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3-08-04陈钟云
陈钟云
(廉江市石城畜牧兽医站 广东 廉江 524400)
1 病原特性
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没有细胞壁,也没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器,是典型的原核生物,形状呈现多样性,有点状、球状、杆状、星状等各种形状。附红细胞体在动物体内依附于红细胞表面,也可以游离到血浆中,能够自由活动,可以爬行、摇摆、翻滚、扭转等。多个附红细胞体可以附着在同一红细胞上,呈现星芒状、齿轮状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猪附红细胞体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呈链状或者环状依附在红细胞表面。附红细胞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不耐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干燥2 min,复溶后全部不能进行活动,对化学消毒药物也非常敏感,一般经过几分钟就可以将其全部杀死,如用3%~5%甲酚皂溶液消毒,5 min 就可以将其杀死,在3%~5%石碳酸溶液中经过4 ~6 h 杀死。附红细胞体不耐高温,对低温抵抗力强,在0 ℃~4 ℃环境下,经过60 d 仍然具有感染力,90 d 后还有30%仍然具有活性。
2 诊断
2.1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典型的症状为增重缓慢、出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繁殖障碍,尤其仔猪和母猪症状明显。仔猪主要为急性发病,尤其是阉割后几周的仔猪最易感,病猪体温升高,甚至有的高达42 ℃,没有食欲,采食量减少,呼吸困难,耳廓边缘、四肢末端等部位发紫,耳尖甚至出现坏死,一般发病1 d 至数天出现死亡,也有个别仔猪会自然康复,发展成为僵猪;母猪表现为急性和慢性2 种症状,急性病例一般发生在围产期,母猪持续高热,没有食欲,有的乳房和阴唇部位出现水肿,母性差,一般在产后3 d 能够自愈,哺乳母猪感染该病后可以传染给新生仔猪,导致其发病。慢性病例多表现为消瘦、黏膜黄染,有的病例会出现皮肤变态反应,病猪发情周期不规律,或不发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或弱胎等。
2.2 根据剖检症状诊断。对病死猪剖检可以发现皮肤、黏膜苍白或者黄染,血液稀薄而且凝固迟缓,肝脏肿大而且颜色为土黄色,肺脏也表现为水肿、出血,膀胱黏膜黄染并且有出血点,脾肾质地脆弱、肿胀出血,胃肠黏膜有出血点,存在大小不等的溃疡。
2.3 实验室诊断
2.3.1 显微镜镜检法。显微镜镜检是目前诊断附红细胞体病的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有鲜血悬滴镜检、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等。鲜血悬滴镜检是比较简单的诊断方法,取患病猪静脉血滴在载玻片上,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血液进行稀释,然后放置在400 倍或1 000 倍油镜下找到红细胞,血液停止流动后,就可以观察到红细胞边缘不规则,形状多样,有的为星状,有的为齿轮状等,血浆中也可以观察到自由游动的附红细胞体。依据观察到的情况就可以确诊。血涂片染色镜检是将制作的血涂片干燥、固定后,用姬姆萨染色液、瑞士染色液、吖啶橙染色液等进行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姬姆萨染色液染色效果好,可以观察到每个红细胞上有多个呈圆形、逗号等形状的紫红色颗粒;瑞士染色的血涂片和姬姆萨染色的血涂片很相似,只是着色有区别,颜色为淡紫色;吖啶橙染色后,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呈淡绿色的红细胞,以及发出荧光的绿色小体(为附红细胞体)。
2.3.2 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确诊病例,还能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技术等。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用于诊断急性病例,病猪出现症状后的7 d 内呈现阳性反应,后会逐渐转为阴性,慢性病例也为阴性反应,因此只能用于急性病例的检查;间接血凝试验的灵敏度较高,对于耐过猪也能检测出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快速、特异性、敏感性强的检测方法,此方法的敏感度比间接血凝试验高8 倍,已经广泛应用于猪附红体病的检测,同时也提高了潜在附红体病的检出率。
3 治疗措施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盐酸咪唑苯脲、强力霉素、血虫净、黄连素等,如在感染率较高的猪群,可以用盐酸咪唑苯脲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使猪群病情稳定,逐渐恢复健康,药效要比强力霉素和血虫净迅速,治疗剂量一般为1 ~2 mg/kg·bw。强力霉素是四环素类的广谱抗生素,又称作脱氧土霉素,该药物药效比较稳定,而且安全、副作用小,对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有显著的作用,可以按照每天15 mg/kg·bw,分2 次注射完成,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用强力霉素进行预防,每吨饲料中均匀混合600 g,连用5 d,对预防附红体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用化学药物治疗猪附红体病外,还可以应用中药治疗。刘有斌[1]研究中表明,常山、狼毒、骆驼蓬子的提取物对防控猪附红细胞体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药物效果和药物的浓度呈正比,在这3 种中药提取物中,以常山的效果最好。陈贝妮等[2]试验中利用茵陈蒿合黄连解毒汤加味(主要成分有青蒿、茵陈、石膏、连翘、栀子、金银花、黄芩、生地、水牛角、柴胡、黄连、黄芪、当归、大黄等)治疗羊附红体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 预防措施
根据对当地的养猪场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猪场中猪体内都含有不同数量的附红细胞体,在正常的情况下,附红细胞体和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有当受到外界应激,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平衡被破坏,附红细胞体大量繁殖,引起猪群发病。对于猪附红体病还没有专用的疫苗,而且治疗后常常会出现预后不良,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做好该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严禁在养猪场饲养其它种类的家畜。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给猪群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注意通风保温,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免给猪群造成应激。还要做好灭蚊蝇工作,降低血吸虫传播机会。要做好防疫措施,规范防疫操作技术,对于针头、针管、手术刀、耳号钳等器械在使用前后要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被血液污染的器械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引起该病的传播。对猪群进行断尾、剪耳或者阉割的时候,每窝猪都要更换器械,不要连续使用同一器械进行全场猪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