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12金 跳水“梦之队”如何练就
2023-08-03李洋
李洋
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赛后合影
从1986年高敏为中国跳水队赢得的世锦赛第1金,到本届世锦赛跳水项目结束时的第120金,中国跳水队38年间在世界泳联举办的16届世锦赛上每届都有金牌入账,并且两次包揽全部金牌,强势表现不言而喻。跳水“梦之队”是怎样练成的?展望明年的巴黎奥运会,中国队又面临哪些挑战?
“水花消失术”频现
本届世锦赛,中国跳水队派出9男9女共18人的历史最多人数的参赛阵容。其中,17岁的陈芋汐和16岁的全红婵备受关注,两个人在比赛中選择的动作整体难度大、完成质量高,入水水花“比下饺子还小”,成为中国队在女子十米台上的“双保险”。
东京奥运会上,当时只有14岁的全红婵以三跳满分的表现夺得女子十米台冠军,一战成名。陈芋汐则是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连续两届世锦赛收获女单十米台桂冠。两人自搭档以来,从未让女子双人十米台金牌旁落。本次世锦赛也不例外,她们强强联手,以绝对优势夺金。
女子十米台决赛,全红婵以预赛、半决赛第一的身份晋级,但陈芋汐凭借更稳定的发挥笑到了最后,成为世锦赛历史上第一位连续三次夺得女子10米台桂冠的选手。457.85的总分也刷新了她个人以及世锦赛该项目的历史最高分。全红婵同样表现不俗,第四轮跳出全场唯一一个满分,最终分数要比季军高出100多分。
“两个女孩都跳出了比较高的水平。陈芋汐赛前感冒,预赛跳完还流鼻血了,但她能够挺过来,在决赛中表现得很出色。全红婵水平也非常高,场场都跳出9.5分、10分,可不是件容易事。”说起两个小姑娘的表现,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几个奥运项目上,中国选手总体实力强劲。女子跳板一直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本次世锦赛派出陈艺文和昌雅妮参赛。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她们默契十足,动作同步性和入水效果都很出色,夺得冠军。女子三米板较量中,两个人在首跳发挥不理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状态,最终包揽冠亚军。
男双三米板的新组合王宗源/龙道一也经受住考验,获得冠军。来到男子三米板决赛,王宗源顺利夺冠,龙道一摘得铜牌。在男子双人十米台项目上,面对乌克兰、西班牙队等实力组合的挑战,杨昊/练俊杰配合默契,顺利夺冠。男子十米台项目竞争更为激烈,这也是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唯一丢金的项目。澳大利亚选手鲁索实力出众夺得金牌,练俊杰和杨昊分获银牌和铜牌。
陈芋汐成为世锦赛历史上第一位连续三次夺得女子10米台桂冠的选手。
女双10米台决赛上,陈芋汐与全红婵强强联合,征服裁判夺冠。
非奥项目方面,中国队选手同样有上佳表现。新组合王飞龙/张家齐夺得混双十米台冠军,这也是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收获的首枚金牌。林珊、李亚杰包揽女子一米板冠亚军。彭健烽时隔6年再次夺得男子一米板世锦赛金牌。朱子锋/林珊在混双三米板项目上成功卫冕,白钰鸣、郑九源、司雅杰和掌敏洁组成的中国队拿下混合团体金牌。
迎“大考”仍需努力
本届世锦赛同时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赛,单人项目前十二名和双人项目前三名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参赛资格。中国跳水队在获得12金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锁定了巴黎奥运会满额参赛席位,为明年争取佳绩打下了良好基础。
尽管实力强劲,但中国跳水队并非没有对手,在一些项目上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总体来看,女队领先优势明显。女子十米台方面,陈芋汐和全红婵两朵小花发挥稳定,在相互激励中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和世界顶尖水准。“我们接下来会不断打磨技术动作,争取每次比赛都超越自己一点,朝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陈芋汐表示。
女子跳板上,新奥运周期,陈艺文和昌雅妮扛起了大旗,两人每次都能扛住压力捍卫荣耀。同时,美国队和日本队选手呈现出追赶之势。
男子项目的竞争更为激烈。男子跳板的主要对手是英国队。男子跳台上,墨西哥、澳大利亚、乌克兰、英国队实力不容小觑。他们经常拿出高难度动作力拼中国队,将是中国队在巴黎奥运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男子三米板决赛中,墨西哥19岁小将奥斯马尔颇具冲击力,首轮排名第一,最终力压中国选手龙道一摘银。继东京奥运会在男双十米台丢金后,中国队本届世锦赛又在男子十米台失手。中国队在这些项目上并非十拿九稳,若要保持竞争力,仍需不断打磨技术动作,提升发挥稳定性。
22年前,郭晶晶在福冈收获了第一块世锦赛金牌;如今,她作为世界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官员再次回到福冈,对项目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跳水增添了很多项目,运动员数量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年轻运动员能力强,身体条件好,有能力在比赛中展示更高难度的动作。”郭晶晶希望更多优秀选手在比赛中涌现出来,让跳水项目更加繁荣。
金牌固然宝贵,年轻选手在大赛中的成长尤为令人欣喜。首次站上世锦赛赛场,20岁的龙道一坦言有些紧张,在比赛中个别动作出现失误。但通过大赛磨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明确了进步的方向。
14岁的王飞龙是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这位近年来在全国比赛中涌现的新星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储备人才。首次参加世锦赛就尝到冠军滋味,福冈将成为他迈向更大舞台的起点。
“梦之队”这样练就
“ 横扫领奖台”“ 跳台上的统治力量”……提起中国选手在赛场上的表现,世界泳联官方网站和评论员不吝赞美之词。在福冈县立游泳馆,留言板上写满了各种语言的“中国加油”。全红婵、王宗源等明星选手比赛时,看台上更是爆发出阵阵加油喝彩声,不仅是中国观众,还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中国跳水队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没有人可以永远胜利,“梦之队”的美名也绝非一时铸就,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跳水人的精益求精,接续奋斗。1982年中国跳水队首次征战世锦赛并未获得金牌,1998年珀斯世锦赛上,处于新老交替的中国队女子项目全面落败。2001年世锦赛就是在福冈举办,也是从这届世锦赛开始,中国跳水队正式开启“金牌收割”模式。
为中国跳水队夺得世锦赛首金的高敏曾说:“那个时候中国跳水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创新了很多技术,包括现在的“压水花”、空中反转等等,这让我们一下子把世界甩开了。”
技术优势至今仍是中国队在国际赛场所向披靡的独家秘诀。以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女子跳台的高难度动作为例,该动作要求运动员背对水面向身体后方跳,还要在空中完成三周半的翻腾,很容易失误。
放眼国际赛场,很少有人能驾驭这个动作,因此也成為中国队的“撒手锏”。本届世锦赛女子十米台决赛,陈芋汐的这个动作完成得干净利索,7个裁判有4个给出10分,全红婵更是在这个动作上拿到全满分,令国外选手难以望其项背。
“怎么把水花效果压得这么好?”本届世锦赛,这是外国记者问中国运动员最多的问题。大多数队员的答案都极为简单——就是练。
1.7秒,是从10米台起跳到入水的时间。为了这1秒多钟的惊艳表现,选手们往往要经历千万次的跳跃、翻腾,无数次擦干眼泪继续前行。陈芋汐11岁时第一次学新动作,脸冲着水径直摔了进去,出水后她鼻头通红,身体直哆嗦。全红婵为了克服高难度动作,经常在训练中主动“加码”,无论受伤还是生病,她都咬牙克服。
“入水效果还可以做得更好”“同步性、稳定性还有进步空间”……这是中国选手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比起奖牌和成绩,队员们更关注怎么还能做得更好。通过大赛发现不足,然后通过更刻苦的训练去提升,这种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精神比奖牌成色更为重要。
中国跳水队之所以被称为“梦之队”,同样离不开许多默默付出的教练搭建起金牌之路。很多名将退役后选择走上教练岗位,把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更多教练扎根基层选材,为运动员走向更大的舞台夯实基础、保驾护航;还有一些教练前往海外执教,成为连接中外、贯穿东西的桥梁,促进跳水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发展。
正是得益于这些伯乐,中国跳水“梦之队”才有了真正的底蕴和底气。也正是这样一套完备、高效的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托举起中国体育的辉煌之路。
巴黎奥运会前,中国跳水队还将参加跳水世界杯总决赛、杭州亚运会、多哈世锦赛的角逐。从1到120,从高峰攀向下一个高峰,中国跳水“梦之队”永远在路上。
责编 柏强
跳水男子3米板决赛中,王宗源以538.10分的成绩夺冠。
全队年龄最小的王飞龙(左)首次参加世锦赛就尝到冠军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