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宝豆10 号
2023-08-03王可珍薛玉莹刘晓婷
马 雯 马 兵 屈 洋 王可珍 薛玉莹 刘晓婷
(1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宝鸡 722499;2 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杨凌 712100)
陕西省关中灌区属黄淮海夏播大豆种植区[1],大豆产量一般在150kg/667m2。多年来,陕西省夏播大豆种植区大豆品种匮乏、良种繁育水平不高、单产较低,种植户生产积极性不高[2]。宝鸡市是陕西省夏播大豆的主要产区,近年来国家大豆振兴计划以及扩种大豆和油料政策的不断深化,种业振兴成为宝鸡市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激励育种单位开展超高产大豆品种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广泛搜集的特异种质资源,并利用大豆核不育材料构建大豆育种轮回群体,极大丰富了大豆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新品种选育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009 年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引进ms1雄性不育轮回群体重组群,同年种植收取其中不育株28 株,摘荚混合脱粒,组成不育群体。2010 年将上年不育群体分别与中黄31、中黄37、中黄13、鲁豆12、菏豆12 按1∶5 的比例分行种植,天然杂交,收获不育株33 株,摘荚混合脱粒。2011-2012 年将上年不育群体混合种植,田间选取性状差异较大的单株混合脱粒。2013 年在混合群体中田间收获优良单株46 株,单株脱粒。2014 年对所选单株籽粒进行外观商品性筛选,优选38 株,单株单行种植,收获时田间选取优良株系6 个。2015-2016 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1 个品系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倒、抗病性较好,产量较高,命名为宝豆10 号。2017-2018 年宝豆10 号完成了陕西省大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19-2020 年完成了陕西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十七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陕审豆20220002 号。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表现出落叶性好,抗倒伏,高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2022年实现了陕西省夏播大豆高产记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该品种属夏播中早熟品种,2 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112.5d,比对照秦豆8 号晚熟1.2d,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74.1cm,主茎节数13.5节,有效分枝数2.8 个。圆叶,白花,灰毛,株型收敛。单株有效荚数44.2 个,单株粒数76.7 粒,单株粒重20.2g,百粒重27.0g,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褐脐。落叶性好,不裂荚,抗倒伏,稳产性好,丰产性好。
1.2 抗性鉴定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田间鉴定,2019 年高抗炭疽病和花叶病毒病,抗灰斑病;2020 年抗炭疽病和花叶病毒病,中抗灰斑病。
1.3 品质分析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检测,粗蛋白含量43.46%,粗脂肪含量18.48%,蛋脂和61.94%。
2 品种产量表现
2.1 品种比较试验2017 年参加陕西省大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设置5 个试验点,每667m2平均产量191.42kg,较对照秦豆8 号增产13.11%;2018 年续试,设置5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163.96kg,较对照秦豆8 号增产6.68%。
2.2 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陕西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设置8 个试验点,每667m2平均产量195.7kg,较对照秦豆8 号增产13.9%,在9 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一;2020 年13 个品种8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04.2kg,较对照增产11.5%,在13 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二,增产点率100%。
2.3 生产试验2020 年参加陕西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8 点平均产量203.7kg/667m2,较对照秦豆8 号增产12%,增产点率100%。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5 月20 日至6 月25 日均可播种[3-4],精细整地,足墒播种或抢墒硬茬播种,保证一播全苗。每667m2播种量5~6kg,播种深度3~5cm。3 叶期间苗,5 叶期定苗,留苗1.3 万~1.6 万株/667m2。
3.2 施肥结合播种一次施入N∶P2O5∶K2O为15∶15∶15(或18∶18∶18)的复合肥料20~25kg/667m2。
3.3 田间管理遇旱及时灌溉。苗期防治豆卷叶螟、豆小卷叶蛾、大造桥虫等食叶性害虫[5]。开花期用毒死蜱、高效氯氢菊酯防治豆荚螟、食心虫、点蜂蝝蝽等害虫,每7~10d 一次,2~3 次即可。
3.4 收获机械收获应在成熟后籽粒含水量低于20%时选择晴天无露滴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