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研究

2023-08-03张家寿

桂海论丛 2023年2期
关键词:广西一带一路

张家寿

摘要: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要从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以及加强与重点国家战略对接方面聚焦发力,并着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衔接“一带一路”的牵引能力、对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牵引能力、对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牵引能力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牵引能力。

关键词: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2-0057-05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21BGJ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指出:“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RCEP實施机遇,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快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2]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和陆海交汇点,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将有利于广西更好地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近年来,广西按照党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持续推进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建设,为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南宁渠道”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开放平台作用,日益密切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南宁渠道”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广西连续19年成功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系列专业合作论坛。近年来,又成功承办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国家政党对话会,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举行新春会晤暨联工委会晤,开展面向东盟的政党干部研讨交流。这些重大涉外活动,不仅有力促进了与周边国家传统友谊薪火相传,更彰显了“南宁渠道”的国际影响力。习近平主席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致辞,更加彰显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命运与共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提出共建“五个家园”(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的建议[3],进一步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明确了方向。“南宁渠道”的持续升级,政治互信的持续提升,为广西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夯实了政治基础。

(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升级

近年来,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提速升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持续畅通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通往边境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5条,通往东盟国家的跨境公路班车线路已经开通4条,通往越南的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北部湾港开通东盟国家47个港口班轮航线,南宁持续提升机场服务能力,南宁区域性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夯实。陆海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提速升级,为广西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夯实了物质基础。

(三)开放型经济融合持续加深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开放型经济融合持续加深。东盟已经成为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边境贸易进出口额逐年稳步提升,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效率保持全国第一,中马“两国双园”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旗舰项目,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开创“港产园”一体化合作新模式,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新典范,凭祥、东兴、百色等三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深化中越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明显,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融合持续加深,区域联动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开放型经济融合的持续加深,为广西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夯实了经济基础。

(四)区域金融合作持续深化

近年来,广西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面向东盟的区域金融合作持续深化。人民币与泰铢、瑞尔、越南盾的跨境调运实现新突破,建立了人民币与泰铢、瑞尔、越南盾的汇率机制,泰铢、瑞尔、越南盾等货币银行间柜台挂牌交易有序运转,持续厚植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新优势,中国—东盟金融城、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等实体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区域金融合作的持续深化,为广西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人文交流纽带日益稳固

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人文交流纽带日益稳固。深入实施“留学广西”计划,广西已经成为东盟国家留学生的首选地。通过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广西与东盟的科技合作日益密切。通过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中国—东盟音乐周等平台功能作用,广西与东盟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通过持续推进边境旅游合作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试验区建设,经广西出境旅游人数日益递增。加快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在老挝开展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和减贫合作社区示范项目,打造了中国减贫“海外样板”。人文交流纽带的日益稳固,为广西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夯实了社会根基。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在深刻调整,为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机遇。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已经彰显成效,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建立,正在朝着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方向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期生效实施,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具有合作潜力的新兴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内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加快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为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带来的挑战。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远未消除,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二是地区性的不稳定因素带来的挑战。乌克兰危机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尚难估测;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给地区稳定带来潜在威胁;同时,东盟地区的复杂化差异化导致的互信不足,也给地区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三是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因素叠加带来的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导致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因素叠加出现,尤其是东盟地区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给地区安全带来潜在威胁。这些因素的存在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可以考虑从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以及对接重点国家战略两个层面聚焦发力,稳步推进。

(一)加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

一是深化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陆海统筹的互联互通一体化网络。二是深化与东盟智慧城市网络的对接,推动智能交通、电力供应、行政管理、医疗、教育、旅游、物流、联合研发、数据处理、远程检测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促进智慧城市伙伴关系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创新点。三是深度融入共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加强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领域投资合作,加快形成增长新引擎。四是深化与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对接与合作,推动互联互通、经贸、投资、减贫、环境、电力、能源、人力资源、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打造次区域合作新亮点。五是深化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对接,推动贸易便利化、交通、农业、旅游、环境、城市发展等领域合作,推动实现地区经济复苏和增长。六是深化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对接,推动政治、安全與地区事务合作、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人文合作,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地区一体化进程,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内生动力的次区域合作新机制。七是深度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等领域经济技术合作,打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合作示范区。八是拓展与南亚、中亚、非洲、拉美国家的交流合作,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拓展合作新空间。九是积极拓展与欧美国家的合作,重点加强科技、新兴产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二)加强与重点国家战略对接

一是加强与越南“两廊一圈”战略对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关便利化、贸易、金融、产业链、人文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服务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强与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落实好两国政府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纲要,以交通、产能、能源、贸易、民生等为重点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积极服务建设中柬命运共同体。三是加强与马来西亚《第12马来西亚计划:2021年至2025年国家发展计划》战略对接,加强港口、临港产业、跨境金融、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产能、农渔业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推进“两国双园”合作,推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标杆。四是加强与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和“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对接合作,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经济、金融合作、能源、人文交流、“两国双园”等领域合作,积极服务建设中印尼命运共同体。五是加强与文莱“2035宏愿”战略对接,加强香料、清真食品加工、渔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六是加强与新加坡“智慧国家2025”战略对接,重点加强互联互通、商贸物流、第三方市场、金融、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示范作用,推动中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七是加强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计划对接,推动设立相关合作机制,重点推进“两国双园”示范建设,推动产业链合作走深走实。八是加强与老挝由“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对接,发挥好中老铁路的牵引作用,推动打造老挝“飞地园区”,积极服务建设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九是加强与菲律宾“大建特建”计划对接,重点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友好城市、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中菲合作走深走实。十是加强与缅甸发展战略对接,在互联互通、电力能源、交通运输、农业、金融、民生、人文交流、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服务建设中缅命运共同体。

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要着力增强五个方面的牵引能力。

(一)着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衔接“一带一路”的牵引能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便捷通道。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轴,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衔接“一带一路”的牵引能力,将使广西更好地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地提升国际经贸水平和竞争力。

要加快打造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门户港。北部湾港是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联运枢纽和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出海门户,要织密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以及国内主要港口航线,并积极培育欧美等远洋航线,要持续推进我国中南、西南地区连接北部湾出海口的干线铁路建设,完善广西与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周边省份通道连接,加强湘桂向海经济走廊、平陆运河经济带、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通道、畅通东盟国家快速公路网以及高等级内河航运网络建设。

要加强铁路、公路、航空、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铁路货运场站建设,拓展和提升南宁国际铁路港、柳州铁路港、柳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加强公路运输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港口货运功能,完善边境口岸站、铁路换装站功能,加强直达港区、重点园区、口岸、场站的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拓展货运功能。加快建设南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国际海铁联运与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衔接。加快建设北部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形成陆海联动的集疏运能力。加快建设东兴、凭祥陆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跨境贸易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柳州陆港型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增强柳州的货运集疏运能力。促进南宁、北海、钦州、凭祥、柳州、防城港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保税监管场所与广西区内外开放型产业园区协同和结对发展。加强通道物流组织,优化铁路班列服务,拓展海铁联运班列线路,织密航运服务网络,扩大中国—中南半岛跨境公路、铁路运输规模。构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积极推动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强化国际通关合作,推动与东盟国际货物“一站式”运输,打造中国和东盟跨境贸易与物流体系,积极推动跨境物流发展。加快推进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国内公共货站、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大通关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区域航空物流运营中心、东盟跨境现代物流中心、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冷链仓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积极开辟面向东盟和国内主要城市的货运航线,着力构建航空物流服务链,全面提升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和集疏运能力。

要加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北港网”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广西国际贸易“智慧湾”项目,加快建成运营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加快推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网络优化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际离岸数据中心以及中国—东盟数据安全港、海外云计算中心建设,加快完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以及大数据开放开发和交易服务体系。

(二)着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牵引能力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和RCEP生效实施重大机遇,加快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轴,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牵引能力,加快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要充分发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驱动作用,与周边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推动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西部地区—沿边地区—东盟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要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向海发展,提升南宁辐射功能和发展能级,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大都市,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广东省湛江市协同联动,做大南宁、防城港、钦州、北海向海经济核心区,联动贵港、玉林、崇左拓展区和柳州、桂林、梧州、百色、贺州、河池、来宾辐射区,强化沿海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边海联动经济带、平陆运河经济带,打造粤桂琼与东盟海洋合作圈,加快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向海经济体系。

(三)著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产业集聚发展的牵引能力

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产业集聚发展的牵引能力,促进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设一批具有带动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充分发挥北部湾港的枢纽作用,着力推进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北部湾钢铁产业集群、北部湾铜产业基地和广西生态铝工业基地建设,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促进港航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打造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圈。

充分发挥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等平台作用,深化与国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产业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产业合作,促进沿边产业集聚发展。

充分发挥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作用,促进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促进临空产业集聚发展。

充分发挥中马“两国双园”、中泰“两国双园”等平台作用,促进跨境跨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迈上更高水平。

充分发挥南宁、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作用,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相关政策,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网上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探索建立“买东盟、卖东盟”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模式,增强通道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牵引能力,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打造面向东盟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平台作用,着力增强通道对金融集聚发展的牵引能力,促进跨境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推进跨境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拓展提升跨境金融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货币交易清算、跨境投融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黄金交易、股权投资、产权交易等业务发展,推动打造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生态圈。

(四)着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推动高水平开放的牵引能力

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推动广西高水平开放的牵引能力,为融入和服务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拓展更大空间、发挥更大作用。

要推动“南宁渠道”持续升级,加快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延伸拓展,推动广西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开放。

要持续拓展人文领域合作交流,密切人文交流纽带。要持续打造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办好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建好中国—东盟技术转移集聚区,打造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基地,建好中国—东盟跨境旅游服务平台,发挥好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平台作用,为增进传统友谊和交流夯实基础。

要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要持续推进人才管理使用体制机制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持续推进干部使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1]李纵,庞革平,张云河,等.开放发展向海图强[N].人民日报,2022-07-30(7).

[2]刘宁.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2-03-08(9).

[3]习近平.命运与共共建家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M].人民日报,2021-11-23(2).

责任编辑莫仲宁

猜你喜欢

广西一带一路
壮美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