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创新

2023-08-02曹晚霞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李商隐诗句首诗

曹晚霞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创作为唐诗拓展出新的境界。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刻意追求美感的诗人,其创作的诗歌有着丰富的意象,呈现出缠绵美、朦胧美、阴柔美,让广大读者感到惊艳。他将个人体验和生活经历写入诗歌,使读者阅读后能与他产生心灵的碰撞。本文将深入分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学特质,解读其诗歌的秘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和当今诗歌的创作贡献绵薄之力。

一、李商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一)雨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雨”这一意象很常见,如《细雨》中的“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诗人在诗中描绘凉凉的雨渗入肌理,产生丝丝入扣的情感体验。在《春雨》中,诗人写道:“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描绘的是诗人寻访所爱者落空,在茫茫的细雨中,遥望对方住过的红楼,在独自回去的路途中,细雨飘洒在手提的灯笼前面,就像有珠帘在飘荡,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中,诗人写道:“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描绘的是象征雍容华贵的牡丹在清冷的雨中孤芳自赏。李商隐的诗歌描绘了大量的雨声,带有一种孤清寂寞的惆怅,虽然不浓烈,却动人心弦。

(二)柳

在李商隐的笔下,无论是春天的柳树还是秋天的柳树,都展现诗人孤独伤感的情怀。在《柳》这首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可印证这一点:“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这句表达的意思为在外的游子在看到茂盛的柳枝后,并没有生出欣喜之感,而是感慨年华易逝。另外,诗人还将春天的新柳与清秋的暮柳对比,表达自身已经身处暮年、青春不再的感情。

(三)花

在李商隐所创作的诗歌中,“花”意象出现的次数也很多,其意象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之花,诗人客观描绘自然中的花,这种情况在李商隐的诗中比较少。第二类是描绘易败之花,如槿花、樱花,花期短暂。第三类是描绘被摧之花,如被秋霜所摧的枯荷,为雨所败的牡丹。第四类是描绘绮艳盛放之花,如红桐、夭桃,它们美丽明艳,在被摧残时更显凄凉。从意境的角度来看,李商隐在诗歌中运用大量的花来营造悲凉伤感的诗境,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中的“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在描绘花时,诗人经常用到“衰”“落”“残”等词语,经典的诗句有“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弱柳千条露,衰荷一向风”(《登霍山驿楼》)。

(四)蝉

“蝉”是经常被引用描写的对象,它出现于我国每个时期的诗歌中。许多文人感慨蝉生命的短暂,其意象代表着悲凉与高洁,凝聚着大多数文人苍凉而孤高的情怀。李商隐笔下的“蝉”与以往诗人所咏颂的“蝉”所不同,他并没有刻意描写“蝉”的清高,而是借此阐发自身的幽怨惆怅之情,如《访隐者不遇偶成二绝》中的“玄禅去尽黄叶落,一树冬青人未归”。在这里,“蝉”不仅代表着高洁,还包含惆怅幽怨之情。

(五)蝴蝶

“蝴蝶”这个意象有着特殊的含义,经常会与感伤、失意等感情联系起来。李商隐的许多诗歌中提及蝴蝶,从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无奈和辛酸之情。在李商隐的诗歌中,蝴蝶的意象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诗人以“蝶”为诗的名字,如《蝶》等;二是诗人以“蝴蝶”为题材,典型的诗句包括“但觉游蜂饶舞蝶”(《当句有对》),“怜我秋斋梦蝴蝶”(《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等。

(六)灯烛

“灯烛”是在暗夜中给人们送去光明的物品,应是温暖的,但在李商隐的诗歌中,这一意象是微妙的。诗人对笔下灯烛的意象进行“冷”的处理,其在诗中经常运用“烛影”“残烛”“残灯”等词语,代表诗句有《嫦娥》中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还有《滞雨》中的“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等,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运用“影”字和“残”字,会让人感到飘忽不定和消逝寂寥。

二、李商隱诗歌意象的分类

所有诗歌的“象”都是有“意”的,由于诗人营造“象”的目的不同,导致意象的性质也有所不同。从诗歌意象目的的角度入手,对李商隐诗歌进行分类,可分为比拟类意象和象征类意象,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比拟类意象

比拟类意象是指人将本身抽象的情感化为易感的物象,具体表现形式有拟人和比喻。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拟人的意象经常出现,尤其是在咏物诗中,具有代表性的诗句有《北禽》中的“为恋巴江好,无辞瘴雾蒸”。

在比喻方面,李商隐在选择意象时,经常会选择“类我”的意象,即那些与自身命运相契合的事物,或者是能够让诗人的气质、个性、情感产生不同的事物。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他没有采用传统诗人所运用的物比物的方式,而是将人与“物”进行比较,并不太使用具体的比喻词,而是将比喻的含义蕴含在诗意中。例如,《蜂》中的“后门前槛思无穷”和“青陵粉蝶休离恨”,在此诗句中,诗人便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物人化。

(二)象征类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中运用了一些委婉的象征意象,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个性的象征意象,第二种是共性的象征意象,第三种是二者结合的象征意象。

个性的象征意象注重人与物之间整体的神合性,虽然这种意象注重物我的比对,但李商隐在创作诗歌时,并不计较于局部比对,而是注重物与人的整体神合,其原因在于他要表达的是抽象的内容,多与精神、悲惨相关。这类意象代表作品为《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在这两首诗中,他并不是从牡丹的局部特征入手,而是从整体入手,描写下雨后孤单的种种情况,给人为雨所败的牡丹不胜清寒之感,使人们能预想出它将来零落成尘的悲惨命运,同时表达诗人被摧残后的悲伤情绪。

共性的象征意象指的是在古典诗歌中象征意义比较固定的意象,如断肠、泪、落花象征的是愁伤;游子、落日、浮云象征的是相思;楼台、长亭、柳象征的是离愁。李商隐的诗中出现很多这样共性的意象特征,有的频率还很高。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象征意象,这类意象是在保留原象征意象的基础上,诗人加入自身独有的内涵,既能够保留原象征意思,还具有一定的新意。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柳”代表着惜别的意思,古人在离别时,常常会折柳相送,表达自身的不舍之情。由此,古代的许多离别诗中柳的意象为缠绵多情、依依惜别。

李商隐的诗中也多次描写柳,如“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相思”(《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这里的柳是共性的象征意义,表达的是送别的不舍之情。在《柳》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运用“柳”的共性意思,还赋予它新的含义,即女性的细眉。在这首诗中,柳不仅有共性含义,还有个性含义。

三、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学特质分析

(一)阴柔美

诗的最高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融合:情趣的来源是感受,是内在不可描述的;意象的来源是外物,有形象可描述。李商隐诗歌最鲜明的特色是细致深幽地感知世界、感知心灵,有着缠绵委婉的表达。李商隐的诗歌中所写的事物多是在摇曳的烛光中、清冷的月光中,这些意象给人的感觉并不是热情温暖的,而是清冷孤寂的,这也反映出他阴郁的心绪。

李商隐描写的“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雨洗刷世俗的热闹,带给人的是清新幽冷的自然环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描写牡丹在清冷的雨中孤芳自赏。二是李商隐利用与营造一个隔离的环境,雨中的情境若隐若现,表达诗人在爱情追求和政治前途的状态。在描写“灯烛”意象时,他并没有利用灯组渲染温暖的气氛,相反,对灯烛的意象进行“冷”的处理,这是由于诗人阴柔的审美倾向和忧愁的心绪导致的。同时,“灯烛”意象蕴含李商隐心底的幽深情感,在写蜡烛时,他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蜡炬成灰”正是诗人情感在“灯烛”意象上的具体展现。

(二)寂灭美

“寂灭”原是佛家用語,指的是生命实体与灵魂分离,前者在自然界中消亡,后者再度重生。李商隐的诗歌意象中大量描写惨败的事物,寂灭美是其突出的一个美学特质。

诗歌意象不仅包含理性的内质,还包含感性的外形,这二者是统一的。如果要了解一个诗歌意象中所表达的特质,就要先了解其内心的特质,如情绪和性格。李商隐性格中充满悲剧性,受此影响,他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感受,对国家前途、自身命运都是比较悲观的,心灵是比较死寂的,这导致他在观察世界时,经常运用悲悯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在李商隐的大量爱情诗、咏物诗中常常包含残败、苦痛的物品,如蜡烛、荷花、残柳、苦雨、夕阳等。这些事物在常人看来并不悲情,但李商隐在看待这些事物时会运用悲悯的眼光对其审视,充满死寂感。李商隐的作品具有美感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是单纯描绘残败寂灭的意象,而是会添加大量灰暗冷清的色彩,实现营造死亡寂灭的氛围。

(三)虚幻美

李商隐是一个爱幻想的诗人,他喜欢用一些飘幻的意象,如植物中的花、动物中的飞鸟、气象中的风,这些意象在诗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虽然在诗中它们有着特定的内涵,但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飘幻,或来去无踪,或稍纵即逝,或变化无常,或缥缈不定。李商隐的许多作品中都有虚幻这一特点,如比较经典的诗歌《重过圣女祠》,这首诗中出现十个虚幻的意境,给人缥缈迷离之感,使人感受到细雨如梦。雨轻轻飘洒在屋瓦上,灵风微弱,吹不动祠前的神旗。诗人在诗歌中运用自然景象中的风雨,将它们化为神灵的虚幻之象,表达了诗人人生的迷茫,命运的不定。又如,李商隐在描写月亮时,会打造出朦胧、缥缈的意境,让人可望而不可即,代表诗句有《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中的“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四)朦胧美

朦胧美的典型代表作品是《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学者们在情感和主题上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具有纯粹、绝美、缠绵的特点,既描绘离愁,还歌颂矢志不渝的真情,以及在真情消失后诗人巨大的悲伤。但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实际上写的是政治,写的是诗人在党争中产生的漂泊和迷离之感。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表达诗人对君主和恩师的感谢之情,诗人不想与恩师分离。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首陈情诗,诗人一方面怜伤自己,一方面又追求政治。学者们多方面解读这首诗,使这首诗更具神秘色彩,仿佛坠入云雾里,让人感到虚无缥缈,不知从何解起。

(五)缠绵美

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蜡烛、春蚕、百花、东风等事物承载自身的情感。这些意象大多是自然之物,本身并没有情感,但诗人写的无形多情,将自然之物摧毁之后的悲伤展现出来。人的情感正如这些意象一样,虽然脆弱,但是执着,如此会让人产生强大的落差,也会感觉更加脆弱。在这首诗中,“别亦难”会给人缠绵之感。诗人将晚春的“东风”拟人化,写得十分幽婉,如此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情人之间的缠绵。“青鸟殷勤为探看”升华了诗的情感,可展现出诗人对政治、爱情的期待,也能给人缠绵难断之感。

(六)绮艳美

李商隐将惨败的意象与色彩绚丽的意象结合,让“空”“尽”“断”“绝”“寂”等词语具有绚丽的画面,如此可产生绮艳美。例如,《日高》中的“粉蛾帖死屏风上”,“屏风”与“粉蛾”具有色彩性,二者组合能让画面具有绮艳感。类似的诗句还有《赠歌妓二首》其一中的“红绽樱桃含白雪”,“红绽”“白雪”营造了绮艳的氛围;《曲池》中的“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呈现的是绮艳的基调。

(七)婉约美

李商隐的诗风含蓄、细腻,用隐晦的方式表达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其诗歌中一些表达爱情的,如《碧城三首》《燕台诗》《锦瑟》《夜雨寄北》这些诗歌都具有婉约性,典型的诗句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其场景催人泪下,尽显婉约之美。再如《柳枝五首》其五中,李商隐写下“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情思,但言语间点到为止,这可看出李商隐婉约文字后隐藏的炙热情怀,这份婉约既是期待,也是无奈。

综上所述,李商隐诗歌千年而不衰,原因之一便是李商隐在选择诗歌意象时独具匠心,能有效地运用比拟类和象征类意象,让诗歌具有阴柔美、寂灭美、朦胧美、缠绵美等,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开拓了当时的新境界,以至留下的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我们要深刻理解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学特征,做好传承与创新工作。

猜你喜欢

李商隐诗句首诗
《上课没人抢》
六一来了
我想写首诗给你
嘲桃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石榴
读诗句,写成语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