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探三数
2023-08-01秦晨熹
秦晨熹
生活实例
为了实现减负增效,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某市推行了小组(每组9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2022年寒假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后,八(8)班沸腾起来了,各组学生兴致高昂. 一组组长说:“我们组最高分为90分.”二组组长高喊:“我们组平均90分.”另两位爱思考的同学也在议论他们所在小组的数学成绩. 三组的张明说:“我们组成绩是90分的同学最多. ”四组的李丽说:“我们组的9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90分. ”从以上4位同学的交流表达中,你能知晓这4个90分所反映出的统计量是什么吗?请加以解释.
精讲精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中等水平”“多数水平”,其中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 它们各有优缺点:平均数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仅需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后,中間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不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众数是数出来的,它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二组组长所说的平均分是90分,代表二组学生数学平均水平;张明所说的90分,是三组数学成绩的众数,代表三组数学成绩为90分的学生最多;李丽所说的90分,是9位同学按成绩高低排列后的中间同学的成绩,是四组学生数学成绩的中位数.
变式演练
变式1:在数学期末考试中,八(8)班二组9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表1,试问:二组9位同学的数学成绩的最低分是多少?最高分为100分的有几人?二组数学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由题意得[y=9-1-2-4=2](人),
[x×1+85×2+95×4+100×2=9×90],
解得[x=60].
二组9位同学的数学成绩的最低分为60分,最高分为100分的2人. 由于4人取得95分,人数最多,故众数为95. 将这9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第5个数为95,故中位数为95.
变式2:在这次数学期末考试中,八(8)班的班主任准备奖励这四组同学,并设置了5个获奖名额,他们的数学成绩得分均不相同. 若知道其中魏硕的得分,要判断他能否获奖,在这四组9位同学的数学成绩的统计量中,只需知道().
A. 众数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解析:要判断魏硕能否获奖,关键是要将他的成绩与9位同学中第5名的成绩进行比较,若高于就可以获奖,反之,则不能. 而9位同学中第5名的成绩恰好就是9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 故应选C.
变式3:校学生会准备在八(8)班张明、李丽两位候选人中选择一人担任文艺部干事,对他们进行了文化水平、艺术水平、组织能力的测试,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他们的各项成绩(单项满分100分)如表2所示,如果想录取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候选人,把文化水平、艺术水平、组织能力三项成绩分别按照[20%],[20%],[60%]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应该录取谁?
解析:根据题意,张明的平均成绩为[80×20%+87×20%+82×60%=82.6](分[)],
李丽的平均成绩为[80×20%+96×20%+76×60%=80.8](分[)].
因为张明的平均成绩高于李丽的平均成绩,所以应该录取张明.
反思: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公式. 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比的形式,如2∶2∶6;另一种是百分比的形式,如文化水平占20%、艺术水平占20%、组织能力占60%. 权的大小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若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即可.
分层作业
难度系数:★★★解题时间:3分钟
某中学八年级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全体600名学生中抽取20名,其竞赛成绩如右图,求这2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答案见第23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