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滴水经过丽江

2023-08-04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螺大地生长

刘德福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散文集,他喜欢带上书和茶,行走在自然间。在他的文字里,我们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清新之气。他的足迹遍布高原和冰野,在观察、记录中完成对大地的探索。他遇见浩大的风、融化的雪山。“江河日夜奔流,四季自在更替,人民生生不息。”那永远静默着走向高远阶梯的列列群山,那创造过、辉煌过、也悲怆过的民众,以及在苦乐之间延续不已的生活,是他心中永远魂牵梦绕的灵魂家园。

【经典摘抄】

大地的语言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在大地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结,旱涝交替。但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我看见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

人类不同的历史在大地上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大地的奉献却是一样。我记起在俄罗斯的图拉,由森林环绕的托尔斯泰的庄园中,当大家去文豪故居中参观时,我走进了旁边一个果园。树上的苹果已经收获过了,林下的草地还开着一些花:淡蓝的菊苣,粉红的老鹳草,再有就是与中国这个叫平粮台的荒芜小丘上一模一样地轮生着白色小花的芝麻。不同地域的人操持着不同的语言,而全世界的土地都使用同一种语言,一种只要愿意倾听就能懂得的语言——质朴、诚恳,比所有人类曾经创造的,将来还要创造的都要持久绵远。

片段赏读

沐浴清风和细雨的大地,给予我们寂静的同时也给予我们喧闹。周而复始地耕耘与收获、生长与贮藏,给我们以文化的滋养。大地以珍贵的时光为我们镀亮生命,土、田、禾等汉字在土地上生长出来,我看见熟悉的乡村小路,蜿蜒中起伏着牧归的蹄印,朴实的父辈们从大地深处掏出微薄却沉重的爱。谁能说自己不是大地的孩子?谁能鄙视大地曾经的瘠薄?谁又能和大地去比富有呢?

【经典摘抄】

古老的开犁礼

忽紧忽松地把穿鼻绳攥在手上,就是為了让这两头牛并了肩笔直行走。掌犁的是村里的壮年男人,犁上锋利的铁铧揳进土地,苏醒的泥土的气息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我想试试还能不能像三十多年前一样稳扶犁把。地有些坚硬,但铁铧的尖还是破开了泥土,黑土就在我脚前翻卷起来。新鲜的黑土的味道、那些黑土中被铧头斩断的植物根茎的味道,立时就充满了我的鼻腔。那是三十多年前,一个少年最熟悉的春天气息。

傍晚时分,我坐在一段高高的河岸上,一朵云飘过来,一团阴凉便笼罩了一片地面。地面上是一片树林,一个村寨,一片新出苗的庄稼,或者一个果园。我是这个农耕文明哺育的一个生命。我为她那自然纯正的美而深感自豪。

我想起,在上午的开犁仪式上,那个老者对我说:“我知道,这样的方式要消失了。他们说,不过,我们老了,不用再看了,但你是会看到的呀!”

片段赏读

做事做到了仪式感,就有了一种信仰的意味。开犁仪式,不只是为了播种,而是播下比物质的种子更重要的精神种子,这意味着对脚下土地的敬畏;耕种的姿势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质朴的缩影,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重地前行、收获。渐渐地,春耕成了一枚文化符号,在每年春回大地时都酝酿勃发的灵感,等待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耕耘,去着色。

【经典摘抄】

一起去看山

落叶松氤氲的新绿,白桦树的绿闪烁着蜡质的光芒。那些不同的色调对应着人内心深处那些难以名状的情感。人看到的不只是美丽的大自然,还有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秋天,那简直就是灿烂色彩的大交响。那么多种的红,那么多种的黄,被灿烂的高原阳光照亮。风和光联合起来,吹动那些不同色彩的树——椴、枫、楸……那是盛大华美的色彩交响。

记起来一个情景,当我趴在草地上把镜头对准一株开花的棱子芹时,一个日本人轻轻碰触我,告诉我,不要因为拍摄一朵花而在身下压倒了看上去更普通的众多的毛茛花。我也曾阻止过准备把杜鹃花编成花环装点自己美丽的年轻女士。美教导我们珍重美。美教导我们通向善。

片段赏读

山的从容和尊严,来源于自由自在的存在感。它将四季美景挂在面前,它的心丰富而美丽。菊黄、雁飞、草荒……在山的沉稳、静谧、壮阔中,人的一颗心,也慢下来,静下来,只想如山中植物一般自由随性地活,拥有自己的尊严和芬芳。山间美景还会唤起人们呵护美、守护美的善心,一种珍惜的情绪在心中慢慢沉淀,于是,我们知道爱鸟的做法是让鸟回归森林,会把群山视为大地的一块宝石,让自己也活出山的韵味。

【经典摘抄】

海与风的幅面

居住在高地上的人们,相信自己可以俯瞰世界。换个角度看,也很容易被封锁在一个难以突围的世界中间。难以逾越的雪山,参差在四周。在当地语言中,这些雪山被比喻成栅栏。竖立久了,即便作为物质的存在已然腐朽,化为了尘,却依然竖立在灵魂中,反倒成了自我的囚笼。

离开高原前的某个夜晚,我站在高地上那些四围而来的奇崛地形中间,脚下是土层浅薄的旷野,再下面是错落有致的水成岩层——脚下的崎岖旷野,曾经是动荡的海洋。间或,某个岩层的断面上会透露出一点海洋的信息,一块菊花石,或者一枚海螺的化石。从这化石中已经无从听到什么。一枚海螺内部规律性旋转的空间也填满坚固的物质,那是上亿年海底的泥沙,已然与海螺一样变成了石头。从一个空旷的海螺壳里,确实可以听到很多声音回荡。我相信那是海的声音:宽广,幽深,而又动荡。

片段赏读

海有宁静或狂暴的时刻,然而它的深沉和浩瀚壮阔,任谁也无法改变,在高原的沉默中,你能感受到大海般的凝重;在父辈们被太阳镀成古铜色的面孔上,你能感受到那份沉稳中蕴涵着的激情。此刻,行路的我,想着那些寒夜中曾温暖我孤寂灵魂的诗歌,诗人同样从平常的景物中看到了不平凡,他们用生生不息的笔墨在宣纸上泼洒,溅起清丽的波声,如阿来在雪峰围拥的谷底去想象大海“水天相连,浑茫无边”。

此刻,在幽深的夜晚,所有的一切,仿佛都被想象的光芒点亮了。

猜你喜欢

海螺大地生长
大地之歌
海螺
海螺
海螺与鲸鱼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数学中的“小海螺”
大地之灯
生长
大地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