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造价成本控制研究
2023-08-01郭永
郭永
(滕州市房地产服务中心, 山东 滕州 277500)
1 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工程造价成本, 其管理是否合理对工程最终投资实现情况、 企业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合理地开展造价成本控制有助于按照既定计划完成资金支配, 减少浪费问题, 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2) 严格的造价成本管理要求精细化地管控材料、 设备、 进度等各项内容, 这有助于保证按照既定计划落实施工任务, 确保高效、 高质量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 有助于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3)通过造价成本控制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效益,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 进而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 关于工程造价机制的分析
2.1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
所谓全生命周期, 就是对整个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 试用期、 整修或者拆除的过程所产生的投资和费用问题进行综合性地考虑分析。 造价管理人员利用数学模型、 经济学等工具和理论分析和评估建筑工程整个项目生产过程。 当前全生命模型已经普遍应用于建筑工程可行性和设计过程中, 有力提升了工程建设投资决策和设计的科学性。 不过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面有待提升[1]。
2.2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
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合理地确定不同阶段造价成本控制方法, 将管理工作贯穿于决策、 设计、 施工、 竣工等多个环节, 重点工作内容包括投资估算、 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 结算、 决算等。 如果利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型可以精细化地将工程项目划分为多个乃至上千个阶段, 并且以施工进度为基础合理开展不同阶段人力、 财力、 物力的利用, 将成本效益提升。各个施工团队在具体开展工程施工造价控制中需要加强沟通合作, 采取共同承担责任、 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施工造价控制。 全过程造价控制以“全过程、全方位” 的经营理念为指导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合理地估算不同阶段工程成本, 从而将项目综合效益提升。 当前该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2.3 全面造价管理模式
当前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极具代表性的全面造价管理模式, 所谓全面造价管理, 就是集成、 全面地完成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 不过当前全面造价管理具体实践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可以作为指导工程造价管理思想, 实际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建筑施工造价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3.1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并不会消耗过多的成本, 但是设计方案却奠定了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 是后续施工活动的依据, 所以可以说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效果直接决定了后续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水平。 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避免出现浪费资源、 浪费资金的情况。 在设计阶段, 应坚持先进性、 经济性原则,做好工程造价的管控。 比如在资金固定投放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设计图纸的应用价值, 工作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施工任务, 避免出现设计变更, 按照合理范围控制工程成本。 当前限额设计是常用的一种设计阶段造价成本控制方法, 设计人员在规定资金数量范围内合理开展设计, 有助于提升设计方案经济性[2]。
3.2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方案通过施工活动实现, 是建筑工程成本消耗最大的阶段, 同时也是造价成本管理工作难度最大、 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通过保质保量地开展施工活动、 适当加快工期, 可以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 实际上, 工程质量和工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比如为了加快工期可能会引发材料供应不足, 使用一些质量偏低的材料。 为了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阶段成本造价控制效果, 本文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展开重点控制。
1) 准备阶段,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顺利有序完成施工活动的基础, 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水平。 为保证工程造价科学合理, 在施工合同签订中应明确施工单位和委托方之间的利益, 以免在后期发生经济纠纷。 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做好造价成本管理体系的编制, 完成各部门工作的安排协调, 做好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的明确, 以免在施工中出现意外情况引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比如通过明确合同条款内容可以在遇到纠纷时以合同为依据及时解决问题。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 还要合理完成工程造价的管控, 造价管理人员要对施工技术、 材料采购清单、 工程进度等有全面的掌握, 预测工程量和费用, 并在施工中比较实际造价成本和计划造价成本, 对其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以免出现经济损失[3]。
2) 合理采购材料设备, 材料设备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如果使用了劣质物资那么极容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进而影响到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效果。造价管理者在开展工作中应首先加大力度管控施工材料、 设备的采购, 做好采购费用的控制。 施工前提前预算各个阶段材料、 设备用量, 明确工程量清单和采购计划。 其次, 细致地分析建筑市场上物价变化情况, 对材料设备价格浮动提前预测, 以免出现严重超支的情况。 再次, 严格做好采购过程监督,严格控制材料设备采购质量、 费用, 严格审查超出预算的采购行为, 动态监测采购清单和实际支出的差异性。 最后, 重点做好消耗物资的管控, 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按照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设备供应, 坚持动态管理方式严格监管材料的供需。 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在材料供应和消耗出现偏差时发出警示, 此时管理者可以进行材料计划管理方案的合理调整, 提高物资造价成本管理水平。 比如系统数据库可以完成电气施工、 通风施工、 管道施工等有关部门共享信息的协调, 进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又如建材市场上材料价格变化多端, 施工阶段可以适当购入囤积一些常规型耗材。施工成本中有大约20%左右的设备成本, 应按照约定定期使用、 维护、 检修设备。
3) 人力资源成本管控,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所用人力资源十分庞大, 其中很大一部分为一线劳动作业人员, 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人数的确定和岗位的安排, 很可能出现工资成本增多、 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此, 在施工阶段首先应明确工程所用人力资源数量, 充分考虑人员流动性, 以免出现施工中人员不足的情况。 其次, 客观评估施工人员的工作表现, 做好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 对施工人员工作时间、 工作量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后合理设置岗位责任, 并且联系人员岗位责任和绩效, 达到激发工作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 最后, 加大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不到位、 材料加工工艺不合理等都会引发返工问题, 一旦出现返工必然会延长施工时间、 增加施工成本, 为此, 应详细完成技术交底, 严格落实施工技术工艺, 重点做好新技术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分析, 以免施工阶段成本增加[4]。
4) 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 造价管理人员根据提前制定的施工方案核算各个环节成本, 为后续成本造价管理提供。 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都要和实际情况充分结合, 并且考虑施工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确定施工目标。 由于工程造价成本会受到施工进度、质量等影响, 所以施工单位还要对施工阶段所用各项资源进行充分考虑分析, 提高所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5) 工程造价变更, 施工中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引发实际情况不符合投标方案、 工程变更等情况, 一旦发生变更很容易出现成本超支的问题。 比如设计图纸不合理需要进行图纸修改、 突发自然影响因素导致工程量增多等。 施工单位需要细致深入地分析变更部分, 科学地计算变更工程量,从而合理地完成施工计划的调整优化。
6) 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动态成本控制。 造价成本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成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比如在BIM模型中建立数据库, 及时将成本管理内容录入到系统中, 利用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优化工程造价控制效果。 BIM成本管理模块涵盖了人力、 材料、 设备等价格、 信息情况, 能够动态监管各项费用变化情况, 并且对比实际支出和计划的差异性, 造价管理者根据成本造价管理情况合理采取调整措施。
3.3 竣工结算
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对竣工阶段管理重视度不足, 导致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超预算、施工单位利益受损等情况, 为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应当加强竣工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影响, 合理制定结算书, 做好结算审核工作, 并且积极贯彻落实责任机制。
3.3.1 制定项目结算书
工程项目完工后造价管理者需要参照施工实际情况和市场建材价格等情况完成定标预算的针对性调整, 比如以月份为基础对项目签证、 调整、 结算文件等资料进行确认, 完成项目结算书的编制, 并且以现行要求严格审核结算书内容。
3.3.2 关注项目结算审核
对工程竣工结果和设计图纸的差异性、 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施工效果是否达标、 完工量和结算量是否相符、 设计变更手续是否完善、 调整后的单价是否和合同要求相符合等内容进行全面地审查, 重点审核施工索赔等内容, 将索赔的正规性、 合理性提高,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支出。
3.3.3 贯彻落实工程结算责任机制
对出现超支、 节支情况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明确影响因素, 将责任归属范围确定, 并且做好奖惩机制的落实。 如果存在严重的超支问题, 需要适度对负责人采取处罚措施, 如果有效落实造价管理方案并且达到一定的节支效果应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并且加大表扬力度, 在肯定节支成绩的同时激发员工造价控制的主动性, 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效果。
4 基于大数据与BIM 的造价成本控制措施
某建设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积极借助大数据、 BIM技术, 构建“客户端+云平台+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结合使用全过程造价成本管理模式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管控。 建筑工程施工中造价成本控制在具体应用大数据和BIM技术时重点放在如下内容。
1) BIM量价一体化产品。 BIM系统中, 土建、机电算量、 计价软件、 招投标辅助软件、 装饰装修软件等集成应用, 能够实现产品一体化量价管理。产品基础为BIM模型, 可以快速翻模, 智能化布置,将清单、 预算定额的计算规则内置其中, 为工程量的一键计算提供有力支持, 并且能够快速利用清单定额模板套价, 达到BIM量价一体计算的效果, 构建的新模式为“大数据+BIM+云计算”。 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重复利用模型有效传递数据信息, 为变更结算依据的快速生成提供支持, 可视化完成变更管控, 同时借助大数据完成历史工程项目量价、 指标等几类, 达到造价大数据系统完善的效果[5]。
2) 全过程协同管理平台。 企业构建造价业务管理平台、 成本管控平台、 BIM协同管理平台, 采取全方面、 全流程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严格管理工程项目参与各方, 通过对项目资金成本信息资源和数据整合, 形成造价成本系统化管理, 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 竣工等多个环节进行全过程造价成本管控,大通多方责任主体, 确保建设、 设计、 施工、 咨询、主管等主体能够第一时间在平台上传递信息、 共享数据、 协同管理。 协同管理平台聚集了工程项目各个阶段造价成本节点动态信息, 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数据、 挖掘数据的功能全过程写通过管理建设项目施工过程。
3) 造价成本大数据云平台。 其中包含的内容主要为云空间、 云清单、 云材料、 云指标等, 通过这种云服务模式可以打造针对工程项目的专属云数据库, 为造价成本管理者储存、 编制、 查看、 审核相关文件资料提供有力支持。 在该平台, 造价管理者可以共享文件、 一键应用云组价, 下载使用信息价、软件产品等内容, 还可以上传并永久使用云指标、云定额、 云材料数据。
4) 在线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可以将行业规范、 最新资料、 政策解读、 造价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等信息利用网站、 小程序、 公众号等传达给相关管理者,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专业的造价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的开放向、 容易检索等特点为从业人员获取相关信息服务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可以让从业人员及时便捷地获取造价信息, 进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建筑行业, 最终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5) 在线培训服务平台。 在该平台可以为建设行业的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等提供在线课堂, 比如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 专题研讨、 工程造价、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 还可以开设直播课堂, 为从业人员在线讲解软件操作、 造价管理理论知识。
5 结语
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各个项目都会涉及到成本造价, 其中施工阶段是成本较高的环节, 相关造价成本管理人员应秉持先进的管理理念, 加强控制各个阶段造价情况, 并且积极借助大数据、BIM等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造价成本控制水平,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