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赋能民族民间舞蹈数字化发展新样态
2023-08-02金炜威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宇宙及其相关技术的成熟给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数字化采集、生成民族民间舞蹈数字交互性以及构建民族民间舞蹈数据库的方式,助力民族民间舞蹈传播模式的改变,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故事的叙事场景。
关键词:元宇宙;民族民间舞蹈;数字化发展;虚拟现实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及影响研究”(QN2019055);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特色品牌建设项目“艺术乡建视角下云南省特色小镇的文化场景构筑研究”(YJS2022TSPP002)研究成果。
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这给民族民间舞蹈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以“一带一路”战略前沿地区——云南省为例,作为民族八省区之一,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民族资源,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极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受制于技术、经济、文化、市场等诸多因素,民族民间舞蹈并没有迎来跨越式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和矛盾,那么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2022年4月,有过7000余场公演经历的《云南映象》团队再次解散,在自述解散原因时,杨丽萍哽咽地说:“没有了舞台,两年多吧,我们一直在坚守,不想放弃,但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自2003年8月首次演出,距今已有19个年头,从田间地头到专业舞台,这些扎根云南乡土之间的艺术者们用身体的律动组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一遍又一遍地向观众述说着云南故事。多年的发展,《云南映象》已经成为了云南省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作为云南乃至中国舞蹈演艺产业的经典品牌而受到众多艺术家和学者的研究。从艺术本体角度来看,无论是舞蹈作品创作、舞蹈形式编排、舞蹈文化内涵呈现,《云南映象》团队都已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状态。从艺术传播角度看,《云南映象》作为极具商业价值的演艺品牌,经过多年的演出与运作,在市场上一出场便自带“聚光灯”效应。从艺术与科技的角度看,在舞蹈实地展演中,借助先进舞台技术更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与听觉沉浸感。这一切因素的叠加似乎不应该导致《云南映象》团队解散这一结果。对此,邓建国认为,《云南映象》作为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仅具有出色的现场沉浸感,却无法实现观众与演员的远距离离身在场,其本质上就像是上演了一出现场电影,无法完美表现其商业价值与技术先进性,该类展演只有进军元宇宙才有未来[1]。
元宇宙概念(如图1)的兴起,给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元宇宙生态场景中利用动作捕捉、AR、VR、X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生成民族民间舞蹈的数字化艺术新形态,有力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进程,助力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一、技术端:作为后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的元宇宙
(一)元宇宙的缘起与现状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发轫于尼尔·史蒂文森于1992年的赛博朋克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书中将元宇宙世界描述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虚拟世界。但在2009年汉译本出版时,译者郭澤将Metaverse译为“超元域”,但由于过于技术化的原因,并未广泛使用。关于Metaverse的翻译,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例如有人对钱学森先生将virtual reality翻译为“灵境”一词青睐有加,认为它可作为元宇宙的替代词。再比如刘建明通过调研德国、日本、英国与俄罗斯四国对Metaverse的诠释[2],认为元宇宙脱离了Metaverse的本意,应该用“超物象”一词予以替代[3]。从大趋向看,Metaverse翻译为“元宇宙”仍为学界主流。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这一年Roblox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元宇宙第一股。同年10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并表示今后的发展目标就是将Meta打造成为全方位的元宇宙公司,为用户提供一个沉浸式的社交平台。此后元宇宙的概念迅速爆火,2022年1月微软斥资687亿美元收购暴雪公司,开启了全栈式布局元宇宙的道路。2022年6月,元宇宙首个国际标准联盟成立。从国内情况看,腾讯、中国移动、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先后布局元宇宙[4]。2022年2月,首届元宇宙中国大会在无锡召开。2021年9月与2022年4月,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先后发布两版《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对元宇宙的概念、理论架构、技术模式、应用场景做了清晰的阐释。给大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元宇宙生态发展蓝图。202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全国首家元宇宙研究中心。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其信息工程系改名为元宇宙工程系。11月,在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艺术与人类未来”国际学术论坛中,谭力勤、黄鸣奋、蒋文博、戴志强、刘建平、郭春宁等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艺术上的运用展开论述,加快了艺术融入元宇宙生态场景的步伐。
(二)元宇宙的概念与技术架构
元宇宙的概念至今尚未有一个清晰、统一的定论。岳小莉认为元宇宙是Web3.0的三维延伸,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世界[5]。高峰认为元宇宙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包含交互、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个要素的系统[6]。赵星植认为元宇宙是元媒介技术的未来形态,通过对所有媒介平台与传播方式的整合最终形成元宇宙生态体系[7]。笔者认为,元宇宙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以人为主要参与对象的数字化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与融合最终构建出一个高度沉浸、自由并蕴含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时交互虚拟网络空间。随着元宇宙生态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方式、文化布局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技术层面,元宇宙具有技术集成性的突出特征。就当下而言,以动作捕捉、AR、VR、全息投影技术促成了立体形象的生成。5G技术的低延时、高带宽的特点推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为构建虚拟世界提供了可能。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与非对称加密技术,将会创造一个扁平化和高自由度的虚拟世界。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解放人类劳动。在今后的元宇宙世界,想象力经济成为主流,大量的数字工人、设计师、创想师、架构师成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主体。需要注意的是,元宇宙作为多种技术运用下融合而成的生态系统,如果抛开技术不谈,那么元宇宙将毫无意义。民族舞蹈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AI、VR、AR、动作捕捉、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助力民族舞蹈数字化开发与利用,最终实现“元宇宙+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生态格局的形成。
二、内容端:技术优势催生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新动能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谱写,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直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大众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元宇宙时代,数字技术将会催生民族民间发展新动能,通过现有技术对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进行数字化采集,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民族民间舞蹈映射数据库,为后续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元宇宙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一)民族民间舞蹈元素数字化采集
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用动态的身体语言对生活的独特表现形式,每一个民族民间舞蹈都承载着某个族群人民的历史记忆。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保存与记载历史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文字与绘画记载为主,通过阅读者或观赏者对文字信息和图像消息的接受,在脑中形成审美意象;第二阶段以照片和视频拍摄为主,相较于之前的手段在信息传输的质量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第三阶段是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对表演中的舞蹈动作进行数字化动态捕捉,生成全新的三维数据。与照片或是视频记录不同的是,动作捕捉技术拥有极高的可视性,解决了传统图像记录中表演者无法多视角、立体化展现的问题。一方面,舞蹈表演者可以通过全过程的动态回放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自身。同时动作捕捉技术具有灵活的数据编辑能力通过在表演中的身体动作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极大的提高了各个要素提取与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将会深刻改变舞蹈创作与展演的现有格局[8]。另一方面,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数字化采集与利用也有助于虚拟世界素材的积累,进而完善元宇宙生态。
动作捕捉技术是通过动作信号捕捉设备在三维空间中捕捉特定目标的运动轨迹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最终形成各个标记点及其整合体三维坐标的技术。最早由Johansson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希望應用于检测生物的可视化感知[9]。依照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机械式动作捕捉系统、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声学式动作捕捉系统、电磁式动作捕捉系统、惯性动作捕捉系统、视频动作捕捉系统[10]。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动作捕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动画、影视、游戏、医疗、运动等领域。国外的《阿凡达》《变形金刚》《霍比特人》,国内的《秦时明月》《天涯明月刀》《疯狂外星人》等作品均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当下热火的国产游戏《逆水寒》中游戏角色的一部分交互动作其数据来源是通过动作捕捉技术采集自真实舞蹈演员。得益于计算机算力的提升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当下火热的数字虚拟人以及虚拟偶像等领域都有动作捕捉技术的参与。
(二)民族民间舞蹈数字交互性生成
民族民间舞蹈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加成为运用数字化采集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播的重点。马歇尔·麦克卢汉在针对技术传播的议题中曾说,一种新的技术在进入社会环境后,除非在每一种制度中都达到了饱和,不然不会在这一环境中停止渗透[11]。在数字化采集技术的加持下,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表演方式更加虚拟化,动作捕捉技术为民族民间舞蹈数字化形象生成提供了技术支撑,而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增强了舞美效果、丰富了表演形式,进而促进了民族民间舞蹈数字交互性的生成。运用AR+VR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终端设备进入虚拟世界,舞蹈艺术将会打破演出固有的物理场域,在数字化的演出空间中,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可以迅速生成场景、变更装扮、展现夸张的舞台效果,呈现出极强的沉浸感与交互性。
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为元宇宙生态的形成提供技术保障。在这个依托现实世界而创造的虚拟世界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深度介入舞蹈艺术的创作、编排、表演与传播中,同时基于元宇宙虚拟世界去中心化的特征,现实社会中关于艺术、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市场、艺术观念等一系列概念将会发生深刻变化。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提出的艺术的“灵韵”会彻底消逝,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可以操控艺术市场。在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数字交互性的生成改变了民族民间舞蹈现有的传承体系,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被动作捕捉技术与数字孪生技术加持下的数字化交互教学模式所取代,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智能化的学习体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成本将会极大的降低。同时,民族民间舞蹈现有的传播体系也会发生深刻改变,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数字用户的需求模型,实施精准推送,消除了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壁垒。
(三)民族民间舞蹈数据库构建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各族群生产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族群文化空间中的重要一环。大部分民族民间舞蹈通过在特定场域内的不断上演从而增强族群内部的文化认同,并逐渐成为族群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给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造性传化和创新性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借助数字采集技术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民间民族舞蹈进行采集,将其数字化、标识化、虚拟化,进而构建民族民间舞蹈数据库。从内容划分上可以将其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民族民间舞蹈本体层,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对民族民间舞蹈本体进行动态分析与捕捉,生成动作数据,同时通过三维模型构建输出可视化的图像。第二层是民族民间舞蹈要素层,主要借助AI和3D扫描技术采集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妆容、神态、服饰、场景、道具、乐器等要素。以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舞蹈为例(如图2),舞蹈表演过程中其使用的筷子、酒杯、套马杆等道具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承载了族群的集体记忆,已逐渐成为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这类元素的数字化采集有助于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舞蹈在新的生态场景下继续延续价值,并扩大影响力。而民族民间舞蹈本体层与要素层的结合,才能够真正生成可供传播的数字虚拟形象。第三层是民族民间舞蹈资源层,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本体层与要素层的延伸与扩展,资源层包含了民族文化资源与民族生态资源。以各个族群历史渊源、神话背景、宗教传说、民族史诗等要素构成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产生并发展的根基所在,这些要素就像是民族民间舞蹈本体的血肉,赋予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生命活力[12]。民族生态资源是形成民族文化的自然物质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厚的自然生态哺育出了各具特色的人类文明,部分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更是直接以自然生物为蓝本创造,例如傣族的孔雀舞、蝴蝶舞、大象舞等。而生态场景的数字化构建,还可以促进受众在虚拟世界的沉浸式体验(如图3)。
从传播的角度看,在元宇宙生态场景中,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生态资源的补充将会极大扩展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并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即不仅仅是针对单一对象的传播,而是成体系的传播模式。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系统可以极大提高人们信息收集与接受的效率。人们不再受到物理空间的阻隔,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民族民间舞蹈,同时VR、XR、MR、AR等技术的应用增强了人们在了解、欣赏、学习、研究时的具身体验。欣赏民间民族舞蹈不再仅是视听觉的盛宴,而是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知觉多感一体化的全身心体验,是人类中枢系统的延伸。从市场的角度看,民族民间舞蹈数据库的构建促进了NFT(非同质化权证)中数字藏品产业的开发。近年来NFT的概念被炒得火热,NFT是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化凭证,具有不可分割、可追溯、可验证的特性,每一个NFT都包含着物品的独特信息。NFT的出现为数字藏品的确权提供了保证,被广泛应用博物馆、艺术市场、游戏等领域。在未来的虚拟世界中,民族民间舞蹈数据库中的众多元素均可以被制作成数字藏品面向公众展示以及出售。这些饱含民族原真性的舞蹈动作、服饰、场景、道具、乐器,甚至是表演者的妆容、表情均可以被开发成为全新的数字藏品,通过市场流通使其兼具商业价值与传播价值。在针对部分元素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三维模型+定制化交互”的模式,让静态的数字藏品变得灵活生动,赋予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13]。
三、传播端:科技驱动创新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模式
随着信息科技产业的日益发展,信息流动的速率呈现几何倍增加的趋势。依托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流。从国家战略传播层面看,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多元世界舞蹈文化的一部分。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观点,是我们当下把握民族民间舞蹈对外传播的理论前提。民族民间舞蹈源自人民生活又融于人民生活,民族民间舞蹈的跨文化传播其实质是将民族文化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14]。在未来的元宇宙生态场景中,以民族民间舞蹈为内容载体,通过虚拟空间展演、多元化内容呈现、数字藏品开发等多种形式对外讲述中国故事,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加速民族民间舞蹈传播模式创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当我们提起世界舞蹈的发展,往往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西方,并以西方舞蹈的价值观念定义中华民族自身舞蹈的价值。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在作祟,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西方国家在传播渠道、传播能力、传播形式方面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得相关信息所致,因此创新民族民间舞蹈传播形式、拓宽民族民间舞蹈传播渠道变得至关重要[15]。元宇宙作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突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在信息传播领域取得了质变的突破。在虚拟世界中,人们以数字人的形态开展活动,同样民族民间舞蹈也可以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展示,在展演的过程中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表现形式,数字人可以轻易突破自然局限做出众多高难度动作。周边环境也可以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为表演者营造了更逼真、多元的虚实融合场域,展示现实世界中难以呈现的历史情境、文化情境和远距离情境[16]。通过强化民族民间舞蹈的数字交互、多元感知和情境体验,可以增强受众的具身心流体验,让受众沉浸式体验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或再现的场景。借助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标识化,精准分析用户的认知、喜好、需求,实现精准推送。NFT工具带动了数字藏品产业的火热,在文化全球的进程下,民族民间舞蹈及其背后的文化资源将会被开发成多样态的数字藏品,同时衍生出众多高价值的文化IP与艺术IP,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活态化传承。
(二)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走出去”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及地区局势,“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契机。诠释好“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在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中促进了解,加深好感,在推动各方人文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一方面,民族民间舞蹈凭借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通过跨地区、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民族民间舞蹈在把握文化原真性的同时借助元宇宙系统下多元媒介的传播模式实现了传受边界的消弭,進一步扩展了信息的传输范围和效率。
在针对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的过程中,应认清其文化共通性所在,利用好未来元宇宙生态场景的媒介优势,在同族不同国人民间的交往中实现从现实世界中的离身分散化状态到虚拟世界中的具身链接型模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互动与思想碰撞,为分布在跨境族群人民营造超越国别的深度共情体验,成为未来对外传播的突破口[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元宇宙生态场景的革新带来的是传播模式的转变,其对于不同文化语境下受众进行针对性的内容生产,在优势技术的介入下,丰富了传播语境、提高了传播效率、增加了数字交互性[18]。依托元宇宙传播生态,将民族民间舞蹈新样态融入中国故事的叙事场景,增强中国故事讲述的真实感与沉浸感,触发全人类的情感共鸣,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走向世界舞台。
四、结语
在数字化迭代的浪潮下,元宇宙作为集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终极虚拟生态,其核心内涵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搭建一个虚实交互的更高维度社会形态。作为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产物,元宇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体验需求,还能够加速未来媒介传播范式的革新。民族民间舞蹈积淀着中华民族由古至今传承而来的身体记忆与文化基因,将其融入元宇宙生态,将会创新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样态,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邓建国.元元媒介与数字孪生:元宇宙的媒介理论透视[J].新闻大学,2022(6):35-48,120.
[2]刘建明.“元宇宙”概念正在走向崩溃[J].新闻爱好者,2022(6):4-8.
[3]刘建明.“元宇宙”臆造的新式乌托邦——展望下一代互联网的终极形态[J].新闻爱好者,2022(2):4-9.
[4]龚才春.2022中国元宇宙白皮书[R].北京:北京信息产业协会,2022.
[5]顾振清,肖波,张小朋,刘健,何也,岳小莉,柴秋霞,谭姗姗,周虹霞,姚菲,王开,李荔.“探索 思考 展望:元宇宙与博物馆”学人笔谈[J].东南文化,2022(3):134-160,191-192.
[6]高峰.元宇宙——未来计算艺术发展的新生态[J].美术观察,2022(4):24-25.
[7]赵星植.元宇宙:作为符号传播的元媒介[J].当代传播,2022(5):36-39,66.
[8]蒙曦.民族舞蹈在运动捕捉技术下的保护与创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6):158-161.
[9]JOHANSSON G.Visual perception of biological motion and a model for its analysis[J].Perception &Psychophysics,1973(2):201-211.
[10]聂鑫苗,张新安,曹丽华.运动捕捉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应用[J].体育科技,2021(4):52-56.
[1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
[12]施蕾.动作捕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数字化保护[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5.
[13]刘润坤.数字媒介何以显现?——NFT艺术的创作趋势与数字艺术的范式转型[J].艺术设计研究,2022(5):73-79.
[14]杨秀明.“一带一路”舞蹈文化研究论坛暨2017年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年会综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2):121-124.
[15]苏水莲,孙亮.新媒体数字化技術对舞蹈创编的作用与启发[J].四川戏剧,2022(7):178-180.
[16]张文超,袁磊,闫若婻,远航.从游戏化学习到学习元宇宙:沉浸式学习新框架与实践要义[J].远程教育杂志,2022(4):3-13.
[17]毛嘉琪,张新.元宇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新样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9.
[18]牟怡.信息分享到共同体验:元宇宙带来传播范式革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17-125.
作者简介:金炜威,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艺术、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