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以抹去的“印记”

2023-08-03方正宇

新体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张帅托特鹰眼

方正宇

原本并不起眼的WTA布达佩斯站,因为中国选手张帅中途退赛而备受关注。事情的起因是在与东道主选手托特的比赛过程中,张帅一记回球的落点明明在界内,却被主裁认定为出界。张帅曾寻求现场比赛监督主持公道,但后者拒绝查看红土场上的“球印”。

更有甚者,对手托特直接走向争议现场,用脚抹掉了“球印”,观众则狂嘘“客场作战”的张帅。面对诸多不公,张帅选择了与主裁和对手友好握手后退赛。

事发之后,有一种声音认为张帅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中途退出,属于“输不起”的心理。这种论调未免有失偏颇。张帅那股足以在现场推进她做出退赛决定的驱动力,并非来自比赛结果本身可能影响到的名利得失,而是一种尝试捍卫公平却被扼杀后产生的绝望感。明明有错,但各方偏偏努力维护这种错误,甚至嚣张跋扈到直接毁灭证据的程度,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少林足球》中的那串经典台词:“裁判、球证、旁证,加上主办、协办所有的单位,全部是我的人。怎么和我斗?”

出现这一系列错误,暂时还不能断言到底是基于偏袒东道主选手,还是针对张帅个人的歧视。但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于当一场比赛乃至一项运动出现错判或可能错判时,如何才能让纠错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理论上说,裁判本来就应当是纠错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现场出现争议时给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但问题在于既然裁判只是普通人类,自然也会出现人类无法完全避免的认识偏差,甚至可能受到各种人情世故因素的干扰。于是,有些时候裁判非但不能纠错,甚至本身直接成为错误的缔造者。

既然裁判个人也许不可靠,那么再找个人来监督裁判行不行?结果就是很多比赛除了安排裁判执法之外,通常还会有诸如比赛监督、现场官员之类的制度设计。这些举措看似多加了一道保险,可仔细想来,又能依靠谁来监督这些比赛监督呢?一味叠加现场人数,似乎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错判率,甚至可能导致局势变得愈加复杂。

既然人力不那么可靠,借助科技手段行不行?的确,这正是很多体育运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继网球比赛广泛应用“鹰眼”技术帮助判定出界情况之后,足球赛场也已经普遍接受了VAR(视频辅助裁判)技术。可问题就此解决了吗?以足球为例,尽管VAR有时的确能给出超越主裁能力极限的正确判罚,但是在何种情况下启用VAR乃至向前追溯多少时间等关键环节,决定权仍然被掌握在现场人员手中,还是无法完全摆脱各种微妙因素的干扰。至于网球,“鹰眼”的确带来了很多公正的裁决,然而在红土场上,始终以现场形成“球印”为由拒绝引入“鹰眼”,即便很多时候“球印”并不能彻底避免误判。在迷信“球印”的环境下,张帅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误判受害者。

由此可见,无论如何加强人员配置或者提高科技水平,体育比赛仍旧存在误判的可能。在其它措施都失去效果之后,参赛选手的道德感和羞耻心可能是维护公平竞赛的最后防线。比如在当年的一场英超联赛中,利物浦前锋福勒面对自己摔倒后获得点球判罚的局面,主动向主裁判说明对方并未犯规。如今,人们早已不记得那场比赛的具体比分,却对福勒的公平竞赛精神印象深刻。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托特在本场比赛中肆無忌惮地毁掉了原本有可能当作改判依据的“球印”,抛开了一名运动员应有的基本操守,也击碎了张帅对实现公平的最后一丝幻想。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淡忘这场不算太重要的比赛,乃至忘却在比赛中出现过的种种争议。然而,如何努力维护比赛应有的公平,以及如何在制度设计上突破现有的各种瓶颈,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赛场上的那些“球印”也许会被轻松抹去,但从事体育竞技的人士内心深处还是应当保有坚守公平公正的深刻印记,因为那是一切体育比赛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张帅托特鹰眼
Special issue on selected papers from HVDP 2020
青年演员张帅
花影动春
他的衣橱
托特包风潮
Talking about the Design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
猎击精英:鹰眼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LabVIEW平台的网球鹰眼系统
发光的战场鹰眼
张帅手绘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