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市农村水利规划及总体布局
2023-08-01王丽影
王丽影
(梅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梅州 514000)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匀、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1]。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已从传统的农田水利向构建完备的乡村水网体系和现代化水管理体系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对农村水利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夯实农村水利发展基础,建设优美乡村水环境[2,3]。广东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推动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重大引调水工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河湖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问题[4,5]。
2021—2022年春,珠江流域东江、韩江发生60 a来最严重干旱,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影响加剧,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水利部门制定水量应急调度方案,构筑当地水库抢抓时机蓄水补库、近地水库适时调水压咸、远地水库储备水源持续补水的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多次精细调度西江大藤峡、东江剑潭等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应急压咸补水,有效压制了珠江口咸潮上溯,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和粤东闽南等地供水安全[6-7]。广东省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锚定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紧抓广东振兴发展战略机遇,坚持民生水利与生态水利两手建设,着力提升水利支撑保障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1 实例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韩江流域中上游的闽、粤、赣3 省交界处,总面积为15876 km2,辖兴宁市、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5县1市2区。
1.2 农村水利存在的问题
虽然梅州市农村水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较,梅州市农村水利发展还面临各种突出问题,农村水利治理能力还存在较大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灌排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灌排体系中大部分连接水源和田间的干支渠,以及五小水利工程未得到更新改造。已建灌排设施因年久失修,渗漏、淤积、破损严重,水资源供给质量、供给效率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直接影响梅州市农业产业兴旺。
(2)节水改造建设有待增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落实国务院和广东省有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神,重点围绕水权分配和收储、农业水价制定、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等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有计划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3)防洪减灾建设有待提高。长期以来,由于维修资金不足,部分已建防洪减灾设施功能衰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机电设备锈蚀损毁,老式设备耗材短缺,只能拼老本带病运行。
(4)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不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污、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河流,最终影响河流、水库、湖泊的水体,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 农村水利规划
2.1 规划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2)坚持人水和谐、生态引领。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和水生态承载力相适应,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
(3)坚持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大江大河治理与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并重,洪涝潮灾害共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全面提升治水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准确把握水利投入能力与总体规模,科学提出水利发展的目标指标与改革建设任务。
(4)坚持依法治水、有序发展。始终坚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贯彻到水利改革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按照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水行政执法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奋力开创依法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
(5)坚持政府主导、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现代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用足用好广东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及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胆探索银行贷款融资和市场直接融资方式,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2.2 规划范围与水平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梅州市农村地区。根据《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20年),全市涉农乡镇共104 个,总人口约330.3 万人,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5年,中期水平年为203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5年。
2.3 规划目标与任务
农村水利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把农村水利工程打造成美丽乡村的靓丽景点、振兴乡村的精彩亮点和强农惠农的有力支撑点,让农业农村发展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要求,全面构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提升农村水利治理水平,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水利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如下。
2.3.1 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水利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农业产业兴旺水利保障体系取得重大进展。灌排体系骨干工程基本完善,实施2 个中型、106 个小型灌区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4 万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7 万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农村水利防汛抗旱能力取得重大提升,实施农村河道“五清”行动,完成6条重点山洪沟治理,新建水源1 座小型水库,建成5 个乡镇抗旱水源工程。
(2)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改善。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农业面源防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8.5 km2。改善城乡及风景名胜区的滨水景观空间,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村域内现有水面、水质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村庄均建有涉水景观。加强灌溉工程等水利工程遗产管理与保护,打造具有流域特色的水文化景观驿道和水利风光带,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
(3)农民生活富裕水利保障程度显著提高。全面完成既定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任务和广东省省定贫困村集中供水任务,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6%以上。
2.3.2 到2030年,乡村振兴战略水利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1)农业产业兴旺水利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实施2 个中型、69 个小型灌区改造,完成17 座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1条重点山洪沟治理,新建2座小型水库,建成4 个乡镇抗旱水源工程。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全面开展,有条件的村庄均建有涉水景观。
(2)农村水利治理有效改革成效明显。农业水价、水权、水市场等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基本建立,以河长制、湖长制为载体的河湖管护责任全面落实,现代化智能水管理系统基本建成。
(3)农民生活富裕水利保障程度大幅提高。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提质增效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至88%以上。
2.3.3 到2035年,农村水利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农业灌溉体系完善,农村水利防汛抗旱能力全面达标,农村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根本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梅州市农村水利治理规划指标,详见表1。
表1 梅州市农村水利治理规划指标
3 总体布局
根据梅州市经济社会战略发展布局,结合农业农村自身特点和农村水利发展重点,因地制宜提出梅州市各县区农村水利治理总体布局、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各地区结合自身农业农村特点和农村水利发展重点,以开阔的视野和新的理念审视农村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研究并提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农村防汛能力建设、万里生态“碧道”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布局。
3.1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目前,梅州市规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4万hm2。通过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梅州市各项目县将能初步实现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建设完成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4 万hm2,项目区实施范围内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65,较现状灌溉方式可节水减排约50%;同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物品质。
3.2 灌区节水改造建设
目前,完成兴宁市合水水库灌区、五华县益塘水库灌区、蕉岭县长潭灌区、平远县高峰滩灌区等15个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其余7个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列入2020—2025年建设任务,详见表2。2020—2025年梅州市规划改造设计灌溉面积66.67~666.67 hm2的小型灌区527 个,设计灌溉面积6.12 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0 万hm2,改善灌溉面积4.99万hm2,现已完成166个小型灌区加固改造工程的建设任务。
表2 梅州市2020—2025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3.3 农村防汛能力建设
结合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合理配置”的原则,继续加快推进山洪沟治理以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农村“三防”系统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农村“三防”应急组织、预案体系,提升村(组)防汛抗旱能力。对梅州市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和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中已建成的水雨情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3.4 万里生态“碧道”建设
高水平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工程,在梅州市范围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态走廊,集水利、交通、城建等功能为一体,融合特色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产业项目,形成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全域性的惠民工程。全力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态河流,打造特色自然的生态堤岸,打造顺畅便捷的生态绿岛,打造有梅州特色的文化动感带,打造开发创新的生态产业带,把梅州市万里“碧道”建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路。
4 结语
为解决农村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做好新农村水利规划并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广东省某市农村水利规划及总体布局为例,通过农村水利规划与总体布局,让广大群众享受安全优美水生态环境,为保障农村水利安全与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支撑。下一步,应系统推进、完善农村水利项目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及施工的衔接工作,有序有效推动工程建设,确保规划项目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