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02巩珊珊
巩珊珊
(莱阳市中医医院,山东 莱阳 265200)
现阶段,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产生威胁。患者在患病后的血压水平不断升高,破坏了交感神经功能的平衡,且在病情的影响下患者的负面情绪会显著增加,继而影响血压水平的控制[1]。若确诊为高血压病应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需根据医嘱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进而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在阶段性治疗后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停止用药,或在长时间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失去用药信心[2]。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实施护理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常规护理主要是指导患者用药,纠正患者错误的生活习惯,未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护理措施比较单一,干预效果并不符合预期[3]。中医护理的指导理念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获得疾病治疗的目的,同时有效疏导患者的情志,既可以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又可以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4]。中医护理应用在慢性疾病中可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对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46.32±0.51)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45.28±0.4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身体基础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同时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护理,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每周1次,具体措施为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应通俗易懂,同时尽量减少使用专业性的术语;将疾病诱发的原因、危害、具体治疗措施、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血压水平的自我测量方法、护理措施等内容告知患者,同时及时了解并解答患者内心的疑问,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①中医特色护理。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分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疾病、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疾病、肝肾亏虚型高血压疾病、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疾病4种证型;其中气血亏虚者主要为益气补血,服用山药大枣粥;肝阳上亢者主要为平肝潜阳,服用葛根绿豆芹菜山楂决明汤,食材包括粳米、绿豆、山楂、山药、红枣、芹菜、海带,药材包括决明子、葛根粉、天麻及何首乌,并对摄入的钠盐量进行严格控制;肝肾亏虚者主要为益肾固精,服用首乌山药粥;痰浊中阻者主要为清浊化痰,服用天麻海带汤。嘱患者需定时对血压进行监测,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量,保证营养丰富,防止出现不健康饮食行为。②心理疏导。对患者实施有效、积极的心理疏导,多数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对于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护理人员需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五行相生的原则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告知患者需将其内心的担忧情绪积极的诉说,护理人员在此期间需做好倾听者的角色,积极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避免用语言刺激患者,避免恶性发展。部分高血压患者因为对护理流程、治疗过程不够了解,因此对医疗过程产生不确定的情绪,护理人员针对此情况需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充分调动其积极的情绪,确保其在面对护理工作、治疗工作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医护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其不良心理的根源,同时根据实际原因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合中医理论,即五音对应人体的肾、肺、脾、心、肝五脏,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音乐,从而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③运动护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督促患者养成积极锻炼的意识,告知患者在其身体适宜的情况下应每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告知患者锻炼原则以静为主、动静结合,如保健操、慢走、打太极拳等。告知患者在运动期间需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高度关注,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进行运动,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教会其如何进行正确的自然调息,保证运动的科学性。在运动期间,若患者存在不良症状应立刻停止运动,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诊。④针对性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保证平等性、一致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传授健康知识方面,可利用网络视频传授、口头教育等方式,使患者的差异性需求得到满足。针对可熟练应用自媒体能力的患者,叮嘱其随时随地的学习视频内容。对于学习能力不佳、年龄较大的患者予以口头教育更为适合。⑤中医保健护理。指导患者正确选择按摩穴位,重视按摩的频率及力度,确保加快血液循环以及血管通畅。在为患者进行足浴的过程中,选用赤芍、肉桂、茺蔚子、红花、莱菔子各20 g、15 g、20 g、15 g、15 g、15 g,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①血压:测量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②疾病认知:根据高血压相关资料问卷制订调查表,内容包括有关检查、危害性、概念掌握、治护意义,各项最高1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情况越好。③依从性:以自制依从性调查表评估依从性,内容包括自我监测、运动、饮食、遵医用药,各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④负性情绪[5]: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负性情绪,分数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⑤自我管理[6]:通过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价,内容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4个方面,分数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相近,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mm Hg,±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mm Hg,±s)
2.2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相近,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对比(分,±s)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相近,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分,±s)
2.4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分,±s)
2.5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分,±s)
表5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分,±s)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将近1/2的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高血压。高血压病患者以血压水平显著高于标准水平为主要表现,甚至存在持续升高的状态。高血压病相对来讲病情进展比较缓慢,其发生与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等因素有关。对于该疾病需终身服用降压药物,以将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不理想则会导致血压不断升高,进而损伤血管、脑部、心脏等组织及器官,导致各种急性疾病的出现,如高血压性脑出血等。该病的持续存在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威胁患者的心理健康[7]。因此,在予以高血压病患者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需结合科学的护理干预,进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属于传统医学,存在千年历史。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为眩晕、头痛范畴,因阴受损而伤及阳,清窍失养而导致阴阳俱虚,所以表现为头晕症状,阴阳失衡而导致气血逆行而上,阳亢于上而出现眩晕及头痛症状。现代医学指出,高血压病患者的小动脉会因为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失衡、精神紧张和焦虑等情绪的改变导致其收缩,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升高血压水平,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进而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9]。中医护理是通过数千年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存在独特特点、系统的护理体系。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为特点,集合养生、康复、保健、预防等为一体,具有易于操作、经济适用、患者易接受等特点,获得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青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水平、疾病认知情况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分析原因是:中医特色护理措施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坚持的护理原则是“三分治、七分养”,对高血压病进行分类,包括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亏虚型、风阳上扰型4种类型,据此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干预,进而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中医护理以人的脏腑为核心,护理人员综合考虑脏腑之间的制约关系、体质、年龄而为患者提供多样、丰富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的疾病症状有效减轻,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实现理想的护理效果[10]。中医护理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制订护理计划,使患者的身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通过疏通经络提升机体抵抗能力、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中医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具系统性、整体性,通过辨证施护,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生理变化密切关注,使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显著提升,让其意识到坚持用药的必要性[11]。中医护理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指出患者错误的行为习惯,有效纠正患者错误的生活行为,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尽可能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促使其生活质量的提升[12]。
总而言之,针对高血压病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方式在患者血压控制及改善方面的作用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意识到长时间坚持用药治疗的必要性,进而确保患者长时间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