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科技创新文化 锻造科研党建品牌
——昆明冶研院致力打造国家级科研高地特色党委侧记
2023-08-03卢晓琴杨洁
卢晓琴 杨洁|文
昆明冶研院贯彻落实“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不断探索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总体统一、个体多元,从“形”融到“神”融的文化融合,为做强专业研究院打造强大的文化支撑。
2018年,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冶研院”或“公司”)进入中铜、融入中铝,坚持党建引领,在构建基于中铝集团企业文化“四统一”前提下的中国铜业子文化体系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不断探索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总体统一、个体多元,从“形”融到“神”融的文化融合,进一步深化形成“包容、专业、创新、卓越”的昆明冶研院科技创新文化,为做强专业研究院打造强大的文化支撑。
以文化人 在统一中凝聚核心价值
党建引领,抓实企业文化建设。“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昆明冶研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风向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作为中铝集团战略科技力量的一分子,昆明冶研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打造铜铅锌锗原创技术策源地”使命任务,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聚焦“三个第一”精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文化人、在统一中凝聚核心价值。书记带头宣讲。公司党委书记带头,每年组织开展企业文化讲堂,宣贯和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使广大职工认知、认同,做到入脑入心入行。统一规范标识。严格落实企业文化“四统一”要求,规范使用中铝集团标识,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多维立体宣传。在建筑醒目位置制作中铝集团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使之进车间、进班组。微信公众号多期次刊载《中铝集团企业文化手册》,引导广大职工锐意进取、矢志不渝朝着奋斗目标奋力前行。
守正创新 在融合中培育科研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昆明冶研院党委坚持践行科学家精神,在融合中驱动企业文化创新,构建“包容、专业、创新、卓越”的昆明冶研院科技创新文化。
有容乃大。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同中国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是一脉相承的。昆明冶研院党委致力于锻造“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典范,积极引导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立足于“国际一流有色金属科技创新高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合作交流基地”的建设使命,无不体现其重要的价值内涵。坚持探索不同的技术路线,构建开放互融的科研平台,在重点布局外,兼顾百家,实现跨领域的整合,并且,在高层次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自主意识碰撞中,高质量的发展始终同“包容”是分不开的。
同时,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重提高科技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培养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专业为先。昆明冶研院党委致力于打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样板,科研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存在的工艺之多、品类之繁,如何在众多的科研院所中脱颖而出,“专业”成为最好的代名词。在推动“科研+产业”的发展中,公司党委按照总体推进、部分突破的思路,坚持集中精力,聚焦思考,对标碰撞,多年来,形成了绿色选矿技术、加压湿法冶金及综合利用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发、检测监测技术及应用等4个优势科研领域。70年春华秋实,累计完成科技(科研、设计、开发、成果推广)项目近3000项,35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奖励,依托科研成果建成260余个工矿企业或单项工程,为云南地方经济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引领。昆明冶研院党委始终坚定致力于树起“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标杆。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创新工作提档升级,敢想敢干,整合中国铜业的科研力量,全力打造好中铜专业研究院,做实全国重点实验室、中铜专业研究院的有机融合。
落脚卓越。昆明冶研院党委坚持践行“三个第一”,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培育建大平台、抓大项目、育大团队、出大成果的科技创新机制,实现基于部分科研领域的前列支撑。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分三步走:第一步在2025 年基本进阶有色金属铜铅锌锗领域的第一方队;2030 年成为国内一流,部分科研项目在国际有声音、有话语权;2035年铜铅锌锗领域要做到技术国际领先,奋力打造铜铅锌“地采选冶材”全产业链原创技术策源地。
凝心聚力 在实践中践行人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法宝。昆明冶研院党委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关爱职工群众,推动各项急难愁盼问题的落地和解决,维护好党在广大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推动企业文化落脚服务职工、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落地。
“研”字贯穿,抓实调研。深入细致了解基层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精准掌握职工所急所需所盼,展开调研工作。“实”字当头,办好实事。坚持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明确问题事项、主要举措、完成时限及相关责任人,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常”字托底,推动可持续。建立“办实事”长效机制,沿用党史学习教育的好作风、好办法,制定计划,于每年年初征集并梳理“办实事”事项,季度滚动立项,在实践中践行人文关怀。
工作成效及经验启示
塑造以党建文化为风向标的企业文化,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具有鲜明专业特色、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载体,不断激发企业职工的正能量,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文化感召力和竞争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持续科学发展。展现了昆明冶研院各级党组织在信仰、组织、制度、实践等方面的号召力、凝聚力,带领职工群众攻坚克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通过卓有成效的党建引领和企业文化的润物无声,以“包容、专业、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推动各项科研工作有力有序开展。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秘鲁、兰坪项目完成既定工作目标,顺利通过中铝集团考核。创新平台量质并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获批建设,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平台4个。科技成果不断涌现。3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9 件、海外专利1件。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7项。
通过构建科技人才“雁阵格局”,培养了各类高层次人才41人,2022年更是迎来了人才丰收年,一年内入选省市级人才9人,其中兴滇英才3人,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春城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实现了人才资源存量优化、质量提高,为中国铜业建设世界一流铜铅锌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文化氛围不断浓厚。3年来,公司先进基层组织、先进模范获得人民网、光明网等国家或省部级媒体报道累计40余次,打响了中铝品牌,营造了“崇尚先进 学习先进 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企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实践证明,党建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引领是国企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融合,不仅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的动能所在。
昆明冶研院党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充分发挥党建“法宝”的独特优势,以“三个第一”引领发展第一要务,涵养“科技兴邦、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为底蕴的文化内涵,坚守为民初心,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关心关爱职工,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