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主要缘由、目标要求、路径选择

2023-08-03邹谨

桂海论丛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邹谨

摘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深入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基本遵循,致力于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为依托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深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深入总结和运用好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大力培养适应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2-0016-08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创新型执政党研究”(17YBA040)。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必须深入解答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长期执政建设,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深入探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1]62,并对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概括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26。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3]63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和长期历史任务,探究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要缘由、目标要求和路径选择,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勇气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奋力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缘由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取得的根本成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主张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积极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列为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取得的根本成果。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深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才能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比以往更为紧密,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者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建设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中国共產党长期执政,才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首要内容,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才能有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

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3]70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而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存在紧密联系,对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集中体现,“五个必由之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与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把握。只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

(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历史,就是一部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了当时影响党长期执政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巩固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概括的“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26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来看,长期执政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关键词。探索和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直接目标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力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有效解决影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各种问题,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使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然而,时代发展会不断提出许多新课题,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依然会不断面临各种风险和考验。只有持续加大力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使党经受住各种考验,确保党长期执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奋力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效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的突出问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获得全国人民的广泛赞誉,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更加牢固。但是,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党内仍然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党长期执政的各种问题,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3]63-64只有积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成功经受这些考验并有效克服这些危险,从而有效化解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此外,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内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3]14只有持续加大力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入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长期执政扫除障碍,持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1]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使我们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过程,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结为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已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才能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3]63中國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3]22党的二十大报告还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22,并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第一条。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和拓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安排是“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2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安排的顺利实施,才能战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六个重大原则之一,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3]27-2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任重道远。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只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64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蕴含着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2这个党的建设目标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问题,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3]15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期执政的党,必须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一个不先进的政党,很难获得执政地位,即使取得执政地位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执政绩效,更不可能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过去能长期执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走在了时代前列。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显著优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还必须具有高超的执政能力。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是执政能力高超的政党。一个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拥有高超的执政能力,否则,就不能有效履行执政使命,就不可能巩固执政地位,更谈不上走在时代前列。党只有执政本领高强,才能巩固执政地位,才能确保长期执政。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应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党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衷心拥护的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1]6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4]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三个务必”的第一个,强调全党要坚守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的衷心拥护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党就会一事无成,就可能失去执政地位。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准确把握人民与江山的关系,切实把人民作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力量源泉,切实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人民始终衷心拥护的党,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勇于自我革命的党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3]14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自我革命,才能有效解决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也曾经犯过错误,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纠正了错误,使党执政回到了正确轨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辉煌的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致力于建设清正廉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切实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获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广泛赞誉,深入巩固和加强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党长期执政打下坚实基础。

(四)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党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党必然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如果党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就可能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长期执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强的应对风险能力,任何困难和风险都没能把党压垮。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成功应对各种风浪考验中更加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不断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当今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3]26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党,使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浪考验,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朝气蓬勃的党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朝气蓬勃的党。保持蓬勃的朝气,是党长期执政的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长期执政,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蓬勃的朝气。保持蓬勃的朝气,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1]70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完善管党治党体制机制,把党建设成为始终朝气蓬勃的党,使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永葆生机活力,以良好的风貌和精神状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確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为依托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蕴含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1]62。这个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为依托,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是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3]64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长期执政提供良好条件。二是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开展思想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3]65要加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这一思想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引领作用。要持续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积极增强党性,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为党长期执政提供良好思想条件。三是要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3]66党的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力量,要确保党长期执政,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良好的干部队伍支撑。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党长期执政夯实组织基础。四是要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3]68要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反对“四风”和其他一切不良习气,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为党长期执政扫除作风障碍。要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确保党取得实实在在的执政绩效,以执政实绩取信于民。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执政全过程和各方面,使党执政的过程成为更好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五是要深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3]68要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确保全党步调一致,为党长期执政提供政治纪律约束。此外,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的纪律建设,为深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创造良好条件。六是要深入健全党的各项制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推进党的执政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党长期执政提供可靠保障。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保障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顺利进行。七是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2]32-3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决不姑息。”[3]69要坚持以零容忍反腐惩恶,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健全反腐败制度体系,为党长期执政消除严重隐患。

(二)持续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

深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途径。2023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用“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明确概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紧紧围绕“六个如何始终”来展开。一是要深入解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独有难题。要深入引导全党增强党性,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坚强的党性保障。要深入引导全党大力践行“三个务必”,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要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并提高该制度的执行力。要坚决防止出现党脱离群众、忘记初心使命的危险。二是要深入解决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一独有难题。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坚决维护集中。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鑄魂,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三是要深入解决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一独有难题。要继续坚持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大力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要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并全面、系统、整体地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要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四是要深入解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这一独有难题。要大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斗争本领不强、担当精神缺乏、实干精神不足的问题。要引导全党坚持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要在全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五是要深入解决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独有难题。要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使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要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其对发现和解决党自身存在问题的利器作用。六是要深入解决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一独有难题。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决执行党章规定,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

(三)深入总结和运用好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光辉历史,具有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中蕴含着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入坚持和借鉴。一是要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主要有十条,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条历史经验,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重要遵循。这十条历史经验体现了党对长期执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科学把握这十条历史经验,能使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深刻启示。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经验。比如,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又比如,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再比如,要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16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理论,更好地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理论指导。另外,要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大力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二是要深入总结和借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执政建设具体经验。首先,要深入总结和借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执政的具体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适应党执政的需要号召全党大力学习执政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坚决开展反腐败,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为党长期执政积累了初步经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注意总结和运用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其次,要深入总结和借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执政的具体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对长期执政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比如,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培养合格接班人,等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行依法执政,等等;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大力推进执政理论创新,等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总结和运用好这些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最后,要深入总结和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执政的新鲜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经验。比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等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积极总结和运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执政的新鲜经验。当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对我们新时代新征程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样具有重要启示,需要我们深入总结和借鉴。

(四)大力培养适应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推进。从党的长期执政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结果。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和党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为后来党长期执政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长期执政和自身建设进行接续探索,深入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推动了党长期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长期执政进行了新探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5]他还将培养接班人视为百年大计,强调“要注意培养人”[6]380,“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6]38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2]7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3]67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积极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要着眼于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引导青年党员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通过大力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强大的后备军,确保党长期执政,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總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国家之福、民族之福、人民之福。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要积极投身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大力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积极探索党长期执政的规律,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8.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韦荣锋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