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

2023-08-04陈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导图高中物理物理

陈涛

一、抽象思维能力的内涵

抽象思维能力是人在认识与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概念、判断、推理基本思维形式的运用,对客观事实进行反映的一种能力。抽象思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具有理性认识阶段的实际表现和特点,是用科学抽象化的思维来反映客观存在所具有的本质,并同客观世界发展相结合的思维。物理课程的学习无法离开抽象思维能力的具体运用。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许多知识都是以抽象概念形式出现的,如物理公式、定理、定律等。学生只有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密不可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抽象思维能力也与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这样他们才能得出科学结论。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更加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利用现代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平台优势,提升物理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自由落体现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展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设置如下问题:什么样的运动属于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中存在哪些规律?等等。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形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培养科学素养。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生处于性格逐步健全发展的时期,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实景演练的方式,让学生结成互助互动小组,真切感受“力”这一抽象概念。教师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体验切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联想生活中的哪些事例符合这些概念,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进行充分有效的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课堂离不开有效备课。而一份完美的備课方案应当包含教师根据当堂课的内容或针对某些知识点制订的、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备课其实是“备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制订相应的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互作用——力”时,学生对“力气”“力量”有自己的理解,但对力的概念认识不深刻、不全面。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是应该直接“背课”,照着书本上的文字进行解读,还是应该用学生更能理解的语言帮助其理解力的概念呢?显然后者才能让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可以说,一份好的教案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运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

高中物理课程涵盖数学、实验、规律、概念等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丰富性、复杂性、碎片化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促使他们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物理原有知识结构在脑海中对客观事实进行概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作为图文结合的思维记忆工具,是建立物理知识联系、结构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应用方法,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预习活动,通过预习建立知识间的初步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五)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和生活息息相关,物理教学也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想令学生获得较多的实践经验,教师就要多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正确开展实验、验证物理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探究性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对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和正确的理解,也更善于发现生活中涉及实验原理的现象,主动对其进行探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实际物理现象联系起来,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进行设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训练,帮助学生内化物理知识,健全学生的物理学科知识网络,实现横向、纵向的思维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设问训练时,要结合学生现阶段认知特点,在问题难度设置上要具有阶梯性特征。

(七)科学总结、复习知识

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总结、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充分联系、比较、整合各个物理知识模块,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实现物理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复习“热力学定律”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该章节的主要知识,在黑板上依次列出不同层次的知识框架图,并就框架图中缺失的部分启发学生逐步完善,直至填满整个知识框架图。

(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复杂,教师要合理安排和使用教材模块,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设置实验步骤,在生活中认识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力的合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提前准备1个水桶,随机抽取3名学生,要求3人同时拎起1桶水与1人单独拎起1桶水,让他们感受、理解分力和合力的概念,进而理解什么是力的合成。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抽象能力。

(九)通过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具有探究性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在面对有难度的问题时能够深入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知识进一步巩固,抽象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课堂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实际上存在因果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即规律,实现知识的整合。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导图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