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23-08-04审签李清审核冯东岳分析员张翔
审签:李清 审核:冯东岳 分析员:张翔
5月,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全国普遍进入生产旺季。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我们对5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 病情预测
5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鲤浮肿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肠炎病、刺激隐核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虾肝肠胞虫病等。
(一)鱼类疾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等,水温20℃~30℃时易发病。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基出血,解剖查验常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各草鱼主养区应重点防控。
2.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鲫、金鱼和鲫杂交变种,水温为10℃~33℃易发病。患病鱼体色发黑,体表以广泛性充血或出血为主要症状,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患病鱼鳃丝肿胀,濒死鱼鳃血管易破裂而出血,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者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充血,鳔壁出现点状或斑块状充血。各鲫主养区应重点防控。
3.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原为神经坏死病毒,主要危害石斑鱼、鲈、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鱼类,易发病水温为18℃~26℃。患病鱼厌食,出现头部出血、眼球浑浊外凸、体色发黑、鱼体畸形、间歇性乱窜打转、螺旋状或旋转式游动等症状。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应重点防控。
4.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水温20℃~27℃时易发病。病鱼游动缓慢,聚集在水面、边缘或池底,眼球凹陷,体表有溃疡、出血,皮下组织水肿,鳃部糜烂、溃疡。各鲤和锦鲤养殖区应重点防控。
5.柱状黄杆菌病:俗称“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传播快,病程长,一旦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该病在水温15℃以上易发生和流行。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应引起全国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的重视。
6.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水温25℃~30℃为流行高峰,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全国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应重点防控。
7.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一些养殖区域,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更易侵入,引发疾病,应引起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的重视。
8.刺激隐核虫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俗称“白点病”或“海水小瓜虫病”,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鲹和石斑鱼等海水鱼类,发病水温为22℃~26℃。病鱼体表和鳃出现大量黏液、有许多小白点等症状,镜检小白点可见有圆形或卵圆形、体色不透明、缓慢旋转运动的虫体。福建、海南等省份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9.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寄生引起,主要危害鲢、鳙、草鱼等,水温20℃~25℃时易发病。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盖难以闭合,鳃出血,鳃丝黏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全部或部分苍白色。全国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均需重视。
(二)甲壳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发病水温为20℃~30℃。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病虾行动异常,甲壳上出现白点,白点直径小于3mm或连成片。各虾蟹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十足目虹彩病毒1,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等,对虾体长4cm~7cm时最易被感染,发病水温16℃~32℃。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3.对虾玻璃苗弧菌病:目前认为,该病是由携带新型高毒力致病基因的弧菌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对虾仔虾期的P5~P7阶段。发病个体空肠空胃、肝胰腺颜色变淡,幼体从头胸甲到腹节颜色变得通透和半透明(因此被称为“玻璃苗”)。华南、华东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4.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主要危害对虾,发病水温为24℃~31℃。病虾出现个体瘦小、肝胰腺颜色深、群体中体长差异大等症状。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 防控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改良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检测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杜绝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操作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3.关注天气变化。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期间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密切关注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采取投喂维生素C等措施增强免疫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温、水质出现剧烈变化。
4.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或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
安徽省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签:蒋 军
审核:魏泽能 分析员:魏 涛
5月,养殖水温会逐渐升高,加上越冬过后养殖动物体质较弱,养殖品种较易受细菌、寄生虫等的感染。同时,应当注意季节交替时期温度和雨量的变化,关注天气预报,并加强养殖管理。
◎ 病情预测
根据安徽省近三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和资料,现对重要养殖品种、主要易发疾病和区域进行预测预报。
1.草鱼:易发生水霉病、肠炎病、烂鳃病,偶发锚头鳋、打印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安徽省池塘主养草鱼地区。
2.鲢、鳙:易发生水霉病,偶发寄生虫病,重点关注安徽省池塘、水库增殖等各养殖区域。
3.鲤、鲫:易发生水霉病、孢子虫病、锚头鳋病等,偶发细菌性出血败血症。重点关注区域为鲤、鲫鱼池塘高产养殖地区。
4.河蟹:幼蟹易发生纤毛虫病、脱壳不遂症,重点关注宣州区、当涂县、无为县等区域。
5.泥鳅:应注意三代虫病、鳃霉病、肠炎病、白尾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合肥、六安、蚌埠市等泥鳅养殖重点地区。
6.小龙虾:今年天气变化较大,如近期安徽省多地气温已超30℃,易发生白斑综合征。重点关注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大市。
◎ 防控措施
1.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消除病原和野杂鱼等;苗种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min~15min后放养。
2.选择购买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场和检疫合格的鱼种放养。
3.鱼种投放、转塘拉网时,注意避免擦伤鱼体,以防水霉和病原菌感染。
4.水温达15℃时,尽早投饵开食,使鱼体恢复体力,尽快生长。水温达10℃以上时,择晴好天气,尽早开食,投喂以动物性为主的高质量饲料,以利于甲壳类第一次脱壳。
福建省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签:陈燕婷
审核:廖碧钗 分析员:元丽花
5月,随着气温、水温逐步升高,水产养殖品种摄食活动增多,水体中各类病原微生物也逐渐活跃,水产养殖进入病害多发期。5月易发赤潮,应及时关注赤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 病情预测
1.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指环虫病等,重点关注草鱼高密度养殖区域。
2.鳗鲡:易发烂鳃病、赤点病、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鳗鲡高密度养殖区域。
3.大黄鱼:易发盾纤毛虫病、细菌性溃疡病、内脏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大黄鱼高密度养殖区域。
4.石斑鱼:易发苗种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石斑鱼育苗场。
5.对虾:易发虾虹彩病毒病、肠炎病、弧菌病等,同时还要注意防范水质指标异常引起的中毒等问题,重点关注对虾高密度高位池和土塘养殖区域。
6.大口黑鲈:易发虹彩病毒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大口黑鲈高密度养殖区域。
7.鲍:重点预防赤潮生物引起的缺氧、中毒等,重点关注赤潮高发海区。
◎ 防控措施
1.草鱼出血病: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苗种投放前应注射或浸泡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定期内服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保持优良水质,投喂优质饲料。发病季节全池泼洒国标渔药消毒剂。
2.病毒性神经坏死病: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加强苗种检疫,生产中选择健康无病毒的亲鱼进行苗种培育;消毒受精卵,灭活卵表面的病毒;对育苗室、育苗池和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加强饲养管理,降低放养密度。
3.赤潮:工厂化养殖可应用蓄水池通过少量补水方式应急,同时减少投饵量、及时抽吸池底污物、延长人工增氧时间等,防止水质恶化;海水网箱养殖在赤潮期间停止投饵,可通过将网箱加盖进行下沉,或将养殖网箱搬移到无赤潮海区或临时移到岸上养殖,有条件的养殖场在赤潮高发期,可配备增氧设备,在低、平潮时及时增氧;池塘养殖可通过人工增氧等措施维持水质稳定。
江苏省
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签:刘肖汉
审核:方 苹 分析员:王晶晶
5月进入立夏、小满节气,气温不断升高,雷雨天气增多。鱼类生长迅猛,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残饵粪便在池塘底部发酵,易滋生大量有害病菌,水产养殖进入病害易发多发期,应加强水质管理,减少养殖水生动物因水环境胁迫带来的应激反应。
◎ 病情预测
1.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淡水鱼高密度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2.鱼类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3.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重点关注盐城、泰州、扬州等地区。
4.锦鲤疱疹病毒病、鲤浮肿病:重点关注徐州、连云港等锦鲤、鲤鱼主要养殖地区。
5.斑点叉尾鮰病毒病:重点关注东台、大丰等鮰鱼主养区。
6.虾蟹蜕壳不遂、烂鳃病、肠炎病、白斑综合征等:重点关注泰州、宿迁、扬州、南通等虾蟹主要养殖地区。
◎ 防控措施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提高鱼体抗病力。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死鱼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水体消毒按0.2mg/L~0.3mg/L三氯异氰脲酸粉使用量经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可投喂氟苯尼考粉或恩诺沙星粉抗菌药饵治疗。
2.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日常管理切忌过度投喂,饲料中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制剂以及肠道益生菌等。发病池塘及相邻池塘应隔离,死鱼深埋;发病后养殖用水禁止外放,减少饲料投喂量,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钠粉及抗病毒中药药饵,可缓解病情。
3.斑点叉尾鮰病毒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要加强日常的预防管理,远离一切可能的带毒污染物,做好预防措施是关键。(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池埂消毒,对网具、运输工具等用高浓度消毒液浸泡消毒,防止病毒扩散。(2)渔场中设置隔离带,将鱼卵孵化区和刚孵化鱼苗饲养区分开,并确认与带毒鱼完全隔离。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鱼苗的养殖密度,减少环境胁迫。
4.锦鲤疱疹病毒病:病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内所有工具和器皿、池塘尾水进行彻底消毒。保持水体中较高溶氧,条件允许时,采用提高水温(33℃左右维持24h)或降低水温(15℃左右维持24h)的办法,可治疗该病。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进行投喂,对该病有治疗效果。
5.鲤浮肿病:做好发病池的隔离,病死鱼作无害化处理。对发病鱼池使用的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禁止将池水排放入公共水域,防止病原向周边传播蔓延;停止投喂饵料、停止用药、停止换水;增氧,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全池泼洒三黄散或大黄末1次~2次,剂量为每立方水体10g。
6.虾、蟹蜕壳不遂:选择优质苗种、保持良好水质、做好清淤和水草种植工作,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饵料,保持虾、蟹体质健康。尽量避免频繁使用杀虫类药物,保持水位适宜,定期改底,抑制有害菌的侵扰。河蟹养殖中做好水草养护,培养螺蛳,合理施肥,改善底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蜕壳前增投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增强体质。
7.其他注意事项:养殖过程中从提高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能力、改善和优化水体环境、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尽量少用药,要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或对因用药,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等,实施全面健康的养殖管理。平时多关注天气变化,关注水生动物应激反应,适时加开增氧机,谨防阴雨天养殖池水缺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签:张人铭
审核:陈 朋 分析员:韩军军
5月,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但气候多变,且昼夜温差仍然较大。各养殖场要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日常养殖管理,加强水质调控。
◎ 病情预测
1.鲤春病毒血症:病原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流行于春季(水温13℃~20℃),主要危害鲤、锦鲤、鲫等鲤科鱼类。
2.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病原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病程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
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幼鱼,3月龄内的鱼易发病,并造成大量死亡,水温在8℃~15℃时易流行。
4.小瓜虫病: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苗种,繁殖适温为15℃~25℃。
5.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鲤、鲫等,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害,水温15℃以上易发生和流行。
◎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巡塘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做好水质监测和消毒工作,加强池塘底质和水质改良,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3.做好苗种、养殖水体、工具的消毒工作。
4.投喂富含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优质配合饲料,增强免疫力。
5.一旦发现疑似鲤春病毒血症、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生,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样品到有资质实验室诊断,同时采取相应紧急控制措施。
(二)治疗措施
1.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氟苯尼考(水产用)拌饵投喂,每千克体重5mg~20mg,连续3d~5d;同时,每隔一天,养殖水体泼洒国标渔药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
2.小瓜虫病:在疾病早期采取措施有一定效果,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浓度为0.7mg/L全池泼洒。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将养鱼的水槽、工具进行洗刷和消毒,消毒可采用食盐,浓度为3%。
3.烂鳃病:10%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5mL~1mL;在发病季节,每周全池遍洒漂白粉1次~2次。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g/亩~500g/亩;每月在食场周围遍洒生石灰1次~2次。每千克体重每日拌饵投喂恩诺沙星粉(水产用)10mg~20mg(以恩诺沙星计)/次,连用3d~5d。
天津市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签:冯守明
审核:马文婷 分析员:林春友
◎ 病情预测
1.淡水、半咸水养殖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赤皮病、溃疡病、水霉病、车轮虫病。5月有发生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潜在风险。上述病害重点关注区域为蓟州、宝坻、武清、北辰、西青、东丽、津南、静海、宁河。
2.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易发生溃疡病、烂尾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滨海新区。
3.南美白对虾:易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宝坻、武清、北辰、西青、东丽、津南、滨海新区、静海、宁河。
◎ 防控措施
1.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治方法:强化对外来鲫及其变种的检疫,杜绝外地带毒苗种流入天津。加强对天津市国家级原良种场、省级原良种场及重点苗种场鲫及其变种的监测。定期投喂富含维生素、免疫制剂以及抗病毒中草药的饵料,以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对已检出阳性样本的池塘实行严格隔离制度;严禁检验阳性鱼用于其他养殖或繁殖;对阳性池塘养殖用水要进行严格无害化处理;次年春季要对该池塘进行彻底清塘后方可进行养殖生产;对已检出阳性样本的池塘再进行至少两年的监控,直至连续两年样本检测转为阴性后方可放开管制。
2.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赤皮病、溃疡病、烂尾病防治方法:投苗前后注意鱼体消毒。每半月泼洒一次国标消毒剂,以降低单位养殖水体致病菌数量。鱼体发病后,全池泼洒国标消毒剂,并投喂3d的国标抗菌药药饵,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长药饵投喂时间。
3.鱼类车轮虫病防治方法:对养殖鱼类进行定期监测,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发病后,淡水、半咸水池塘全池泼洒0.7g/m3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全池泼洒1g/m3的硫酸铜。
4.南美白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方法:更换新水或泼洒国标净水剂,以降低养殖水体有机物含量。发病后,全池泼洒防治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国标渔药。
云南省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渔业病害防治中心
审签:鲁祥兴
审核:王 静 分析员:熊 燕
进入5月,气温上升,养殖水温开始升高。水生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和摄食量增加,病害发生数也开始增多。
◎ 病情预测
1.草鱼、鲤鱼、鲫鱼:易发生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车轮虫病、缺氧症等。重点关注各高密度养殖池塘。
2.鲢、鳙:易发生锚头鳋病、烂鳃病、车轮虫病等。
◎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受伤。做好苗种以及水体消毒,鱼苗入池前,可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15min~20min。定期补注新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或者漂白粉消毒,保持水质清新。
2.保持良好环境,投喂的饲料要新鲜,营养全面、质量可靠,不要投喂腐烂变质、发霉的饲料,不过量投喂。鱼池施的粪肥必须经过发酵处理。
3.对购进的苗种进行严格的检疫,不要购买患病苗种,防止苗种带入病原微生物,从源头把控。
4.一旦出现发病情况,必须规范用药,要选用国标渔药,并按照说明书要求科学合理的用药。平时要做好水质监测。
(二)治疗措施
1.烂鳃病:定期泼洒生石灰以改善水质,每亩池塘水深1 m 用量15kg~20kg,每月1次~2次;每100kg饵料加入500g食盐和500g大蒜头,定期投喂。
2.细菌性肠炎病:定期泼洒生石灰改善水体环境,保持水质良好。投喂中草药饵料,要采取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外用:浓度为1mg/L漂白粉或浓度为1mg/L~4mg/L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内服:每10kg鱼用大蒜50g,每天一次,连续投喂3d。
3.缺氧症的防治:清除淤泥,保持良好水质,增加水体溶氧,使用经审批的微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发现有泛塘迹象,立即加注新水并开启增氧设备。
4.锚头鳋病:用浓度为0.6mg/L的敌百虫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每周1次,连用3次;每亩池塘水深1米用樟树叶15kg,捣烂后全池泼洒。
5.车轮虫病:发病时,用浓度为2%~3%食盐水浸洗消毒;或用浓度为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液体合剂(5:2),全池泼洒。
河南省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签:李铁庄
审核:李旭东 分析员:尚胜男
河南省5月气温将会有大幅上升,水温也将持续升高,养殖水温平均在25℃左右,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期。随着温度回升,投饵量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水体负载力增加,各类病原体大量繁殖,水生动物病害高发、多发季节也随之而来。对此,广大养殖户要格外重视,加强水质调控,月初和月末分别做好鲤春病毒血症和鲤浮肿病、锦鲤疱疹病毒病的防控工作。
◎ 病情预测
1.鲤、鲫、鲂、鲢、鳙:易发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孢子虫病和指环虫病等,鲤科鱼类精养区要重点关注鲤春病毒血症、鲤浮肿病和锦鲤疱疹病毒病。
2.草鱼:易发烂鳃病、肠炎病、草鱼出血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关注河南省各养殖区域。
3.斑点叉尾鮰:易发鮰肠败血症等,关注河南省各养殖区域。
4.中华鳖:易发腐皮病和白底板病等,重点关注豫中和豫西南中华鳖养殖区域。
◎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严格消毒。一是苗种和池塘消毒;二是生产工具的消毒;三是食场的消毒。
2.科学投喂。坚持“四定”原则,每15d左右拌料投喂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鱼类抗病能力。
3.生态防治。控制养殖密度,适当稀养;种植水生蔬菜,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使用经审批的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注意增氧。
4.免疫接种。对草鱼出血病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可以提前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和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
(二)治疗措施
1.鱼类病毒病:可用维生素或中西药合剂调理肝肾,内服大黄等中草药制剂。
2.鱼类细菌病:细菌性疾病可外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内服药物建议先做药敏试验。
3.鱼类寄生虫病: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三代虫病、指环虫病可用甲苯咪唑或精制敌百虫粉;孢子虫病可用盐酸氯苯胍粉。
江西省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应用处
审签:裴建明
审核:田飞焱 分析员:孟 霞
5月气温、水温上升较快且昼夜温差较大,江西省进入水产养殖生产期,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会有所上升。结合历年情况及生产实际,现将5月份易发生的疾病预测如下。
◎ 病情预测
1.草鱼:易发生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黏孢子虫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苗种繁殖和主养区域。
2.鲫鱼: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孢子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苗种繁殖和主养区域。
3.鲢、鳙: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黏孢子虫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主养区域。
4.鲈鱼: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虹彩病毒病、弹状病毒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重点关注工厂化养殖区域。
5.鳜鱼: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虹彩病毒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主养区域。
6.克氏原螯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黑鳃病、烂尾病、软壳病、烂壳病、纤毛虫病等,重点关注小龙虾主养区及稻虾养殖区。
◎ 防控措施
1.注意防止苗种运输及投放的损伤。
2.选购健康苗种。选购苗种时,须经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或有实验室检测报告),或从已经列入国家、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经监测结果为阴性的苗种场购进苗种。在投放苗种前,注意对苗种进行消毒,以防带入病原,还要严格控制苗种的放养密度。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结合病害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选择药物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
4.科学用药。发生鱼病应及时诊断治疗。可咨询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进行咨询,做到对症下药,科学防治。“远诊网”网址:http://www.adds.org.cn/;“远诊网”手机app:中国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