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诗意中
2023-08-01朱锦敏
朱锦敏
我的童年是一首诗,吟林立高楼间的夕阳,咏山野长风里的溪泉。母亲拥着我坐在夕阳的余晖里,大掌包裹着我的小手,划过诗行,念“一道残阳铺水中”,纸页冰凉。那是我与诗的第一次相会,从心里认识了温润如玉的诗。
与母亲相比,父亲陪伴我的日子很浅很淡,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母亲说他很了不起,总喜欢与工地的工人住在一起,一同前往下一个陌生的城市。于是父亲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成了一位鲜少出现的英雄。英雄与我是有距离的,父亲极少与我交谈。有一次父亲归家,揉着我的头顶,将一本书轻放至桌前,洁白的书皮上印着娟秀的小楷。我伸头打量——《唐诗为镜照汗青》,心间猛地一颤。“喜欢语文,是好事,爸希望你坚持。”父亲看了看我,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其实对于九岁的我来说,一本“唐诗”里的信息不是能在短時间内接受的。但是,以诗为凭,我生涩地踩着唐人的脚步重追墨客所行之文脉,一路跟随,一路畅想。他们的疏狂放纵,他们的失意落魄,都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撞进了我的世界。从此,诗歌为我开辟了一条路——一条文学之路,阳光正好,一路向前!
年至豆蔻,我对文学的热情仍如渭河,横天流不息。父亲见我如此痴迷,便主动邀请我与他出门,他工作,我游走。我不止于在纸页上与文学相会,站在那,抚过山水,摸过诗脚,开始不满足于只了解诗歌本身,何人写下,为何写下,写下之时又经历了什么……我想了解关于诗歌的更多的东西。
所见越多,所想越繁,我对诗歌有了自己的喜好标准。许是天性浪漫,倚靠在西湖边的柳树下,我无端想起四明狂客的精工妙语;行游于天台山,我忽地记起青莲居士的泼墨点就。他们身上都有着我喜欢的温度,就像游子追恋母亲的怀抱,我在他们身上汲取一种力量,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可我仍不知该如何描述它,所以只能莽莽奔走于这条古道上。
而后,我和父母来到了湘湖旁,水如镜,镜如心,悠闲之时,耳边掠过了两位中年人闲谈的声音,质朴的方言让我听得有些云里雾里,只言片语里我捕捉到了一个名词:“浙东诗派”。“浙东诗派”?我心中一紧,无端起了些兴趣,回家后查阅资料,明白了何谓“浙东诗派”,继而明白这夜以继日呼唤着我的感情的又是什么——是故乡对我的召唤啊!原谅我生在浙东,长在浙东,却从未像现在这般渴望过它。曾经游历过的山水不再只是山水,我踩在这片土地上,心如擂鼓,升腾出一种莫名的情绪。余秋雨先生说,文人的魅力,竟能把偌大的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而我要说,文人的魅力,是将故乡变得更像故乡,将所游历过的路,变成如画的歌。
厚土滋养浙东人。千余年前,他们从钱塘江边出发,一路赶往京城,名山奇峰塑造他们写诗的骨,河流湖泊赋予他们写诗的柔,佛寺道观引领他们悟诗的情……浙东诗路,既是京城仕途之路,更是文化创作之路。因为有他们,才有了“浙东诗派”;因为有浙东,才真正有了他们。
所以在百花盛放、纷杂缭乱的诗景里,我独钟情于“浙东诗派”这朵奇葩。我再一次跟着唐诗去旅行,神游于浙东的山海之间、名刹古迹里。回望四周,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一杆毫笔偶然涂下的诗文,竟能依旧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在诗的终点,谪仙人谱写一首千古绝唱。我惊诗人志如乾坤大,更叹天台气如长虹高。大凡浙东的江河山川都如此般,生生不息,拥有吐纳百川的独特禀赋,这才能养出诗路上的水木清华。
旅行的最后,我又一次回到了湘湖的怀抱,静静地凝视着这一汪湖水,桃红落下,点起波澜,年华易逝,斯却不老。情至深处,吐出短诗几行,权当送给自己这一年探索的礼物:
“行吟游泽畔,停看玉点胭。初心结诗缘,情深岂畏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身如柳枝抽芽,思想也变得更加成熟,却与诗歌渐行渐远了。
时至高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亚运少年说”演讲比赛,作为青年学生为杭城发声,为亚运述情。比赛筹备阶段,我信心满满地交稿,却被老师皱着眉头打回,她说我写得不够真,不够贴近生活,我看着她如墨般的眼,心中一片惘然。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我叹了口气,目光掠过书桌,我不知该用哪些表述来“贴近生活”。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冲到书架前,拼命翻找。我欣喜地抽出那本唐诗,熟悉的标题让我好似重回童年,抚摸着书页,腹中已有千秋笔。
重整心情,整装待发,我又一次踏上了探索的道路,小到食品包装袋上的亚运标识,大到特色亚运建筑,我就像多年前抚过诗路的韵脚一般,抚摩了亚运的心路。“心心相融,@未来”,我注视着脚下的标语,忽然觉得这一切和当年是那么像。
千余年前,唐人追溯魏晋名士的脚步,在浙东诗路留下佳作无数,因诗歌文辞的积厚流光,因魏晋风韵与隋唐气魄相融,吸引着来自未来的目光;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浙江已成为互联网之地,用“@(爱达)”将世界万物联结在此处,更将人心凝聚在一起,古今相会于此刻,诗与路都成了传承。仅是诗与路,或许还没有如此大的神通,我更愿意认为,此刻将人与魂连接在一起的,是一种名为“诗意”的精神。
历经三皇岁月飘摇而不倒,贺知章被当作朝臣的偶像,他沐浴着帝国的光辉,活过了整个盛唐,所依靠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他心间那股诗意的精神。诗意就是与世无争吗?非也。“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贺知章是狂的,只是他狂得有诗意,醉时他或许追求狂澜千万丈只为一人起,可醒时他更追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满满的生活。三毛说,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抵达天真。综观浙东诗人,他们似乎都如此诗意地活着,天真地活着。
再看今朝,杭州亚运会除了关注人文精神外,也同样秉持着“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节俭办赛,在铺张扬厉的浪潮中逆行,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
人世间最有魅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自在的人散发的诗意气息。诗歌是行走的路径,游走在人世间的17年里,我爱着诗,爱着诗意。
指导老师:陈佳楠
专家点评:
黄华伟(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
接触诗歌,然后着迷于诗歌,尤其着迷于家乡之“浙东诗派”,再让诗歌“照进”当下生活,全文诗意贯穿,诗意盎然。语言优雅,表达流畅,读来既有一气呵成之感,又有流连忘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