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苏轼诗词鸡意象的空间认知

2023-08-02杨景春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苏轼隐喻诗词

杨景春

一、题解

(一)关于概念隐喻理论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阐释心灵的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诗词作者创设的深邃无比的哲理和多姿多彩的意境令人流连忘返。作为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言志的载体,诗词是隐喻的汪洋。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西方认知语言学观点,从一个概念域去领会另一个概念域的方法即为概念隐喻。尤其是莱柯夫和约翰逊1980年合著发行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之后,“隐喻”一词有焕然一新之感,语言学界几乎广泛接受,相关研究成果数不胜数。随着认知转向、范式转型和外延转宽,概念隐喻理论应运而生。莱柯夫与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有三类内容,其一为本体隐喻,其二为结构隐喻,其三为方位隐喻。结构隐喻指的是利用一个概念组建另一个概念,如“这个话剧真是一顿美味大餐”。方位隐喻和人们把空间关系化密切关联。这是意象图式隐喻,就位置,我们往往会说向上、向下,中间、外围,南方、北方;就情绪,我们往往会说高昂,低落;就身体,我们常常说,健康为上。本体隐喻缘于我们对某物的具体体验,就是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模糊的变成具体的,如价格上涨,可以说成通货膨胀;为人不忠,可以说玩弄感情。如推出某种营销模式可以说推出套餐,因特网说成信息高速公路。拟人修辞就是明显的本体隐喻。隐喻已经在语言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西方语义学、修辞学、翻译学、传统哲学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也为社会学与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关于空间理论

不管是艺术实践抑或人类认知领域,时间与空间均为讨论不完的话题。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①董晓烨:《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从古希腊到黑格尔,西方空间理论源远流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起,和概念隐喻理论一样,西方空间理论作为研究课题异军突起,沸沸扬扬似成显学之势。空间理论具有跨学科特点,比如物理、天文、美学、数学、哲学,还有政治经济、城市规划等视空间为基础学科,均在研究范畴之内。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分水岭在20世纪90年代,此前为一般空间理论,此后为网络空间理论。网络空间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传统空间,对文学空间的认知亦有不可小觑的启迪。或者说,这是西方空间理论在传统空间概念之上的一次“空间转向”抑或“文化转向”,且在不断完善发展,语境已经变化,多途径资源借鉴,新探索、新解释已成必然。我们的社会已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空间观念的洗礼,远古先民就有朴素基本的空间观,这是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收获,近代有几何空间观,源自于古希腊,现代有一般空间观,近年又有多媒体网络虚拟空间。“人类空间观念的转变,大致经历了四次革命”②贺天忠、鲁定元:《西方现当代空间理论研究动向与启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空间研究亦有成果,出版了一套又一套“译丛”,内容有空间和城市文化,时空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再像地理学、数学方面的,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方面的,等等。据“中国知网”统计,仅2020 一年,关于“空间”的理论文章,就有26,000多篇。

二、苏轼诗词鸡意象的分布

苏轼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千里婵娟,青天把酒,诗词意象极具想象性,社会意象与自然意象交错辉映,融为一体。鸡意象也是如此,笔者统计,苏轼诗词直接写鸡的地方有100 多处,五光十色,异彩纷呈,间接写鸡的也不少。鸡虽是司空见惯的家禽,“六畜”之一,却极具丰厚意义,民间文化中,处处有鸡的影子,金鸡报晓,鸡鸣狗盗,鸡可贺喜,可辟邪,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在思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国文学作品中,鸡也出现得很早,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在苏轼诗词里,鸡这个客观物象,这个普普通通的名词,已经演变成了作者有意识塑造出来感而发之的艺术形象,从里到外都浸润着作者自觉的艺术追求。

苏轼诗词直接写“鸡”的有110处,时间分布,具体次数如下(表1):

表1

除了“鸡”之外,还有“雉”(野鸡)出现8次。名词“尾”出现63次,名词“翅”出现11次,这些名词其中有部分是写鸡的,和鸡有关。动词“鸣”出现152次,不少和鸡有关,写其鸣叫。“飞”出现372次,有些也和鸡有关。由写鸡次数的这个表格计量可视化发现,我们把苏轼一生分为五个时期,早期10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时期10年,黄州汝州时期6年,元祐时期9年,岭南晚期8年,对比分析,鸡意象为什么早期少而后期多分布不均衡呢?驱动因素是什么,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也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通过鸡意象分布分析,亦可梳理出时代背景、作者的情感走向、作品的内容特点,也可以为揭示城市历史信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苏轼诗词鸡意象的阐释,也可为古典诗词系统性、完整性的开发与当代传播提供一个理论支撑,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三、苏轼诗词鸡意象的空间认知

苏轼诗词里的意象形形色色,高天丽日,鸿雁翻飞,诗歌意义空间核心维度的理解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认知诗学研究的兴起给诗歌意象分析带来了突破,拓展了一扇别致的窗。由此不难看出,进入诗歌殿堂最好的一把钥匙就是意象,其为连接现实与认知的桥梁。认知诗学是研究文学怎样被接受的,研究要点在接受,不过也离不开作品和作者,离不开作品出版和作品流通。传统诗歌意象解读的缺点是重形式主义,采取静态批评的方式,认知诗学恰好可以克服这个不足。

(一)从小牢房到大牢房:令人窒息的情感空间

黄州可谓苏轼贬谪历程的第一站,从天堂坠入地狱。大难不死未必有后福,黄州几乎是苏轼一生中最艰难的四年。这一时期的诗词总体情感基调是袒露痛苦,化解痛苦,超越痛苦。“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十二月二十八日》)吟诗弄文没见得有什么好处,反被拖累弄到这般境地。此诗写于即将贬谪黄州之时,元丰二年(1079)12 月。这年三月,最先主张弹劾苏轼的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这个见习官员为了转正急于表现,上言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而后,舒亶、李宜之、李定等一群小人轮番上奏,指责苏轼文字“传播中外,自以为能”“滥得时名”,终于有了七月二十八日于湖州被捕八月十八日入狱坐牢130 天的“乌台诗案”。所以作者说,既然罪状是名声高,往后还是要越低越好。死罪已经免除值得庆贺,但塞翁失马,安知祸福,以后怎么样难以预测,不管前面有多少磨难,我绝不会学习那些斗鸡之辈。“他日马”“少年鸡”都是典故。《淮南子·人间训》有这个丢马得马的故事。“少年鸡”典出于陈鸿小说《东城老父传》(《贾昌传》),收入唐传奇《太平广记》。玄宗生于乙酉年属鸡又好斗鸡,“神鸡童”贾昌由于斗鸡有名而得到赏识,玄宗李隆基封其为鸡坊“五百小儿长”,这年贾昌七岁。当时民谣“生儿不用识文字,走马斗鸡胜读书”,曹子建诗“斗鸡东郊道”。和“少年鸡”创作于同一年的,苏轼还有自料必死不能一别子由的“魂惊汤火命如鸡”(《予以事系御史台狱》)。22 岁进士及第名震京师,26 岁应制科试入第三等“百年第一”的苏轼命运不好吗,为什么“命如鸡”?

如前所述,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是从A区到B区,从一个概念域出发抵达另一个概念域,从一个词语、一句话理解为另一个词语、另一句话。概念域涵盖着“能指”和“所指”,“存在”和“本质”是人连贯经验的积累,概念隐喻之间具有映射关系。“少年鸡”与“命如鸡”各自有着不同的隐喻空间。概念隐喻理论把本体称为目标域,把喻体称为始源域,两个领域互为关照。目标域离不开始源域,正如地球的两极、物体的两面均存在对应关系。如下表(表2):

表2

可以说,这两个地方目标域同样是鸡,但始源域不同,隐喻空间截然不同。一个是自己躲也躲不掉的命运,一个是令人不齿的他人的生活。一般说,目标域概念清晰具体,始源域则相反,界限不那么清楚。可以见仁见智,可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始源域可能有个基础空间,基础空间外溢的空间还有多大?理论上讲,可以上不封顶。这就是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常读常新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这是一种情形。还有一种情形恰好相反,目标域概念不清晰,空间界限模糊,始源域概念明确,空间具体,如“思念似流水”。认知语言学有个概念叫“映射”,指的是始原域和目标域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亦有很强的相似相通的特点。“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这是在岭南的诗。元祐八年(1093)九月,苏轼履职定州知州,七个多月后,转年四月以讥刺先朝罪名贬知英州,八月再贬惠州。“鸡犬识新丰”用典出于晋葛洪《西京杂记》。刘邦诛秦灭项,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刘邦之父太上皇亦从老家丰县迁往长安,虽说过好日子了却不高兴,刘邦不明就里,私底下打问其故。别人回复说:太上皇先前最爱交往的,都是小商小贩屠鸡宰狗之流,都是小时的玩伴,他们在一起斗鸡斗球,买酒卖饼,欢乐无比。这里什么都没有,因此不高兴。于是儿子刘邦在西安城东为其修建宫邸,“放犬羊鸡鸭于通塗,亦竞其家”。①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苏轼全集校注》(全20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440页。一按照家乡格局建设新城,复制了一座城镇,并置新丰县。二将故乡亲友迁来。三是老父爱斗鸡,那索性多养些家乡鸡。老乡能够各认家门,这些散养于街衢的鸡或犬也能够各自归家,所谓“鸡犬识新丰”,来个乾坤大挪移,老父这才高兴。苏轼来到“瘴疠之地”惠州,名士到来轰动不小,“吏民惊怪”“父老相迎”,百姓自动到码头欢迎。苏轼此时没有窒息感,觉得一切都不错,犹如刘父抑或丰城父老来到新丰县城一样毫无违和感,看见鸡或狗非常亲切。惠州知州詹范,对名满天下的苏轼格外照顾,常常登门拜访。这一时期还有“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和陶桃花源,并引》)。尻驾,臀部变化而成车之轮。税,税驾,意为解驾停车。施注:《史记·李斯传》:“吾未知所税驾也”②杨松翼:《苏轼和陶诗编年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126页。。苏轼两句诗意为,假如左臂化而为鸡,吾要按时而鸣;假设尻骨化成车轮,我要以神行而不凭借外力,以神行止。源自《庄子·大宗师》:“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予之尻为轮,以神为马”。此处的鸡意象,寄予了丰厚的意蕴,苏轼为我们开辟了极为阔大的想象空间。这首诗一反唐人观点,苏轼认为桃花源非神仙居处,而是人间众多乐土中的一块,并以众多道家证据来论证,说明自己的人生准则:在现实生活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桃花源,修身养性,寡欲清心。要像鸡一样,天黑而息,天亮而鸣。借助鸡意象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五谷丰登,天官赐福。桃源人乐天知命,与世无争,顺时乘便,随遇而安。桃源不再缥缈,乐土“仇池”就在眼前。对北宋当朝万念俱灰,桃源为反抗黑暗现实自我安慰的武器,也是他能够渡过难关的法宝。另如“其后有李宽,鸡鹄非同音。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和陶读〈山海经〉其七》)。出自《庄子》:土蜂哪里会孵化出豆叶虫,越鸡更不能孵化出天鹅蛋,“鲁鸡固能矣”(《庚桑楚》)。苏轼四句诗的意思是,家鸡与天鹅不一样,李宽和传说寿至800岁的“蜀士李八百”也不一样,传言多虚妄不实,探究真相的关键在于考察其内在本心。虽然都是出于庄子,但“有时鸣”的“臂鸡”和“非同音”的“鸡鹄”两个概念隐喻不一样,情感空间也不一样,前者隐喻乐天知命是对生活的态度,情感积极,昂扬向上,后者隐喻应实事求是的对待生活,充满哲理,情感冷静客观。按照莱考夫和约翰逊从一个概念域领会另一个概念域的隐喻理论,“臂鸡”时至而鸣隐喻一种人生态度,这是结构隐喻,“鸡鹄”概念意为鸡不是鹄,李宽不是“李八百”,可谓方位隐喻。

苏轼诗词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有丰富的概念隐喻,这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月意象,马意象,竹意象,经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寓意空间越来越大,最后达到语符表层到抽象实质的迅速提升。如前所述,20世纪80年代概念隐喻理论刚一提出便赢得广泛的认同,用以解读分析形形色色之语言现象。概念隐喻给苏轼诗词带来了新的认知空间,发人深省且韵味悠长,以物候喻人生,以节令喻知己,以男女相思喻君臣遇合等。还以鸡意象为例。“老鸡卧粪土,振羽双瞑目”(《次韵子由浴罢》),这是漂洋过海后的作品。苏轼生活里有两大爱好,梳头和沐浴,寓儋耳后依然如此。绍圣五年(1097)元月,得弟子由沐浴诗,于是原韵和诗一首。尽管海南没浴室没澡盆,这却难不倒苏轼,可以“干浴”。所谓干浴,是道家养生之法,就是睡觉前用双手按摩全身。诗里风趣地用老鸡和“奋鬣一喷玉”“碾风沙”的“倦马”作比,描绘干浴的乐趣,既有道家“闭息万窍通”神思之极致的想象空间,又有“安心会自得”佛禅的至高境界。刚到海南时候,放眼水天无涯,凄凉伤感,“何时得出此岛耶?”(《试笔自书》)在宋代,贬谪海南是仅次于死罪的惩罚。刚来时,人生地不熟,虽海天开阔,空间巨大,但苏轼感到恐怖,感到窒息,心情低落到极点。贬至海南理由很荒唐。据《舆地广记》载:惠州有诗“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钟”(《纵笔》),远在朝廷的章惇看后,勃然大怒:想不到苏子瞻这样快活,你想快活,偏不让你快活,重新定罪。以莫须有罪名,一纸诰命发出“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①王春煜,耿建华,邱达民:《东坡琼州诗文译注》,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年第213页。。又据汉字部首,子瞻贬儋州,子由贬雷州。“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纵笔三首》),“只鸡斗酒”概念隐喻空间大。米船不来闹粮荒,好房东送吾“只鸡斗酒”胜过宫廷御宴。在苏轼荒芜的心理空间,百姓的关爱犹如一缕春风。纪昀评《纵笔三首》“真的好”。贫穷外加寂寞,唯独淳朴热情的海南父老的情谊,让这位远谪天边的使者获得一丝温暖和安慰。对北宋统治者来说,海南岛是天然的大牢房,走不了,跑不出,天高水远的自然空间和狭小的心理空间形成反差,让人窒息。这两个空间交互融汇,虚实结合,情景一体,扩展了文本隐喻渠道,形成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海口有五公祠,其中包括唐朝名相李德裕,五贬崖州司户,最终病逝于崖州。无论小牢房还是大牢房,苏轼都没有坐穿牢底,面对困境没有窒息,险境脱身,靠的是对生活的坚定信念,靠的是儒道释三教融合所带来的旷达乐观,靠的是道家风范心理调适,安贫乐道,随遇而安,靠的是情感空间的一次次扩容。仅从鸡意象角度亦可略见一斑。

(二)从主语到宾语:字斟句酌周密严谨的语法空间

现代新诗可以进行语法结构研究,诗之完美要讲究结构技法。这里的结构不仅仅是形式,同时亦为内容,亦为一首诗的前提。有外国文论家觉得结构应该与意象、韵律等概念并列。20世纪上半叶哥本哈根学派叶尔姆斯列夫等提出语符学,语言就是一种符号,只起指称作用,至于什么意思,只有和其他非语言符号系统,比如逻辑系统放在一起才能够看得出来。选择什么语符直接关系着意象的创造,故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炼字炼意,陶渊明“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是“见”还是“望”隐喻效果截然不同,语符之组合也直接影响着意象的表达空间,所谓“云破月来花弄影”词语“弄”字逋一亮相而局面骤然改观。鸡,作为一个名词,不是专有名词,属于普通名词,属于实词。英语中,名词的格有三种格式,即主格、宾格还有所有格。现代汉语里名词主要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定语。古典诗词也是这样。苏轼诗词里鸡意象用法灵活,作者能主动拓展语法空间,主语、宾语、定语都有。“荒鸡号月未三更”(《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这是主语;“不知何苦食鸡豚”(《吾借王参军地种菜》)这是宾语;“十日一遇黃鸡粥。”(《闻子由瘦》),这是定语。此类例子甚多,如下表(表3):

表3

作为名词,鸡概念在我国有许许多多别称,隐喻丰富,历史悠久,有极大的阐释空间。鸡能报晓,仅限于雄鸡,雌鸡则不可。“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①《旧五代史·唐庄宗纪论》,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母鸡报晓,在古人看来不合常理,隐喻妇女窃权乱政。现在有些农村亦有关于“母鸡打鸣”预兆家族衰败、家庭变故的说法。鸡有“五德”,《韩诗外传》: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遂鸡有“五德”之称。明太祖朱元璋以鸡蛋吟诗:“一块无暇玉,中含混沌形。忽然成五德,叫落满天星。”②胡祖德:《沪谚外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关于鸡的别称,再如“钻篱菜”,出家人素食者忌讳言鸡,用其爱钻篱笆的特点隐喻而名之。如“窗禽”:据传晋代人宋处宗自家窗口放个笼子,笼内养鸡,能与处宗竟日交谈且很有想法,此后鸡被称为窗禽。如“知时畜”,出于《说文解字》,因“雄鸡报晓”而名之,亦有“金鸡报晓”,十二生肖之鸡以天干地支对应的是“酉”,“酉”按阴阳五行属“金”,遂有“金鸡”说法。如“司晨”,因报晓而名之,陶潜:“倾耳听司晨”(《述酒诗》)。如“烛夜”“鸡,一名烛夜”③(晋)崔豹:《古今注》,北京:线装书局,2015年。,赞鸡像晚上烛光驱散黑暗。还如“长鸣都尉”“戴冠郎”“兑禽”“朱公”“巽羽”等等。“犬守夜,鸡司晨”(《三字经》),这是两个单句,分别由主谓宾构成,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与英文语法差不多。宾语为动词谓语涉及的对象,有语法书称其是“客体”或“受体”。

亦可从短语角度考察。短语另名词组,短语这个语言单位虽然不具备句调,但合乎语法组织原则。词构成短语的主要手段是词序。例如:“鸡鸣鸣鸡”,一个主谓,一个偏正,其原因是名词与动词组合顺序不一样。短语能够在很多角度分析,得出各种不同的类型,不过最常见亦最重要的是两种,一是结构类别,向内看,讲究的是内在空间。看组成短语的内在构成,分清是主谓短语还是偏正短语,还是其他短语。如下表(表4):

表4 五种基本短语表(内在空间)

短语归类,要紧的是两种,一是结构类别,另一个是功能类别,即向外看,讲究的是外在空间。考察其在别的场合,即在更长、更大句子里担任职务的能力与水平,就是作为语法成分的能力,相当于哪种词,相当于名词的即为名词性短语,相当于动词的即为动词性短语,相当于形容词的就近似于形容词性短语。如“鸡栖”,出于《林子中以诗寄》:“坐令鸡栖车,长载朱伯厚”。鸡栖车,古时候加工简陋之小车。李贺“独乘鸡栖车”(《春归昌谷》),自己都不好意思。黄庭坚:“车如鸡栖马如狗”。“鸡栖”在更大的短语里作形容词,言小。“鸡肋”,名词,亦可作形容词。诗词语言讲究和谐自然,潇洒飘逸,清新雅致,意蕴丰厚,“用字不可太露,太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①沈义父:《乐府指迷》,郑州:大象出版社,2022年,第1页。。音律怎样才和谐,下字怎样才雅致,用字怎样才不含蓄?那就是不断调整字词搭配,确定核心概念,突出特点,调整功能关系,适时拓展思维空间。

诗词的语言和普通语言不一样,普通语言主要是利用时间中的句段关系达到连接,诗词语言重点是通过空间关系达到组合。诗歌语言特点是充满强烈的聚合性,聚合性带有明显的空间属性,诗歌语言的语法可以叫作“空间语法”②李心释:《诗歌空间的语言学诠释》,《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6期。。索绪尔提出一个影响广泛的观点,就是组合关系加上聚合关系,这是语言结构的两个轴。大意是,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音位或词语)和或前或后语言单位(音位或词语)的关系,如“研究大数据”,动宾结构,搭配关系。聚合关系是某一位置语言与语言之间的置换,如“制造机器”,“制造”可以换成“破坏”,“机器”可以换成“麻烦”。组合关系是两种同一性质的结构,依一定顺序的链接,符号与符号组合;在语言某个环节上可以互相取代的关系则为聚合关系,讲的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换位。“聚合”英文associative就是联合、联想,因而有人把聚合关系译为联想关系。凡事物必占据空间,这是一定的,无空间即无事物,诗词空间即为精神空间或者心理空间,其特点是意义的深度,以及意义的多重性。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诗歌语言源自于普通语言,是在普通语言习惯性概念隐喻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隐喻是日常隐喻的改进。因为文学创作者不单单选择非习用性隐喻,还常常选择日常习用性概念隐喻。像索绪尔说的那样,概念不但要有符号精确的“能指”,还要有含义充实的“所指”。能指空间是具体的,所指空间却是无穷的。格律诗词是诗词形式美的结果。字数相应,内容结构和谐相对,分行排列整齐具有几何空间之美,抑扬顿挫体现了汉字特点。诗词语言利用空间关系而组合,进而会在语言、架构、表现等方面出现张力。张力属于物理学名词,意即液体表层相近的两部分间单位长度的相互牵引力。诗词乃至于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张力、有没有蕴含,张力亦为文学的生命力。聚合要素的共现是诗词张力形成之因,诗歌有没有创造征,取决于聚合轴主导型语言的发散与升腾。虽然一首诗词是能指与所指共同构筑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诗词里一个表述概念的词语和事物的关系极其松散,不同的语境,一个同样的词可以产生多得数不清的相异的内容。“诗若不是有两个意思,便不是好诗”(陈寅恪语)。“鸡鸣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苏子容母陈夫人》)。诗词隐喻空间张力究竟有多大?理论上讲,不可穷尽,但均在语言学的运行范畴,即隐喻—转喻、能指—所指、聚合—组合的系统中进行。

(三)履职16地、主政8州:马不停蹄不断的转换地理空间

地理空间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不可忽略。环境造就人,环境也造就文学。诗歌和地理关系密切,二者是双向的、互动的,地理影响诗歌的境界和内容,诗人自己的人格魅力与诗作也影响着他人对当地环境的印象。元符三年(1100)五月对苏轼来说有一个不平凡的转折点。朝廷政局巨变,宋徽宗刚刚登基便大赦天下。朝野普遍看好,苏轼幸运光临,从儋州贬所到广西合浦县(廉州),北移400 多公里。再次漂洋过海从海南中部来到广西南部,距离朝廷又近了一步。一幅107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渡海帖》结束了四年海南生涯。从鸡概念角度考察。从前面提到的东家祭灶时候“只鸡斗酒定膰吾”得知,苏轼与儋州百姓相处得多么好。海南四年,特有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影响着诗人,创作出有别于先前包括杭州、黄州、密州的作品。苏轼居儋四载,海南纪念千年。海南作品也增加了岭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贬谪海南,苏轼经历了抵触、适应、接受的过程。刚到时确实不习惯,“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西江月》)。尤其是这里看病没药,出门没友,吃饭没肉,居住无房,冬没木炭,夏没凉泉,说不过来,“大率皆无耳”①徐永年、曹慕樊:《苏轼选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40页。。《闻子由瘦》言:“花猪肉,“黃鸡粥”十日八天都不见一次,饮食条件极其恶劣。“十年京国”连烤羊肉都吃腻了,现在就是死老鼠差不多都要吃了。但苏轼熬过来了,与黎族百姓相处得十分融洽,“打狗惊鸡似病疯”(《访黎子云》),为找朋友“策杖寻黎老”,弄得鸡飞狗跳。顽皮淘气的黎族儿童,有声有色的黎族风情,跃然纸上,画面极具空间感。此刻苏轼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把海南认作故乡并且愿意终老于此,“籴米买束薪”,买粮买柴,请求儋州军史张中张罗园一块田地,不是自己耕耘所得吃着都缺少滋味,“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籴米》),种植蔬菜,考查学舍,“犦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和陶拟古九首》)。由表格统计可知,苏轼晚期(岭南时期)使用鸡意象25 次,一点也不比其他时期少,无论生活还是劳动都喜欢拿鸡做文章。尤其在儋耳,作者对鸡意象情有独钟。把草药芡实写作“鸡壅”(《周教授索枸杞》)。木耳质地柔软,味道鲜美,有细木耳、耳子、云耳、黑菜、木菌、木蛾等十来个名字,但作者偏偏称它“树鸡”(《和陶下噀田舍获》)。说明空间之小,作者写作“醯鸡”(《待旦·补编》),说明人之老,写作“鸡窠养鹤发”(《和陶拟古九首》)等等,这些鸡概念反复出现,生动地诠释了海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海南的认可与热爱,这些鸡概念为我们想象的穿越打造了足够的空间,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也试图于拘禁地做精神突围。苏轼的生命史上,海南是第三座里程碑,是境界的提升,是生命空间的又一次飞跃,此为文学史上的奇迹。1100年底北迁到廉州时,途经大庾岭作者有七律《过岭二首》,波生涧底,雾绕峰峦,“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山鸡”语本《题寿安甘棠馆》“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表面写景,写岩边飘落的一阵花雨使森林里的山鸡惊起。实际另有隐喻。从定州贬谪于惠州再贬儋州已经七年了,南冠在路,北雁欲回,展现在作者眼前的,肯定是一个施展才华更大的空间。纪昀曰:“此言机心已尽,不必相猜之意,非写景也。”①(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427页。

“休将白发唱黄鸡”出于《浣溪沙》,小序说出游蕲水县清泉寺,附近有向西流淌的兰溪。词填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贬居黄州第三年。全词上片写溪水清而兰芽短,子规啼而细雨幽。下片相信人生可少,流水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兰溪在县西南40 里。《东坡志林》卷一言:黄州东南有沙湖(螺蛳店),诗人计划买田其间,察看田亩时胳臂不巧患疾,听人说麻桥庞安常医术好,于是前往。病愈同游有王羲之“洗笔泉”的清泉寺,“余作歌云”。“歌”就是这首《浣溪沙》词,这是一首逆境里不服输的慷慨之歌。庞安常为苏轼采用针灸疗法,大夫能医却耳聋,和人只能文字交流,苏轼戏书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一为凭借满腹才华壮志报国的“良相”,一为救死扶伤的“良医”,确为难得之“异人”,亦透漏了苏轼深沉的悲愤与无奈。安常自小失聪,你耳疾,我臂疾,但我们都要做生活的强者。清先论此词:“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觉不凡”(《词洁》卷一)。一次野游,诗兴大发,此词亦可理解为鼓励、安慰对方赠人之词。这首《浣溪沙》词和3月7日沙湖路上被雨淋的“莫听穿林打叶声”(《定风波》)写于同一时间,元丰五年(1082)五月,地理空间亦相同,均与“沙湖”有关。将这两首快乐昂扬的词作与贬居黄州第一年寄居定慧院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对比即可看出,时间仅过了两年,但苏轼的心理空间不可同日而语,嘹亮鸡啼取代“孤鸿影”唤来了东方的曙光,一艘小船冲破幽怨、狭小的地理空间,驶向波光明媚的大海。

“黄鸡”概念众口一词本于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黄鸡与白日”“黄鸡丑时鸣”。苏轼在创作“将休白发唱黄鸡”时候就没有受一点别的启示?能不能从地理空间角度去理解,认知仅仅局限于白居易?《东坡志林》载:我到黄州,当地人二三月间皆群集而唱歌,歌词听不大懂,也不和音律,“但宛转其声,往返高下,如鸡鸣尔”。浠水民谣有一首《黄鸡公儿尾巴拖》的童谣,一共三段,第一段也是第三段为:“哦~~哦~~,黄鸡公儿,尾巴儿拖嘞,三岁的伢儿会唱歌嘞。不是爷娘教给我嘞,自家聪明咬来的歌嘞!”这是一首教导孩子自强自立的童年最美歌谣。在黄冈、浠水地区,“黄鸡公”即公黄鸡。这是一首典型的“呵吙腔”。其音调特色为细而悠长、高而舒缓,如公鸡报晓,所以也称鸡鸣调,怪不得苏轼谓之“如鸡鸣”。经过详细的考查,南文化认为:苏轼的黄鸡意象与浠水这首儿歌有直接、内在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浠水的自然黄色公鸡被意象化为《黄鸡》,《黄鸡》慢慢地典故化,典故化的《黄鸡》被讹传,误认为源自于白居易”⑩。除了“黄鸡”,这首《浣溪沙》词还透露了另一条地理信息,这就是“松间沙路净无泥”。雨后山路普遍泥泞,这里为什么无泥?这与地面的地质构造有关系。假设这里的岩石是泥岩、页岩,抑或是别的富含有泥质成分的岩石,风化后必成泥土,路上泥泞难行。假设这里的岩石是砂岩,风化之后形成沙子,如果碰上石英砂岩,风化以后会变成一颗颗坚硬无比的石英砂,当然不会有泥了。苏轼无意间透露了当地的地理情况,可以确定为砂岩地貌,砂岩地貌最适合马尾松生长,所以苏轼这句词通过写路况交代了岩石性质、植被情况等自然地理环境。臂疾痊愈,所以才有大好心情与庞安常“同游”,在“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句诗之前,流露的这些地质信息和天上的“子规啼”一起,为后面的议论与抒情搭建了平台,为升华的结尾做必要铺垫,烘托了气氛,增加了诗词的联想空间。“溪水西流”隐藏的信息很多,我国地大物博,“西流”河流很多。出现“黄鸡”概念的苏轼诗词还有十几处。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沁园春·赴密州》),小序“早行,马上寄子由”。此词回顾了以往指点江山的峥嵘岁月,“共客长安”“二陆初来”,展现了坎坷遭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洒脱。苏轼之所以由杭州通判奔赴密州知州,就是为了离在济南做官的胞弟苏辙更近一些。由于赴任以及见弟弟心切,晚宿早起,闻鸡而行,鸡一叫就出发,像温庭筠的“鸡声茅店”(《商山早行》)一样,这是一副旅途早行图。此词写于熙宁七年(1074),遗憾的是到密州三年之后,由于政务繁忙,弟弟一直没有见到,这时兄弟俩已经七年多未见了,于是才有了苏辙的“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水调歌头》),于是才有了苏轼怀念子由醉而达旦的“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苏轼无论写哪个地方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当地自然地理的热爱,对山川河流的景仰洋溢于字里行间。我们以一首《送乔施州》为例。乔施州名乔叙,知湖北恩施,故称乔施州。这是写施州即今恩施的。首联“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谓乔施州没有靠近城郭之田,生活清廉,无产而有书。《史记·苏秦列传》:洛阳城边我即使有两垧地,“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认为乔叙这样不贪钱财的廉士,于施州这样边远之地更能大有作为。颔联两句“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写施州地理之险。恩施喀斯特地貌,溶洞多,天坑多,河流多,南邻武夷山,属于云贵高原东延部分,位于湖北西南部。“飞蛇”,形容小路蜿蜒曲折。颈联“鸡号黑暗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鸡号黑暗”组合信息量大。苏轼自注:“胡人谓犀为黑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故波斯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①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武汉:湖北崇文书局,1877年。。灵犀药性与毒性之演绎历史悠久。“灵犀”指的是上好的犀牛角中白纹如线(通天),即一种上下贯通的犀牛角。“通天犀乃胎时见天上物,过形于角上,故曰通天”。《淮南子》:“犀角置穴,狐不敢归”。通天犀有贯穿上下的一条线状白纹,将其放在谷堆上飞鸟不敢前来觅食,用犀牛角碗盛米放群鸡中,欲啄米之鸡还没到犀角前数寸时便被吓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②(晋)葛洪:《抱朴子·登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其他典籍《神农本草经》及李时珍亦有不少记载。“骇鸡犀”为典故,“因持骇鸡宝,一照浊水昏”。颈联两句诗写出了施州古代就具有“华中药库”的特点,使鸡惊骇的犀角是在蛮族淘来的宝贝,黄连蜜乃施州特产,《元和郡县图志》载,黄连、蜂蜜为唐代贡品。尾联“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写负屈的乔叙怀才不遇,为其做不平之鸣。苏轼密州期间还曾与乔叙铁沟水畔的小店小饮,有《铁沟行赠乔太傅》。再像《过巴东县不泊闻有莱公遗迹》等都是描绘地方丰物的,很具有地域特点和空间特色。

从地理空间角度考察,可以解释以诗人为主体、以地理为客体的心路历程。密州自从隋文帝(585)置州,至今已有784年,隋、唐、宋、金明至清,历任知州一两百人,“人们至今尚能记得的大概唯苏轼而已”。文学是记忆的载体,苏轼密州作品共有230多篇,包括诗词文,如“十年生死”“老夫聊发”两首《江城子》和“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人称密州三曲,形成了独特的“超然”思想。如文章《后杞菊赋》《李氏山房藏书记》《雩泉记》,绝大部分写于密州,少部分为离开后怀念密州而写。城市空间是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城市空间绝非一个空洞的容器,绝非一个冷冰冰的所在,或方或圆,或大或小,是一个创造力物理空间,它是具象与抽象、物质和精神的聚合物。与杭州的通判不同,通判为副手,上有太守,密州知州要主政全局,抗洪抢险,消灭蝗灾,熙宁七年(1074)至熙宁九年(1076),虽然只有两年,但政绩有口皆碑,创作亦佳作不断,城市空间书写与自己身份建构同时完成。或者说,地理空间与人相互作用、互为表里,完成了构建社会空间、物理空间与地理空间的一系列实践,也就意味着无意中完成了诗人自己身份的追寻与建构,从鸡概念之隐喻层面空间想象层面亦可窥见一斑。鸡鸣可隐喻欢情之促、可隐喻羁旅之愁、可隐喻美梦之逝,鸡概念古往今来有传承亦有新变,考古材料有许多鸡信仰。前述“犦牲菌鸡卜”,宰牛用于祭祀杀鸡用于占卜。生活频道不一样,生活空间自然有别,与杭州、惠州、徐州不同,也与登州、儋州、湖州不同,从鸡意象入手,密州的这些作品亦可碰撞出全新的空间感。

余 论

西方隐喻理论有很悠久的历史,最早研究可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就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作用是修饰,大都用于文学尤其是诗歌里。其实隐喻又不仅仅是修辞,而为观察世界的方式方法,也是由已知走向未知人类认识新事物的视角。认知科学之普及消除了学科间的壁垒,我国的隐喻理论研究这些年来尤其是随着认知科学之普及也有成热点之势,作为一种语言学现象,我国隐喻理论亦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夫子,追溯到赋比兴。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必定会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20世纪后半期,不管是社会科学界抑或自然科学界,空间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亦为后现代学术中的一个热点,学界经历了整体的“空间转向”。每个人都无可置疑的处于空间之中,我们改变空间,空间亦反过来辖制我们。网络空间理论的兴起更是刷新了人们的认知,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苏轼和苏辙是生同母死同穴的好兄弟,从年轻到年老,互相唱和,有许多告老还乡、回归家园的诗歌,一个人长大了,家也随着变化,欲回到原先的环境是万万不能的,现实空间无法再建构,一次次违背“夜雨对床”鸡黍之约,兄弟俩只能徜徉于自己搭建的文本空间。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亦可称之为盗梦空间,那是实实在在的乌托邦,虚拟的地理空间。苏轼诗词鸡概念的空间认知也绝非仅仅是情感空间、语法空间和地理空间三点,“鸡”概念的空间认知亦为一个讨论不完的话题。

猜你喜欢

苏轼隐喻诗词
从善如流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苏轼“吞并六菜”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