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

2023-08-02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标准化标准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特别是作为重要的创新资源,标准化水平的高低是市场主体创新活跃度和成熟度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門大力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不断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提升市场主体标准创新能力,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在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标准化数据概览

(一)国家标准。202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 266项。按照标准性质划分,强制性标准82项,推荐性标准2 099项,指导性技术文件85项;按照标准制修订划分,制定1 382项,修订884项。2022年,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238项。截至2022年年底,国家标准共43 027项,强制性标准2 117项,推荐性标准40 378项,指导性技术文件532项;国家标准样品共4 080项。

(二)行业标准。2022年,备案行业标准3 501项。截至2022年年底,共批准设立73类行业标准,备案行业标准共78 431项。

(三)地方标准。2022年,备案地方标准8 600项。截至2022年年底,备案地方标准共61 969项。

(四)团体标准。2022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17 675项团体标准。

截至2022年年底,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累计公布51 078项团体标准。其中,农业类标准8 158项,占比15.97%;工业类标准25 434项,占比49.79%;服务业类标准11 132项,占比21.79%;社会事业类标准6 354项,占比12.44%。

(五)企业标准。2022年,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470 738项,涵盖产品721 585种。

截至2022年底,共有402 284家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 621 816项,涵盖4 358 182种产品。

(六)标准化技术组织。2022年,新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5个。其中,技术委员会(TC)8个,分技术委员会(SC)22个,标准化工作组(SWG)5个。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1 319个,包括546个技术委员会(TC),756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17个标准化工作组(SWG)。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技术委员会97个,占比7.35%;第二产业技术委员会

1 016个,占比77.03%;第三产业技术委员会168个,占比12.74%;社会公共事业技术委员会38个,占比2.88%。

(七)标准化试点示范。2022年,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项目500个。截至2022年年底,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7 723个。

(八)标准国际化。2022年,积极推动ISO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伦敦宣言》实施,参与《ISO和气候变化》白皮书的制定,推动ISO新成立小水电、供热管网等4个新的技术机构。大力推进标准化双、多边合作,与巴基斯坦、埃及、欧洲标准组织等14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区域标准组织签署标准化领域合作文件及行动计划,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部长级会议及系列相关配套活动,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援外培训班8期,为26个国家培训

275名标准化管理人员。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335项。

二、标准化重点工作

(一)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农业农村领域标准供给更加充足。全年发布农业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70项,总数达到3 928项,农业领域行业标准备案总数达到4 473项;农业领域团体标准公布总数达到8 158项,7 946家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执行的农业领域标准总数达到45 617项,涵盖的产品数量达到136 327项。同时,新建水稻良种繁育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4个,启动38个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农业农村标准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食品消费品领域标准基础更加坚实。全年发布食品消费品领域相关国家标准308项。截至2022年年底开展消费品标准化试点105个,我国重点领域的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达到95%。注重加强婴童老年用品和医疗用品等重点领域标准建设力度,成立适老化改造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统筹推进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建设,发布《儿童手表》等15项儿童用品国家标准,发布医疗器械国家标准40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114项,民生领域标准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制造业领域标准支撑更加有力。制定高端装备制造强基标准化工作方案,持续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全年发布材料与装备制造领域相关国家标准728项,包括刻蚀机、增材制造等技术标准60余项,重点领域装备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发布智能泊车辅助系统性能要求、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信息安全、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等38项汽车相关标准。发布空间站坐标系、载人航天器载荷运输要求等首批载人航天标准。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总数达到108个,形成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的良好态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研制不断提速,IPv6、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等130余项国家标准加快研制,工业母机、新一代信息技术、农机装备、稀土等产业链标准图谱推进绘制,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等国内国际标准协同制定力度持续增大。

服务业标准覆盖更加广泛。全年发布服务业国家标准107项,新增服务业类团体标准3 889项。服务业类团体标准总量达11 132项,占比21.79%,增速较快,反映服务业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供给强劲。新增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76个,截至2022年年底,总数达到1 304个。新增北京基金小镇基金机构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上海信息软件测评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等10个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一批服务业标准成效突出,比如,智慧物流服务、综合客运枢纽等11项智慧物流、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标准全面支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旅游民宿、旅游度假区等4项标准助力疫情防控常态下旅游业持续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可循环包装管理规范》等快递绿色包装国家标准有效助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截至2022年9月,全国快递行业累计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978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4亿个。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更加便民。全年发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标准71项,新增标准化试点121个。中央网信办积极推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标准研制。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部署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整合构建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全国行政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推动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中小学数字教材、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自助银行网点服务要求等国家标准实施深受群众好评,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等一批标准有力支撑“后冬奥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布局更加落地。成立了院士牵头、多方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编制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组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达72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发布电解铝产品能耗限额、荧光灯能效限定值、钢铁企业取水定额等19项节能节水标准,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发布氢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加氢机等标准,有力支持氢能源规模利用。发布海洋生态修复指南、页岩气开发过程水资源保护等标准,强化了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天津、广东编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地方实施方案,河北、内蒙古制定大型活动碳中和、零碳产业园建设等地方标准,江西发布46项绿色生态团体标准。

(二)市場主体标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团体标准供给热度不减。全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17 675项团体标准,相比2021年增长53%。其中,工业类标准占比49.79%,农业类标准占比15.97%,服务业类标准占比21.79%,社会事业类标准占比12.44%,重点涵盖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门类,制造业团体标准数量占总量的38.72%,是市场标准创新的主要领域。团体标准是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团体标准供给旺盛,对市场主体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企业标准化活跃度持续提升。全年企业新声明公开470 738项标准,较2021年增加32 767项标准,同比增长7.48%。其中,执行企业标准441 748项,占比达到93.84%。标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依据,企业声明公开标准数量的不断提升,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发展状况在持续改善。

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性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年底,共有1 679家企业的2 856项标准成为“领跑者”,其中564家企业的881项标准是2022年新增的“领跑者”。在产品方面,“领跑者”标准已覆盖电气机械、通用设备、金属冶炼、纺织服装、化学制品、汽车制造、电子器件、家具制造、文教玩具、造纸印刷等上百个大类实施范围,“领跑者”标准指标选取紧贴市场前沿需求,指标水平优于国内外标准要求。在服务方面,“领跑者”标准已覆盖物流、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旧货零售服务、汽车救援服务、二手车鉴定评估服务、保健服务、污水处理及垃圾焚烧运营服务、银行网点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20多个行业,以高水平标准的引领,增加中高端服务的有效供给。

企业标准化发展意识更加主动。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有30个省市223个市(区)、5万多家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累计发布对标结果11万多个,涉及1 800余类产品和服务门类,重点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2022年,有239家企业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相比2021年增长69%。在2022年度新增的1 286项国家标准中,企业参与制定了1 170项,占比达到90.98%。标准化能力水平的提升已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动能。

市场主体标准化发展保障力不断增强。市场监管总局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了《标准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举办“2022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暨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活动。市场监管总局与国资委共同举办中央企业质量提升标准创新大会,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全社会支持市场主体标准力度越来越大。

(三)地方标准化发展效能不断彰显

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活跃程度相对较高。从公布的团体标准数量看,截至2022年年底,各地区公布团体标准数量的分布呈现阶梯特征。排名前十的地区依次是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江苏、河北、福建、山西和四川。排在前两位的广东、浙江分别公布了6 419项和5 640项团体标准,排在第三位到第六位的山东、北京、上海、江苏分别公布了2 941、2 808、1 820、1 669项。具体情况见图1。

从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数量看,截至2022年年底,各地区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数量也呈阶梯状分布,山东、浙江、广东、江苏、河北、河南、安徽、辽宁、湖南以及四川位居全国前十名。其中,位列前五的山东、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其声明企业数量分别为56 270家、54 535家、49 455家、42 067家、24 754家。具体情况见图2。

从对标结果发布情况看,截至2022年底,浙江、山东、河北、陕西、广东、江苏、湖南、江西、安徽、内蒙古发布对标结果数量位居全国前十,其中排在前三的浙江、山东以及河北分别发布对标结果26 625个、25 975个、22 589个。具体情况见图3。

从企业标准“领跑者”标准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底,全国排名前十的地区依次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安徽、福建、湖南、河北。广东位列榜首,有918项标准进入“领跑者”名单,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通用设备制造领域。山东位列第二,有325项标准进入“领跑者”名单,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领域。浙江位列第三,有288项标准进入“领跑者”名单,主要分布在专用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情况见图4。同时,排名前五的地区“领跑者”企业数均在100家及以上。

标准化技术支撑能力呈现一超多强特点。从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

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数量在

30个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辽宁、天津、浙江、河南、陕西、四川以及湖北共12个地区,其中北京一地共承担了643个秘书处,占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总数的48.75%。具体情况见图5。

从标准研制贡献能力看,各地区参与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数量排名前十的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福建、安徽、四川、河南。排名第一的是北京,有1887家单位作为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具体情况见图6。

标准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用更受重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标准化工作指南》,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协同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2022年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的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2022年2月,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正式成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标准工作。第四届中部六省标准化战略合作联盟会议在大同召开,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着力推动区域标准化务实合作。

地方标准化工作力度显著加强。山东、上海等地召开质量和标准化创新大会,河南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设标准河南的意见》,全面部署“标准河南”建设。上海、浙江、江西等地签署省部标准化合作协议,加强工作联动。吉林、黑龙江、宁夏等地将标准化“十四五”规划纳入省级重点专项规划。上海、山东、浙江等地率先启动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四川天府新区、浙江龙港市等地开展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义乌开展“标准城市”建设,标准化工作与地方发展有效衔接、同频共振。

(四)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稳步推进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2022年,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气候变化政策文件的制定,ISO官网专门刊文表彰我国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贡献。

积极开展标准化对外交流合作,东北亚、中欧、中德、中俄等标准化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推动与14个国家、区域标准化机构签署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与63个国家、地区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6份标准化双多边合作文件。

鼓励外资企业的专家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2022年,我国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增外资企业委员752人。

注重采用国际标准,提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2022年,有792项国家标准采用了ISO、IEC国际标准。

持续推进国家标准外文版工作,2022年,全年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335项,涵盖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节能低碳、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水电、公路标准在海外工程中得到进一步广泛应用。

(五)标准化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标准供给机制不断健全。优化政府和市场相互协调的二元标准体系,修订发布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完成6 000多项标准复审。新增机关事务、市场监管等行业标准代号,对金融、司法等50个行业标准范围进行优化。

标准实施监督持续推进。2022年,新增免费公开国家标准2 266项,在线阅读量达到21 088 144次,下载量为1 027 169次,市场主体标准信息需求得到了有效支撑。收集处理国家标准反馈信息1 799条,对49项重点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开展统计分析试点。组织抽查600多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发现并纠正超范围制定、重复交叉等问题。

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共有56 697人次,其中来自民营企业的委员15 863人次。2022年我国新注册ISO和IEC专家1 342名,其中ISO 1 077名,IEC 265名。我国专家荣获IEC爱迪生奖、1 906奖、ISO卓越贡献奖等獎项30余个。

标准化教育及培训成效显著。2022年,标准化技术专业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本科序列,标准化技术被列入授予高职本科专业管理学和法学学士学位学科门类。中国计量大学等14所普通高校开设标准化工程本科或双学位专业,2 461人获得1+X标准编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积极组织开展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工作,2022年开展培训37期,培训学员9 880人次。我国学生代表队参加第17届国际标准奥林匹克竞赛,荣获白金奖等4个奖项,成绩优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持续深化。建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央数据库,截至2022年底已向登记管理部门预赋了4.6亿个码段,机构总量达1.64亿,为社会各类用户提供统一代码数据查询服务年均1.74亿次。建立统一代码核查通报机制,重错码率从改革初期的1.67%降低至目前的0.01%,全面提升统一代码数据质量。

物品编码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形成广覆盖立体化的物品编码应用网络,截至2022年年底已涵盖零售、制造等20多个领域,企业用户保有量达到59万家,国内商品数据总量达到1.7亿,均位列世界第一。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文件,积极推进通用物资编目工作。

三、标准化发展展望

下一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要求,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着力推动标准供给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贸易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发展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工作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重加强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重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力度,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织密筑牢标准安全网,强化民生领域标准供给。

二是着重在标准化“两端”发力,推进标准与科研的互动,加强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监督检查,健全覆盖政府颁布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程度。

三是着重加强地方标准化协同推进力度,改变地方标准化工作发达地区水平高、欠发达地区水平低的不平衡现象,发挥先进标准引领带动作用,以标准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共同富裕。

四是着重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定实施标准制度型开放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营造外资企业依法参与标准制定的公平环境,加强“一带一路”标准联通,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高标准促进高水平开放。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