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结构工程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
2023-08-03杨猛郭林林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
杨猛 郭林林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
在水工结构工程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加强裂缝成因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措施。但目前,水工结构工程裂缝防治及治理环节中仍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研究,提高裂缝防治及治理工作效果,强化水工结构工程安全性与可靠性。
1.水工结构工程裂缝特点
在水工结构工程中,绝大部分裂缝问题集中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复杂,材料质量要求严格,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诱发裂缝问题,使结构性能下降。混凝土具有脆性特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压性能优越,但抗拉性能差,甚至不足抗压性能的十分之一。在外界作用力及收缩应力影响下,裂缝问题时有出现。除此之外,水工结构工程混凝土具有水热化特征。初期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弹性模量及变形量小,随混凝土温度不断下降,弹性模量及变形量逐渐上升,此时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极大的应力,但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极差,内部结构就会出现裂缝问题。水工结构工程涵盖钢筋构造,如浇筑环节所用钢筋数量及标准与实际需求不符,也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外界环境接触面大,空气中的水分易使钢筋材料腐蚀,内部易产生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受到损坏。
2.水工结构工程裂缝成因
2.1 钢筋锈蚀
当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或保护层厚度不适宜时,混凝土保护层易受二氧化碳腐蚀侵蚀,当侵蚀到钢筋部位时,钢筋周围混凝土结构碱性下降,加之在氯化物影响下,钢筋表面氯离子含量上升,钢筋表面氧化膜受到破坏。钢筋内部铁离子与空气中氧气及水产生化学反应,锈蚀后生成的氢氧化铁体积更大,使钢筋周围混凝土受到膨胀应力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沿钢筋出现裂缝。锈蚀问题还会使钢筋有效截面积下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加持力降低,结构承载能力下降,进而诱发其他形式的开裂,使钢筋锈蚀问题加剧,使结构受到损坏。
2.2 建材碳化
二氧化碳浓度及湿度均会导致建材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当水工结构工程下方地下水含有碳酸时,就会导致碳化收缩问题出现。如混凝土碳化收缩幅度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就会造成开裂问题出现。除此之外,碳化收缩无法逆转,如混凝土长期处于高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就会导致开裂问题加剧。
2.3 温差
温差裂缝出现的原因为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过大,且在水热化影响下,温度不断上升,内外温度差会随之上升。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温度变化涵盖三阶段,分别是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及恒定阶段。在温度转换阶段,混凝土内部水分凝固,在体积膨胀下,诱发冻胀压力。当作用力大于混凝土结构抗拉性能,混凝土结构就会损坏。此外,施工季节选择不当也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究其原因是施工季节与施工温度联系密切,当温差过大时也会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4 沉降
如水工结构工程所处区域地基稳定性不足、表面不平整、结构不均匀、回填土选择不当及碾压处理不当,地基结构将出现不均匀沉降及不规则沉降。当模板下滑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上方也会出现裂缝问题。尤其是夏季降雨过后,结构薄弱部位也易出现开裂现象。当水工结构建筑地基承载能力发生改变时,沉降裂缝也会向水工结构蔓延,严重时还会导致水工结构坍塌。除此之外,裂缝出现原因也涵盖施工质量不达标及设计方案不当等。
2.5 收缩
收缩裂缝成因主要为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过大。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仅五分之一搅拌水用于水泥凝固,其余五分之四搅拌水用于外界蒸发。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彻底硬化前,在高温天气及大风天气影响下,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过快,塑性收缩问题发生,塑性裂缝呈中间宽两侧窄的特征。此外,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过快,内部水分流失速度慢,随水泥不断硬化,结构表面拉应力提高,结构形变导致干缩裂纹出现[2]。
3.水工结构工程裂缝防治措施
3.1 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在水工结构工程裂缝防治过程中,可通过施工材料管控的方式降低裂缝问题发生几率。科学选择施工材料种类,尽可能的将混凝土裂缝保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的方式,提高混凝土质量及性能。水泥、集料、水等材料是混凝土重要构成部分,在选材过程中应做好重点分析和研究。
第一,针对砂石材料,应加强含泥量控制,提高砂石材料性能,确保强度达到施工要求。第二,应优先选择大材质砂砾,避免使用小材质砂砾,导致混凝土内部热量过高。此外,还应优先选择小收缩系数材料,以此减轻混凝土应力[3]。第三,施工人员可结合水工结构工程建设需求,添加适当添加剂,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应科学选择添加剂种类,确保添加剂用量适宜。总而言之,应科学选择材料种类,加强质量控制,避免裂缝问题出现。除此之外,还可直接选择水泥含量少的混凝土使用,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水热化影响。例如,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掺煤灰混凝土及掺矿渣混泥土已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该种混凝土材料水热化影响更低。
3.2 做好温差裂缝防治
施工环节管理对裂缝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水工结构工程施工阶段,温度原因诱发的裂缝问题最为普遍,这与施工现场环境联系密切。如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将导致温变裂缝出现,应优先选择温度适宜条件展开施工作业,例如初秋量级。如夏季施工无法避免,则应优先选择早晚时间段展开作业,并做好降温及保温工作,例如搭设凉棚或利用洒水的方式完成降温,还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实现降温目的。
(1)骨料降温,可利用搭建凉棚的方式避免阳光直射骨料表面,导致骨料吸收热量过多。还可利用洒水的方法,将16℃左右的自来水喷洒在骨料表面,实现降温。
(2)可通过添加冰块的方式降低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展开前,可将粒径为3cm的小冰块添加在混凝土生料内,在经过一系列的搅拌处理后,使冰块与混凝土充分融合。还应结合出机口温度,科学调整冰块用量。如出机口温度为18℃,则每立方混凝土添加120g左右冰块。当冰块添加完成后,还需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温差裂缝出现。此外,还可通过搅拌水降温的方法,使搅拌水温度下降3℃至7℃,实现混凝土降温。
(3)科学设置散热设施及温度测量设施。首先,针对散热管而言,应优先选择规格为Φ48×1.4mm钢管,将其与钢筋相绑扎。针对厚度为4m的承台,应沿竖直方向分散设置两层散热管网,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需保持在1m左右。针对厚度为3.5m的承台,应沿竖直方向分散设置两层散热管网,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需保持在1m左右,顶层网需与承台顶部距离及底层网需与承台底部距离均需保持为1.25m,进水口需高出混凝土承台顶面30cm[4]。在布管过程中,散热管需与承台主筋保持指定距离。如管段难以正常错开,需适当移动散热管。散热管需与钢筋架或搭接钢筋捆绑严密,避免散热管出现形变或接头出现脱落,导致堵水或渗水问题出现。散热管拐弯部位需设置缓冲部件。当散热管分布完成后,需利用通水测试判断水管是否顺畅,判断是否存在渗水问题。其次,针对温度测量设施而言,其可实现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测量及监控,为后续养护工作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利用依据。在表面温度测量过程中,施工人员可将温度应变片设置在水工结构工程对角线及纵横轴线上,利用温度显示屏获取数据及信息。在内部温度测量过程中,施工人员可每隔3m设置一个管式温度计,将防护框设置在管式温度计上方,并悬挂在内部。
(4)通水降温。施工人员可将塑料水桶设置在基坑上下部位,将水倾倒在塑料水桶中,利用塑料管将基坑上部的塑料水桶连接,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各塑料水桶水流通畅,基坑下部各塑料水桶也与采用上述方法连接。将进水管道设置在基坑上部塑料水桶中,管道在经过分水阀后与分管相连,将2.2kW潜水泵设置在塑料水桶中,可利用调整水泵和阀门的方法修改流速,使水分实现循环流动进而降温。针对通水降温,单个散热管冷却水流速应保持在每小时1.2m3至1.5m3,进入水口温度差不可高于6℃,结合温度检测结果,科学调整通水时间,一般情况下为12d。根据结构内部最高温度和外表温度数值,当外表温度和环境温差低于20%时即可停止。其中,流量调整水阀及流量测量设施需设置在出水口部位。除需做好降温工作外,混凝土浇筑环节易出现泌水及浮浆现象,所以应在施工现场设置水桶,及时展开泌水及浮浆清理,提高混凝土结构密实程度。
3.3 加强荷载应力防治
为强化混凝土结构强度,避免裂缝问题发生,应优先选择C60高强度水泥使用。科学选择骨料规格,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此外,还可添加适当数量的降水剂。针对薄弱部位而言,应做好加筋处理。在加筋过程中,需确保钢筋分布均匀,直径及距离科学适宜。在模板拆除后,需做好遮盖及保温处理,降低外界高温天气及大风天气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3.4 加强作业用水管理
加强作业用水管理也可降低裂缝问题发生率。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将其含水量保持在20%以下。当施工完成后,养护阶段不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处理,避免表面受到损坏。加强作业用水管理还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出现。
3.5 做好后期养护
在水工结构工程裂缝防治中,后期养护也是重点工作。施工人员需从内外两个角度出发,提高内部隔热层性能,做好表面养护工作。针对外部表面养护工作而言,可利用覆盖草垫或棉被的方式避免温度消散过快,使内外温度尽可能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还可将水分喷洒在水工结构工程表面,延缓水分蒸发速度。
4.水工结构工程裂缝治理措施
填充技术是指将混凝土修补材料填充在混凝土裂缝内部,该种填充方式操作过程相对便捷,且不会消耗大量的费用,修复效果更好,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大深度裂缝修补工作而言,修补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要求。为提高填充技术应用水平,应科学选择修复材料。常见修复材料涵盖水泥浆液、纤维修补材料及聚苯乙烯橡胶等,这种材料粘合度好、强度高。在修复阶段,需做好裂缝部位修补,使用工具处理好裂缝两侧,将裂缝修整为V型或U型凹槽,将其宽度保持在2cm至10cm间,深度需延伸至裂缝底部,裂缝变窄部位宽度应保持在1.5cm至5cm间。在处理过程中,如遇到钢筋,则应做好钢筋质量检查,判断表面是否存在锈蚀或破损[5]。如存在缺陷,则应做好修补及防腐处理,再应用粘合材料完成裂缝修补。施工人员还需做好凹槽清洁,避免存在碎屑及灰尘,随后将砂浆涂抹在凹槽表面。当砂浆硬化后,再使用修复材料填充,再展开后续养护处理。
化学灌浆技术可完成大深度裂缝修补,应用范围更广。化学灌浆技术填充材料为水泥或高分子聚合物,可利用专业设备将灌浆材料注入裂缝内,实施后续压实作业,修复效果更好,修复完成后的裂缝稳定性更强。为提高该项技术应用水平,需结合裂缝实际选择灌浆方法及灌浆材料。常见水泥浆液由水泥、粉煤灰及水配置而成,粘度更高,在宽裂缝处理环节中使用效果更好。高分子聚合物填充材料为环氧树脂及甲基丙烯酸酯等,该种材料渗透性更好,可用于大深度裂缝处理环节。为提高化学灌浆技术应用水平,也需做好裂缝处理,开凿完成后清洁表面,利用灌浆设备展开作业,灌浆时间需保持3min以上,浆液凝固后即可完成修复。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工结构工程施工阶段,裂缝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不仅需要从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温差裂缝防治、荷载应力防治、作业用水管理、后期养护角度出发做好针对性预防,还应从后期出发,利用填充技术做好修复及处理。多项因素均会导致水工结构工程出现裂缝问题,施工人员需展开具体分析及讨论,从多角度出发提高水工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延长水工结构工程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