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禾优615 杂交水稻旱种技术

2023-08-04刘支从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杂草粉剂杂交

刘支从

(新平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 云南 玉溪 653499)

滇禾优615 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和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0 年组配而成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株形紧凑,剑叶挺直,株高98.4 cm,穗长19.9 cm,亩有效穗25.67 万穗,成穗率78.05%,穗总粒数146.6 粒,穗实粒数118.4 粒,千粒重23.85 g,落粒性好。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72.3 d,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高抗白叶枯病和稻曲病,中抗纹枯病。该品种杂种优势强,种子发芽率高,顶土力强,根系发达,耐旱力强,水田种植和旱地种植均有较好丰产性,是新平县高海拔山区推广旱种的主要品种。现结合滇禾优615 的品种特性和新平县高海拔山区的气候特点,把杂交水稻滇禾优615 旱种技术归纳如下:

1 选地整地

1.1 选地。杂交水稻属淹水栽培的稻谷品种,旱作只是一种栽培方式。旱作栽培需要保障水稻生育期的生理需水要求,因此,旱种土地必须有一定的人工灌溉水源(至少每10 d 可灌溉1 次)。宜选择靠近水源、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保水保肥能力、易于农事操作的旱地或水浇地。不宜选择砂性太重、肥力较差的地块和盐碱地种植。

1.2 整地。杂交水稻旱种要求地面平坦、土块细碎、土层松软,无前茬作物残留、农膜和未腐熟秸秆等杂物。整地时实行机耕机耙,一犁三耙,使土壤表面无大于3 cm 的土块。耕地前若无有效降雨,应人工灌溉1 次,等土壤表面干燥后犁翻耙细。整地在栽种前5~7 d 完成。播种前2~3 d,按1.8 m 距离开沟理墒,墒宽1.5 m,沟宽0.3 m,墒面用平木板轻轻拍平。

1.3 施底肥。由于杂交水稻旱种改变了生长环境,根系吸收肥水能力减弱,因此栽种前要增施底肥,在土地犁翻耙细时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 kg,理墒时每亩撒施优质复合肥50 kg。

2 抢时播种

滇禾优615 杂交水稻生育期长,为减少生育后可能出现的低温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应抢时早播。

2.1 播前准备

2.1.1 备肥拌药。播种前2 d,每亩准备细碎腐熟农家肥800~1 000 kg,与5%辛硫磷颗粒剂或30%地虫灵颗粒剂1.5 kg 拌合备用。

2.1.2 晒种浸种。把用于栽种的种子在阳光下晾晒3~4 h,以增强种子活力。晾晒时要厚摊勤翻,同时去除谷壳与杂质。播种前2 d 用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浸泡48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并风干。

2.1.3 灭鼠。农田鼠害严重,为做到灭鼠保种,要组织开展统一灭鼠活动。播种前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投放0.005%溴敌隆和玉米面、面粉等配制的毒饵来诱杀老鼠;在下水道和田埂出入口摆放粘鼠板、捕鼠笼、灭鼠器等设备捕鼠。

2.2 播种

2.2.1 播种期。滇禾优615 杂交水稻旱种生育期相应缩短至150 d 左右,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抓住最佳时期抢墒播种,以确保出苗齐苗和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4 月20 日~5 月10 日播种为宜。当土壤温度大于15 ℃后开播,播种宜早不宜迟。

2.2.2 播种密度。滇禾优615 杂交水稻旱种栽种密度为20 cm×15 cm,亩栽1.8 万~2 万丛,保证10 万~12 万株基本苗。

2.2.3 播种。在前期整理好的墒面上按20 cm 行距,15 cm 株距打塘,塘深3~4 cm,宽5~8 cm,每塘点播4~5 粒种子,播后覆细土1~2 cm。随后把拌有杀虫剂的有机肥盖到已播种的塘面上,防止蚂蚁、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蛀食种子,再用平木板压平墒面。

2.2.4 浇水。播种结束后浇1 次透水,以种植塘面浇潮为宜,满足种子发芽需要的水分,保证一次性出苗齐苗。

3 科学管理

3.1 土壤封闭除草。播种后2~3 d 用60%丁草胺药剂50 ml 兑水15 kg 对墒面喷雾做封草处理;小秧2~4 叶或杂草4~5 叶期,亩用新稻笑(26%氰氟草酯氯氟吡)水稻田除草剂50 ml 兑水15 kg 喷雾化除1 次。

3.2 补苗。播种后出苗时,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因栽种盖土过厚、虫害、鼠害等种种原因出现的缺塘,应及时补种,保证基本苗数。

3.3 肥水管理

3.3.1 水分管理。滇禾优615 杂交水稻旱种一般2 周左右出苗,干旱条件下35 d 左右可长出4 片稻叶,期间不宜浇水,培养旱生的强壮根系。4 片叶子后每生长1 片叶浇1 次透水,连续浇3~4 次。8 片叶后可减少浇水次数,进入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各需浇1~2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饱和。乳熟到腊熟期视天气情况浇2~3 次水,保证土壤湿润。

3.3.2 肥料管理。滇禾优615 杂交水稻的5、6、7叶是2、3、4 叶基部有效分蘖的节位,为增加有效分蘖,4 片叶时浇水前每亩撒施碳酸氢铵15~20 kg 或尿素8~10 kg,促使分蘖早生快发。生长至9 片叶后进入拔节期,亩撒施复合肥10 kg 或尿素8~10 kg。孕穗前期视苗情亩撒施复合肥5 kg。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药,喷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3.3.3 除草。封闭除草和化学除草后一段时间,随着水肥的充足供应,杂草也开始生长,对于稀少的杂草可人工拔除;杂草密度大时,在杂草5 叶前用96%禾草特乳油100 ml 兑水800 kg 除草。

3.4 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控害、统防增效、绿色安全的防控策略。做到重大病虫草害防治率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50%以上。结合农艺保健栽培措施,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优先应用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合理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预防和应急防治。

3.4.1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是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可均可发生,叶瘟、节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防治,预防穗瘟、谷粒瘟在破口期喷第1 次药,齐穗期喷第2 次药,可用40%稻瘟净乳油150 ml 兑水60 kg 常规喷雾,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 g,兑水50 kg,也可用45%咪鲜胺水乳剂100 ml 兑水1 500 kg 喷雾。兼防纹枯病时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 g 兑水60 kg 喷雾,或用20%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20g 兑水60kg 喷雾。

3.4.2 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为细菌传染的流行性病害,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水孔侵入,沿叶脉迅速向下纵横扩展成条斑,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黄白色。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 g兑水50 kg 喷雾,或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1 000 g 兑水150 kg 喷雾,也可用20%喹菌酮悬浮剂100 ml 兑水150 kg 喷雾。7~10 d 后喷第2 次药。

3.4.3 二化螟(或三化螟)。二化螟为螟蛾科杂食性昆虫,幼虫钻蛀稻茎取食苗心,造成稻苗枯萎死亡,后期钻蛀造成白穗或枯穗。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穗期重点在破口抽穗期防治。用50%杀螟松乳油100 ml 兑水150 kg喷雾,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ml 兑水50 kg喷雾,间隔7~10 d 喷第2 次。

3.4.4 稻飞虱。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应急控害重点在水稻分蘖期后,对百丛虫量1 000 头以上的稻田施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 g 兑水60 kg 喷雾或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g 兑水50kg 喷雾。

3.4.5 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 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 个,用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5 ml 兑水50 kg喷雾,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ml 兑水50 kg喷雾,间隔7~10 d 喷第2 次。

4 适时收获

杂交水稻旱种收获做到九黄十收,适宜收割期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根据山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割前去除田块中多汁杂草及浆果类杂草,以免影响稻米品质。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使谷粒含水量达到国家稻谷入库标准。

猜你喜欢

杂草粉剂杂交
拔杂草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杂交牛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