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境教学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与学科素养的有机融合

2023-08-04王红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王红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宏观任务的落实与微观课堂的教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坚持立德树人与学科素养的有机融合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核心素养明确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宏观层面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政策的直接践行者,是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知识,把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才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学科素养有机融合课例探究

把立德树人与学科素养有机融合到课堂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理科教师常常感慨,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大多是具体的客观数据,好像无法与立德树人的任务联系起来。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但其实是站位不高、用心不够所致。

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现实的场景中对抽象的概念形成直观的认识,进而在学习及生活中对知识形成迁移。下面通过三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案例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中的育人价值与学科素养的落实

课题:认识年月日和时分秒

我到某小学调研听课。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问我:“我们小学数学就是教会学生认识数字,学会计算,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体现育人的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做。”面对这个问题,我先是反问她:“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哪些呢?”这位老师说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意识、几何意识、空间意识、推理意识等11种数学意识。她说完以后,我又问她:“我们让学生拥有数学素养以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她的回答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解决问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我们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教师有了这样的意识,结合数学核心素养,联系生活实际,精心选材,给孩子们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就可以很好地把学科素养和育人目标落实在课堂中。

我给这位教师的教学建议如下:上课后,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首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同学们注意观看大屏幕,留心资料中主人公是谁,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几点几分,到哪去了,见了谁。随后,教师播放一组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回答。这样一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这样做既没有背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以关注新闻为切入点,让学生关注社会,渗透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学科的育人任务。“原来小学数学课可以这样上!”评课后教师颇有感慨。

案例二:小学英语课育人价值与学科素养的落实

课题:认识红、黄、蓝、绿颜色对应的英语单词。

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课例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展示几张彩色小纸片引入对应英语单词的学习。

我給她的修改建议如下: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中国国旗。师:同学们,这是最美“中国脸”,它是什么颜色的?生1:红色的。生2:红色象征着中国国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师:很好。下面我们学习红色的英语单词。师:大家再看一下,上面的五星是什么颜色的?生:金黄色的。师:金黄色,正确。

教师在屏幕展示丰收的麦田图片。师:同学们再看这幅图片——中原大地、国家粮仓、丰收在望、麦浪滚滚,一片金黄。这是咱校园外的麦田图。河南号称“国家粮仓”,小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左右。我骄傲,我是河南人!下面我们学习黄色的英语单词……

教师在屏幕呈现蓝天的图片。师:同学们,你看到背景是什么呢?生1:祖国的蓝天。师:前几年你常看到蓝天吗?生1:不能。蓝天是我们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结果。师:再看,蓝天上还有什么?生2:还有大飞机,飞机上有“C919”字样。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国产大飞机C919;看,还有我们的歼-15战机。同学们,正是有歼-15战机、东风系列核导弹和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我们才能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下面我们学习蓝色的英语单词……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军事教育、国防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教师出示浙江安吉“两山论”发源地的照片。师:同学们,谁去过这个地方,请给大家讲讲这是哪?生: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过,这是浙江省的安吉县,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这里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师:同学们,浙江很美,安吉很美。我们的河南也很美,南太行也很美,我们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让全国人民来南太行旅游时能由衷地感慨——在新乡,看见美丽中国!下面我们学习绿色的英语单词。

由此可见,要落实好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教师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思维新、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先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心智培养、思维培养,让学生具备思辨能力,拥有创新意识。

案例三:高中物理育人价值与学科素养的落实

课题:“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用触屏机“一触到底”,就题论题,缺少实验、缺少情境、缺少育人价值。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导课:两个学生上台来做老师的助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两个铁架台间隔一定距离摆放在讲桌上。一名学生将橡皮绳两端扎在铁架台的立柱上,扎点等高,橡皮绳水平,另一名学生将一枚钩码挂在橡皮绳的正中央,慢慢松手,其他学生注意观察。钩码稳定后,橡皮绳呈现“V”字形,左上方橡皮绳的拉力F1和右上方橡皮绳的拉力F2共同平衡了钩码对挂点向下的拉力。提问它们是如何“团结协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学理性与政治性脱节。教师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强化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前沿的联系,学科素养达成不够,育人能力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但该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第二,照本宣科,缺乏时代感。教师要打造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一定要联系生活生产科技前沿,真正落实课改精神,使课堂教学从解题训练转向解决实际问题训练。教师通过联系“山东舰航母上歼-15战机返航着舰时阻拦索对飞机向后的拉力”等真实问题,使学生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感知学以致用的道理。这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热爱国防、热爱军队、热爱国家的情怀。

实现立德树人与学科素养有效结合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鉴于以上课堂实例的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涵养政策素养。教师只有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只有站在民族未来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课堂教学该做什么。我们不只是教书匠,更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强国必先强师,只有以情境教学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与学科素养的有机融合,立足新时代,才能做好强国路上的筑梦人。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课题“新时代高中‘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ZYR2021051)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