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荣科普原创 共筑科普未来

2023-08-01郭述真

科学导报 2023年47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科普科学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研成果、科技创新,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法与途径,面向不同群体,廣泛传播开来,以期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科学素养,构建智慧人生、实现科技强国之初衷。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2022年9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两办”的名义共同发出的关于科普工作的《意见》,足见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把科普纳入全民参与的大科普,使科普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和新要求。报告指出未来五年的战略宏图,处处彰显出科普的责任和使命,这份战略宏图既是科普发挥基础性功能作用的着力点,也是科普为民的价值突显和重要性所在。

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是最显著的关键词,而科普的基础功能就是“把科学交给人民”。进入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心正逐渐向具体个人的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服务转变,体现科普为民的使命价值。

2023年4月14日,国家科技部网站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意见的公告》。此次《科普法》修改草案,新增了很多重磅内容:如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中首次明确提出,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科普法》修订,进一步规范并净化了科普领域。相信此次《科普法》修订工作可以引领科学普及进一步走上现代科学与现代法治的轨道。

科学普及的精髓是热爱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科普与科技创新极具共同性:1.开题立项,计划做什么(题目);2.立题背景,为什么做(必要性);3.前期策划,立题循证与文献检索;4.方法步骤,怎么做;5.预期目标,结论与成果;6.创新推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科学普及不同于科技创新之处是它的时代性、社会性、群众性、广泛性、多样性、传播性、应用性、经常性和可持续性。

关于科普创作,本人谈几点粗浅体会:

是最基本的特性,不论立题、内容,还是方式、方法,都必须有根有据有出处,比如统编教科书、专业论著、权威文献、大数据与循证等;

所写所讲内容有普及传播的重要意义,需要更多的人知晓,体现其受众性;

立题新颖贴切,引人关注,内容要自编自写,避免“剪刀+浆糊”“复制+粘贴”;

题目与内容相符,定义与概念准确,核心内容精准,操作方法得当,既要有群体性指导,又要有个性化指导;

5.创新性:无论题目与内容,力求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将最新的学术论文、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科学知识、最新的科学方法,用最新的创作手法写作或制作出来;

将深奥的科学理论,生僻的学术词汇,专业知识的行话,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摄影、绘图、视频、音频、科幻和动漫等表达出来,言简意赅,重点突出,避免冗长;

具有新颖贴切、吸引眼球的标题,妙趣横生的表达,重点突出的内容,无论图文、音频、视频、讲座等均令人爱看、爱读、爱听;

在一篇科普作品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包罗万象,首先做好定位,针对哪些人,男性、女性、老人、儿童、健康群体、患病群体等,一篇文章能将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说清楚即可;

科普必须立足科学之前沿,与时俱进,因为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都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淘汰的,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胜任科学普及之重任;

学以致用是科普的初始目标,具有实用性是必须的。比如疫情期间,了解病毒、心理调适、增强免疫、有效防护、早期隔离、积极治疗等。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过河才不是一句空话。

科学普及是广阔的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只有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们都动起来,视科学普及、科普创新为己任,不断探索,积极奉献,自觉遵守《科普法》,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型媒体,繁荣科普原创,共筑科普未来,汇聚各方力量,铸强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不失时机地将科学普及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有高度、有宽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大众科普。

郭述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名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优秀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作家库专家,中国科协辟谣平台专家,中华医学会健康科普精准传播培训导师、中华医学会所辖《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所辖《健康世界》编委、国家《十万个为什么》杂志编委,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女性健康科普培训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创作分会会长、山西省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科协首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山西省妇女联合会首席医学保健专家,《人人健康》杂志首席医学专家。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科普科学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
利用大数据开展科普工作的设想①
科学拔牙
高校教师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激励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