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同伴心理互助探索

2023-08-04张云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助人同伴心灵

张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校的现实条件加以开展。加强专业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专业心理教师缺乏这一现实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瓶颈。本文将对心理教师主导下基于学生同伴心理互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在实践探索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以同伴心理互助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失,亟待我们寻找更多途径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项调查表明:当青少年遇到心理困扰时,会首先选择向朋友和同学倾诉,很少向专业心理健康人员求助,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同伴心理互助就是同伴之间从心理层面帮助他人。这里的“同伴”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近者,他们具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相似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生活经验等。

2009年,我们就已着手开展同伴心理互助工作,并纳入2010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月份,我们发布招募信息,经过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心理健康教师审核和面试确定了首批心灵使者社团(以下简称“心理社”)成员,心理教师担任该社团辅导教师。同伴心理互助是一种关注学生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是挖掘学生潜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更是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新路径。

二、学生同伴心理互助的实践探索

(一)同伴心理互助者的选拔

一是注重自愿的选拔模式。心理助人者首先是一个志愿者。而且,鉴于心理助人工作的特殊性,还需要选拔一些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及人际关系等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采用自愿(自己申请)+他荐(班级推荐)+考核(心理教师进行审核)的形式,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我校首批同伴心理互助者。自愿选拔模式的优势在于成员满怀兴趣和热情,为开展心理助人活动奠定了基础。但其劣势也不可否认。“心灵使者”在每个班级分布不均衡,而中学人际关系网络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形成的,这就使同伴心理助人活动范围及影响力受到限制。对此,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并于2011年年初在各班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同伴心理助人的重要补充力量。

二是注重均衡的班级心理委员选拔模式。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是:对心理学感兴趣;为人开朗、乐观,善解人意,善于与人沟通;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强的责任心等。从“志愿者”到“志愿者+心理委员”的选拔整合过程,不仅满足了同伴心理助人工作的独特要求,也让助人工作的辐射面更加广泛、均衡。

(二)同伴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

同伴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是同伴心理助人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此工作划分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和“同伴心理辅导”两部分。自从2010年心理社成立以来,每年5月25日前后一周的时间定为我校“5·25我爱我”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周。各班心理委员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心理手抄报、心理作文、心理漫画等评比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我们受“同伴教育”这一形式的启发,对“心灵使者”进行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给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同伴心理辅导服务。

(三)同伴心理互助组织的管理

一是实行分层管理。心理社主管部门为负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研处,同时也接受负责学校社团工作的校团委管理。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担任该社团的指导教师,负责成员的培训及监管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由社团干部自主管理。

二是依靠制度进行管理。社团成立之日即通过了《新乡市第一中学“心灵使者”团章程》,包括团体性质、团体宗旨、成员职责、成员守则等。心理社要求成员按时参加培训和心理宣传活动,到岗要有签字记录。违规者视程度给予批评或退社处理。

三是考核与激励。良好的管理离不开考核及奖励。我校每年在“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举办后为考核优秀人员颁发“优秀心灵使者”奖励证书和“同伴心理辅导员”证书,对“心灵使者”的辛苦付出给予鼓励和肯定,并给所在班级加分,以争取班主任及年级对该工作的支持。

四是对同伴互助者的培训与督导。心理助人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助人的愿望和热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相关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基本技巧。同伴互助者培训有两种:一是基础培训,针对心理委员;二是专业资质培训,针对心理社成员。

三、学生同伴心理互助的成效与社会评价

一是“心灵使者”营造了助人自助的良好氛圍。“心灵使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提升了他们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同伴的过程更激发了他们助人的意识与兴趣,营造了我校助人自助的良好氛围。

二是构建了我校五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网络。我校构建了“校长室—科研处+学生处+团委—班主任+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灵使者+心理委员—全校学生”的五级心理健康维护网络,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专业辅导与学生心理互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三是有助于提高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伴心理互助模式的确立,促使学生开始关注自我和同伴的心理健康,在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优化学习氛围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是成果在应用和推广中获得了积极的社会评价。同伴心理互助模式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我校2014年12月成功创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在2016年6月由省教研室主办的省级心理健康示范校经验交流研讨会上,我校作为新乡市唯一一所学校发言,展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风采。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助人同伴心灵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寻找失散的同伴
唤醒心灵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助人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