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膜下甘草种植技术*
2023-08-02魏玉杰张兆萍龚永福苏毓杰杨振华
陈 芳,常 瑜,魏玉杰,张兆萍,龚永福,苏毓杰,杨振华
(1.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 武威 733006;2.甘肃省特种药源植物种质创新与安全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 武威 733006)
甘草又名甜根根,甜甘草,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以根入药。甘草具有抗寒、耐热、耐旱、适应性强的特性,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恶劣环境区域的主要种植物之一。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资源数量逐渐减少的大环境下,药用需求持续提升,因此人工种植甘草的面积也持续提升。但当前甘草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大量用水灌溉和大量施肥、追肥等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成本提升等问题,还会产生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因此,课题组提出人工膜下甘草种植技术,以期为调节恶劣生态环境区域的农业产业化结构、为甘草种植农户的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1 土地的选择与准备
1)土地选择。甘草是一种喜欢高温环境与光照条件的植物,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低温、干旱以及碱性、碱性偏高等气候与土质问题,但甘草幼苗生长阶段无法有效抵抗碱性、碱性偏高等土质问题[1],为提升甘草种植产量,需保障甘草种植区域的土地为熟地,且在长期种植过程中,不存在碱性、碱性偏高等问题。甘草种植区域范围内的盐量需小于等级1.5%,pH 值需低于8,土壤为沙壤或轻壤适宜种植甘草。
2)整地要求。适时整地,选取钉齿耙或旋耕机对角耙进行整地,确保深度达到7 cm±1 cm[2]。整地过程中要做到上松下实,达到“齐、平、松、碎、净”五字标准。人工膜下甘草种植过程中,最好在秋天对土地进行翻耕或旋耕,若秋翻时间不允许,则在春天进行土地翻耕,确保土地翻耕或旋耕的深度达到35 cm 以上。在秋翻或春翻过程中要对土地进行施肥,通常施肥量情况如表1 所示。针对整地后的土地,在甘草种植前一周内,采用整体过程中所使用的二甲戊灵对土地进行封闭性的化学除草,设定用量为150 mL/666.7 m2,由此确保土地在未来一周内处于待种植状态。此外,要依照甘草的种植时间以及种植区域土壤湿度情况及时进行覆膜处理[3]。如果选择在春季进行育苗,可待种植区域范围内土壤全部解冻后,进行土地覆膜处理,或者可以选择在甘草播种前进行土地覆膜处理[4]。如果选择在秋季进行育苗,则可在整地施肥处理后进行土地覆膜处理。在土地覆膜处理前,需将肥料中的65%的肥料作为基肥施入,剩余肥料可作为追肥。在甘草种子播种前,采用含量为50%左右的氟乐灵乳油对种植区域范围内的土壤进行处理,设定用量与混土深度分别为1.2 kg/hm2~1.8 kg/hm2和4.5 cm±0.5 cm[5]。人工覆膜过程中,采用专业农用地膜对甘草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全面覆盖,所用地膜宽度与厚度分别为150 cm 和0.01 mm,利用土块将两块地膜衔接区域压实,在间隔250 cm 左右处设置压土腰带,避免出现地膜被大风揭翻等问题[6-7]。
表1 秋翻或春翻过程中的土地施肥量
2 种子处理
1)种子预处理。甘草种子外层被一种坚硬的不透水角质层包裹住,导致种子种植后无法有效吸收土壤内的水分,所以播种前必须先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可对种子实施破皮处理,清除种子外层所包裹的不透水角质层,确保种子在被种植后能够发芽。当前普遍使用的种子预处理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甘草种子的预处理方法及性能分析
由表2 可知,为了提升甘草种子的发芽率,在预处理过程中通常选用硫酸拌种法,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描述如下:选用90%左右的工业用浓硫酸,以一份硫酸配十份甘草种子的比例将二者均匀混合在一起,并进行搅拌。由于浓硫酸的密度相对较高,有较大概率产生下沉现象,因此在搅拌甘草种子的过程中需由下向上翻搅,待二者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起堆处理;在堆放0.2 h 后,再次进行搅拌,循环上述过程,由此保障甘草种子的处理效果,使相同批次的甘草种子处理效果达到一致状态,防止产生甘草种子堆底部,因硫酸下渗导致过度灼伤影响最终发芽率的问题[8]。
2)选种。将硫酸搅拌后的甘草种子用水反复清洗干净,并晒干。选取大小一致、完整饱满、纯净度与千粒重分别为90%以上和11 g±1 g 的甘草种子备用。
3)晒种。甘草种子播种前,需晾晒2 天以上,由此确保种子表层的病菌被阳光消灭,并且排除种子内的多余水分,提升种子萌芽效率。
3 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甘草播种育苗选在初春季节,在稳定的气温条件下,设定行距与沟深分别为25 cm 和3 cm~4 cm,将甘草种子撒入后覆沙处理。
2)移栽定植。通常情况下,可在来年春季实施育苗移栽处理。在移栽处理前25 h 进行甘草起苗处理,在挖掘甘草根部过程中需确保根部的完整性。将所挖掘出的甘草苗进行分类堆放,依照苗的生长情况实施分类移栽[9]。
4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栽培甘草多在干旱地带,常年春季墒情不好,影响出苗和保苗。为保证全苗,播种量多偏高。所以出苗后要视苗情状况进行间苗。一般间苗两次,第一次当小苗长出3 片真叶时进行,以疏散开小苗为好;第二次在小苗长出5 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株距15 cm 左右。甘草出苗后需依照出苗情况实施间苗处理,清除苗群中的弱苗与病苗。
2)中耕除草。在甘草整个生长周期中,受杂草影响最为显著的阶段是甘草的播种至幼苗封垄阶段,在此阶段甘草幼苗生长速度较慢,受杂草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需依照甘草实际生长情况实时进行除草与中耕处理[10]。
3)排水与灌溉。沙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后可浇水。土壤黏重或盐碱较重,播种前灌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苗期遇干旱,应及时进行喷灌。当年生长期灌水2~3次,苗高7 cm~10 cm 时灌第一次水,至分枝期灌第二次水。以后要根据旱情适时掌握灌第三次水。浇水时,严禁大水漫灌,否则会烂根死苗。若栽培甘草的地块渗水性稍差,进入雨季要搞好田间排水,严防田间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
4)施肥。甘草对土壤中磷、钾较为敏感,在施肥时要多施磷、钾类肥料。一般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施磷酸铵26 kg/666.7 m2左右,加锌混配肥40 kg/666.7 m2、钾肥10 kg/666.7 m2作基肥。每年生长期可于早春追施过磷酸钙18 kg/666.7 m2左右。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气作用,一般不缺氮素。甘草幼苗期一般不追肥,在分枝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9 kg/666.7 m2,以利于茎叶生长。二年生甘草进入快速生长期,为避免脱肥影响产量,要追施20 kg/666.7 m2磷酸二铵,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开沟埋入根系两侧最佳。
5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甘草种植过程中多发的病害主要为褐斑病和锈病。①褐斑病。甘草的褐斑病发生在夏季等高温环境下,发病过程中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颜色多呈褐色。针对褐斑病,在初始阶段可采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处理,利用清水将药剂稀释100 倍后,对甘草进行液喷雾处理,此过程重复2~3 次,对发病的甘草叶茎进行清除处理,将其运离甘草种植区域,深埋地层中。②锈病。甘草的锈病发病过程中,叶背部形成疤状斑块,病斑颜色多呈黄褐色,若病斑表层破裂会散发褐色粉末。针对锈病防治,在初始阶段可采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利用清水将药剂稀释200 倍后,对甘草进行液喷雾处理;并且对发病的甘草叶茎进行清除处理,将其运离甘草种植区域,深埋地层中。
2)虫害防治。甘草生长过程中时常受虫害影响,其中以甘草叶甲的危害最为显著。甘草叶甲是一种群居性害虫,主要活动在温暖的季节中,通过抑制甘草叶的光合作用对其产生危害。针对甘草叶甲虫害,在初始阶段可采用90%的敌百虫晶体,利用清水将药剂稀释1 000 倍后,在阳光正浓的时间进行喷雾处理,可获取较好的灭虫效果。
6 采收及加工
1)采收要求。甘草的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以避免甘草品质下降为目的,适时进行采收。将甘草整体全部挖起后清除芦头、根杈等。以表层和断面分别呈现紫红色和黄白色为优质甘草,该类甘草粉性足、味甜佳。
2)初加工。①加工场所。加工甘草的场地需保障环境的整洁性,确保甘草不会受到烟尘等污染源影响,同时严格划分甘草加工区域与生活区域,避免生活区域污染问题。②晾晒。甘草集中于加工场所后,需清除草尾的泥土,依照甘草的粗细程度划分甘草等级,并进行晾晒处理。在甘草处于半干状态的条件时,利用机械将其处理成55 cm±2.5 cm 长的段,捆绑处理后晾干储藏。③产品要求。处理后的甘草要求根形完整清洁,无局部破损或病虫害现象。
7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膜下甘草种植技术是甘草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该技术既能够提升甘草产量,降低甘草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侵蚀概率,同时还可以持续扩展甘草种植产业的规模与体系,带动甘草种植区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