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种植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冀南地区棉花的种植

2023-08-04李树强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冀南吐絮播种面积

李树强

(威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威县 054700)

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各县市区、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收效良好。冀南地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而且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农民为实现种植业亩产收益的最大化,慢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种植模式及习惯,自发的开展特色作物种植,通过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棉花以往是河北省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冀中南地区的黑龙港流域,涉及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等地区。近年来,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维持在200 多万亩,面积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位。但在多种特色产业的发展下,冀南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滑。

1 冀南地区棉花种植现状

整体而言,从农作物播种比例上看,2010 年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69%,从2010 年至今一直处于下滑趋势,至2019 年棉花播种面积仅占2.51%。

2019 年河北棉花播种面积305.85 万亩,2020 年河北棉花播种面积283.8 万亩,同比减少7.2%,2021年河北棉花播种面积209.7 万亩[1],同比减少26.1%。重点产棉市区棉花播种面积也处于下滑趋势,2021 年邢台市棉花种植面积89 万亩,比上年减少24.7%;2021 邯郸市棉花播种面积52.0 万亩,比上年下降23.7%[2]。

2 冀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棉花喜温喜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不耐涝,棉株生育中期为棉花生长的主要阶段,需要大量的水分。冀南地区处于黑龙港流域,光照充足,年有效积温在4 000 ℃以上,夏季多雨,适合棉花生长,易于棉株丰产架子的搭建。而秋季干燥少雨,易于坐铃吐絮,提高产量和质量。冀南地区处于地下水超采区,水源不丰富,深层水缺乏,浅层水偏碱,棉花种植节水耐盐碱特点突出,棉花的种植适宜本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

2.2 棉花质量较好。冀南地区棉花质量整体稳定,棉花加工质量适中,棉花颜色级较好,马克隆值适中,断裂比强度较好,长度整齐度较高,是棉纺企业和其他用棉企业的优质原料[3]。

3 冀南地区棉花种植存在的问题

3.1 棉花种植户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棉花比较效益较低,棉花种植收益已不再是农户的主要家庭收入,部分农户在务工的同时利用少部分时间进行农业生产,只确保地块不撂荒,额外的棉花生产收入并不重视。在棉花生产上采用粗放管理,如春季抢墒播种,虽然节水省工,但不容易一播全苗,而且遇到倒春寒也会影响苗期长势;再者棉花采摘,按照以往至少需要人工采摘3 次,而近两年部分农户在棉铃完全吐絮后再进行采摘,直接影响到了棉花品质;最后在用药用肥上,植棉户也不尽心尽力,部分田块早衰或者病虫害严重。

3.2 机械化采摘难。冀南地区的棉花同新疆相比,整株果枝全部棉铃一次性吐絮困难,即便使用药物也难保证整株完全吐絮,且由于品种、管理或环境影响,棉株贪青落叶困难也导致了冀南地区难以实现机械化采摘。此外,国产、进口采棉机各型号外形尺寸较大,而冀南地区乡村或田间路宽度较小,不适合机械进场。近两年,邢台市、邯郸市部分县市区实施了棉花机械采摘示范相关工作,整个示范工作流程规范、技术到位,但最终现场机采与新疆机采还有不小差距,棉花含杂质较多。而且冀南地区棉花多被山东小商贩收购,收购只针对人工采摘的棉花,并不购买机械采摘的棉花。

3.3 规模化发展小。冀南地区棉花种植基本为一家一户种植,种植规模多数在10 亩左右,然而10 亩的种植面积多数并不是成方连片,事实上棉花的种植参照本户确权地块随地块种植,少则2 ~3 块田地,多则4~5 块田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棉花种植单元为2亩左右,和当地人均土地拥有面积相当。由于生产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导致很多新技术、新品种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棉农收益较低等问题,使得河北省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4]。

4 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棉花种植的挑战及机遇

4.1 积极应对棉花面积缩减的挑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必然的趋势,在稳定粮食面积,守住基本农田面积红线的前提下,逐步推动结构调整,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实现农民富农村美是每一个人的愿景,因此冀南地区棉花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还会逐渐缩减。但冀南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种植的棉花品质体现出冀南地区棉花种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棉花种植上一定要积极应对棉花种植面积减缩的挑战,从产量以及质量上推动棉花产业升级。

4.2 牢牢把握棉花发展的机遇。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点热门问题即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两者的科学协调配合,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率,并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助力[5]。针对冀南地区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要出台落实系列相关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便大型机械入场;加快新农机研发,方便棉花采摘机械化;加大棉花新品种、棉花机采模式研发推广力度,方便落实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此基础上,整合县域优势资源,鼓励农业合作社集中管理,推动合作社托管服务,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实现棉花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物化投入,增加棉花效益,提高棉花质量。借助结构调整的引导,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合理布局棉花产业体系,变棉花种植基地为棉花全产链生产基地。稳定前端“棉花种植面积”,扩展中部“棉花纺织企业数量”,打造末端“成品加工销售基地”,实现棉花生产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新局面。

猜你喜欢

冀南吐絮播种面积
冀中地区高密种植条件下棉花药前群体大小和成熟度与化学脱叶催熟效果的关系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记得住“乡愁”——冀南地区传统村落特色剖析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柳絮
棉花吐絮期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