。
重症医学科的由来
ICU的基本理念源自南丁格尔与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所提出的设想,具体指的是:把术后高危病患或者重伤员集中在单独区域,用以密切观察其改变情况。通过该法,能够促进危重症患者疾病的转归。到了19世纪中期,当时的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为危重症患者设立手术后恢复病房的建设工作。而后的相关实践表明,把危重症病患集中到一起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阶段,重症医学已然成为当代医疗服务体系内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重症医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成立起了重症医学科。当时,ICU医生多由麻醉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医生转行组成。2000年后,国内的本科院校纷纷创立了重症医学科专业。虽然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重症医学科起步比较晚,但经历2003年非典型肺炎大肆流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與手足口病广泛流行,以及2009年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和现阶段新冠疫情等重大的卫生事件,能够发现重症医学在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最近几年,中国的重症医学发展势头愈加迅猛。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人才的储备也有所增加。2006~2015年中国ICU普查结果证实,全国范围内设定ICU医院从2006年的1000多家增长到4000余家,而全国重症医学医生执业人数也表现出了成倍增长的趋势。截至当前,国内ICU护理人员在籍执业人数已经突破了10万人。国内顶级医疗机构内的ICU人才建设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比如,我国顶级百强医院硕士学历以上的医生占比高达90%。其中,高级职称医生占比达到了30%。虽然说中国重症医学科近几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救治患者的水平仍旧存在不小差距。相较于普通病床,重症医学科病床建立标准更高且更为严苛。值得说明的是,决定ICU治疗水平的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以及本轮新冠疫情中体现重要作用的ECMO移动心肺仪器,当前仅有极少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或医院能够配备。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中,就暴露出了ECMO不足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内,中国各级卫健委不管是在创建或在考核医疗机构时,都将重症监护病床占比视为重点考核指标来看待。但即便如此,国内医疗机构ICU床位仍旧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重症医学科的功能
ICU负责收治因多类疾病所引发的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疾病患者。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开展有效的ICU治疗以及护理干预,达到降低死亡发生率的目的。重症医学科的功能具体包含下述几项:(1)积极维护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避免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衰竭;(2)通过有效的方式,稳定患者病情,开展行之有效的急救复苏工作;(3)使用科学的方式,确保接受过高危复杂手术的患者围术期机体相关指标平稳性;(4)对重症患者开展多类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支持性治疗。
ICU病房都收治哪些患者
ICU主要收治生命垂危或存在隐匿性生命危险疾病的患者,具体来说包括:(1)可逆性、急性,已然威胁到生命安全系统或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经开展严密监护以及强化治疗,短期内可得到转归。(2)存在各类高危因素以及隐匿性生命危险的患者,经开展严密监护以及有效治疗可能降低其死亡风险。(3)存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当前表现出病情加重,威胁生命安全的患者,通过严密监护及治疗,能够恢复或接近原有状态。
ICU的问与答
问题一:ICU和普通病房内的医务人员有何不同?
答:普通专科病房内,医生关注病患焦点更多的还是该专科的相关领域,但这对重症患者是远远不够的。当重症病患的疾病发展到非常危重的状态时,机体的相关脏器可能受累,需要接受综合化治疗。相较于普通病房护士,在ICU内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为专业的护理以及抢救知识、更多的工作经验。ICU病房内的护士负责对1~2位重症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同时提供全天候疾病监护服务。
问题二:有些人认为进入ICU存活的概率比较少,也有人认为ICU设备好、药物好,保准死不了。哪种才是真的?
答:虽然说ICU内接受的对象都是重症患者,但通过科学、精细的治疗与管理后,大部分患者既往脏器功能的不全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以转归,有的甚至得以康复。
诚然,ICU病房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如对于发病时间比较短、病情进展速度极快、机体反应强烈,且相关疾病已经对身体造成非可逆性损伤的患者,易因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三:ICU不允许家人陪护,是不是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
答:医院内的ICU病房收治对象为重症患者,或多或少存在免疫功能降低的问题,加之ICU属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人员流动量比较少,为杜绝外界致病微生物和患者直接接触,ICU病房尽量不让家属陪护,以尽可能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问题四:为什么需要对ICU患者开展约束干预?
答:在ICU病房内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通常会要使用到呼吸机、气管插管、心电监护、留着尿管、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穿刺管、术后引流管等。有一些患者会由于疾病的原因,表现出躁动的情况;也有可能也入住ICU后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甚至谵妄。此时,患者在不良情绪的刺激下,可能会试图拔掉导管,或者在睡眠时非故意拔掉各类导管。需提醒的是,过多的肢体活动不但会对患者疾病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干扰患者ICU治疗进程,情况严重时还会表现出生命危象。
所以,重症患者在ICU内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要适当开展约束干预,以确保相关治疗顺利进行。
问题五:为什么说医院内的ICU重症患者总是处于睡眠状态?
答:诸多文献表明,有超过50%的ICU患者在转出ICU时,对重症监护病房保留不良记忆。而有70%以上的患者在ICU病房内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存在着躁动、焦虑的不良情绪。重症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早期,有可能对各类治疗措施表现出不配合以及不耐受的情况。特别是意识模糊的患者,会出现手术后疼痛、躁动等。对于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镇静治疗,以降低体能的消耗,有助于促进疾病的转归。等到患者病情好转时,ICU病房内的各类噪音,如呼喊声、机器声以及报警声,灯光常亮,昼夜难分,各类插管造成的不适感等,都会对神志清醒的患者病情以及精神产生不良刺激。所以,在ICU内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需要适当镇静。
问题六:是不是入住ICU病房就可以延长寿命?
答:从实际角度来讲,对重症患者开展ICU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维持生命支持治疗,直至病情恢复,而并非病情已经确定无好转后的盲目治疗。当前阶段,我国很多医院ICU床位紧张,需要更为合理、公平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值得注意的是,ICU病房并非“万金油”,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入住,如不可逆性疾病、无法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以及晚期癌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都不是收治的范围。值得说明的是,ICU病房收治的患者均属危重症,存在着比较高的不良预后风险,因此人们往往将ICU和痛苦、死亡、高昂花费等联系在一起。
问题七:ICU內就没有专门收治的患者吗?
答:当前有一种认知误区,认为ICU只能靠别的学科输送患者,因为ICU自身并无特定疾病种类。这样想是错误的。接下来,笔者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1)中毒。中毒为ICU收治的重要病种。在以往,中毒患者缺少高效救治手段,医生只能开展对症处理。而等到药物进行代谢,渐渐排除患者体外,这个过程极易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现如今,临床对于中毒患者主张尽早开展血液灌注治疗,以期在短时间内将血液内的毒物加以清理。(2)急性胰腺炎。以往临床一般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或者内科保守治疗。现阶段,随着学者们对于急性胰腺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认为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炎症如扩散到全身会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肾脏衰竭、呼吸衰竭等,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只要在ICU使用有效的方式,在疾病早期将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毒素从患者的体内清理掉,同时对胰脏进行有效治疗,就能够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