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及对策建议

2023-08-01何蓓蓓沈明星刘晓朦胡艺春张欣鄂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苏州企业发展

何蓓蓓,沈明星,刘晓朦,肖 夏,胡艺春,张欣鄂

(1.江苏苏州干部学院,江苏苏州 215011;2.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江苏苏州 215558)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内容。苏州作为预制菜加工地,也是重要的消费地,预制菜相关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1]。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预测,2030 年,预制菜产业规模将达1.2 万亿,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2 年,笔者所在的预制菜调研团队实地走访味知香、好得睐等多家预制菜企业,并与农业农村局、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食品行业协会多次进行座谈,对苏州预制菜产业发展进行调研,以期为苏州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SPSS对所收集的766组数据实施检验,29个变量的 KMO检验数据的 Cronbach’s α值为0.969(一般认为,Cronbach’s α 系数理想值为 1,可接受阈值为0.6,0.8以上为很好[25]125-133)。同时,新疆资源基础、产业发展、政府职责、行业协会作用、企业品牌竞争力、品牌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品牌影响力的 Cronbach’s α 值分别为0.768、0.710、0.927、0.953、0.909、0.954、0.894、0.924, 结果较为理想,说明收集的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1 预制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尽管苏州预制菜产业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但由于受市场环境无序、扶持政策滞后、要素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受阻[2]。

1.1 整体行业标准缺失,产业发展缺少规范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预制菜生产加工领域的国家级生产安全标准,使得该领域尚处于真空状态。行业标准缺失致使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在市场需求与政府政策多种推动下,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餐饮及食品企业,以及一些房地产、电子商务等资本迅速涌入该领域,在规模快速壮大的同时,呈现出产业较小、布局散乱、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仍然数量不足,能够在行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很少。

1.2 市场监督难度较大,产业发展环境欠优

良好的市场秩序在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行业标准的缺位导致市场监管主体在具体执行中只能参照相关食品规范执行,缺乏针对性,区域监管归属也无法明确界定。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食品监管上无法发挥重要作用,未能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和食品科技等方面监督,市场监管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力量较为薄弱,难以达到监督效果。在实际调研中,好得睐相关产业负责人反映,为了防控品牌销售门店食品质量问题,需要企业管理层以巡店方式把控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口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应的管理成本和品牌维护成本。

(2)给予用地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园区化发展,进入园区的企业可享受一定的用地优惠,企业投资额、土地产出强度、单位面积绿色利税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可纳入省、市级重点项目管理。通过新增用地指标、能耗指标给予统筹保障,并使其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对于预制菜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示范企业等,可根据不同的标准给予相应的奖励。

由于缺少政策扶持,企业中资金、土地等要素投入明显不足,产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低。目前,苏州预制菜产业产品种类颇多。然而,单一产品市场的供应量相对较低,产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从技术研发到设备生产,都尚未做到集约化、一体化,导致预制蔬菜行业单一产品生产分散、品种供应分散、采购成本较高。此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厂房供给趋紧,加之受相应环保因素的影响,企业规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目前,预制菜企业80%是以来料加工或自采加工为主,大部分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规模较小,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弱,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且缺少稳定的高质量的供货源,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同时,企业中附加值高,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产业整体的产品迭代能力和响应能力弱、时间长,产业标准和生产技术更新迟缓。

1.3 资源要素投入不足,产业生产规模较小

点评:首届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展览规模庞大,各参展商带来的展品含金量十足,从世界500强到新锐公司,从智能制造到农产品,五洲四海宾朋纷至沓来,全球产品汇聚一堂。从“会飞”的汽车、“人机对战”乒乓球机器人到婴幼儿专用核磁共振仪……5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在进博会上首发,全面呈现国际尖端前沿产品、技术、服务趋势,进博会给老百姓带来福音,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产业提升带来契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也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根据国际标准,预制菜对冷链车、速冻设备、相关技术等要求较高,速冻设备购置价格不菲,设备研发等投入成本较大,如水天堂2017 年以来每年在预制菜设备上的投入在1 000 万元左右,而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未能达到预制菜生产标准,难以把控产品品质。作为加工生产型企业,预制菜产业发展还受到环评和用地制约。如金记等预制菜加工企业在建设或扩建时,受到环评及相关约束条件的制约,需要增加相关环保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用地优惠政策[3]。

1.4 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产业效益提升不稳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对于前景好、品牌的产业在设备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加大对国家、省级、市级预制菜龙头企业的奖励力度。

2 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支持预制菜研发平台建设、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生产性基础设施配套、仓储冷链物流建设、企业(或组织)品牌建设、营销市场拓展、要素保障、人才引育等方面,精准制定评价标准和奖励措施,推动预制菜全产业链建设,加强预制菜产业强链补链,打造更优发展环境,助力预制菜产业的创新发展。苏州可借鉴广东、山东等先行地区的经验,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扶持。

本文介绍了一款双传输零点的LTCC新型耦合谐振带通滤波器,采用半集总半分布式结构,在较低频段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并探寻了各谐振级感性与容性交替耦合的新结构,提高了带外性能。通过U形结构引入交叉耦合,产生了两个传输零点,进一步提高了带外衰减。文章对滤波器的设计原理、三维实现做了详细介绍,最后给出了仿真与测试结果,两者一致性较好,满足了设计指标。

2.1 加强规划引领,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根据高速公路桥梁的荷载,可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表面处理法等增设纵梁结构,满足其最大承载运输量;还能够运用表面喷涂等方法将桥台改成具有更高承载能力的拱式或者台式结构。

要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新一轮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强调规划引领作用,结合收入倍增计划,以及共同富裕、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部署,制定预制菜产业中远期发展规划计划,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2 出台支持政策,推进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

苏州预制菜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进一步规范预制菜的产业发展,是促进预制菜规模化创新集群建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重点从发展规划、政策扶持、标准制定、市场监督、产业集群及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预制菜产业链条涵盖种植、生产、加工、研发、物流及销售等多个环节,链条较长但薄、脆。由于产业缺乏龙头企业规模化带动,存在产业链条分散、产业供应分裂、产业价值分裂等问题。从苏州预制菜发展现状来看,农业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的细分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苏州的预制菜产业链条主要涵盖中后端,农产品种植环节基本在市域外,各企业原料供应渠道分散,稳定的供应链条尚未形成,产品品质难以把控。由于产品采买较为分散,企业缺少议价权,原料成本较高。从后端食品销售环节来看,中后部代加工企业不具备自己的销售渠道,产业利润薄弱,整个产业存在不稳定风险。

由于监管难度较大,资本无序进入市场,在加速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也会扰乱市场秩序。一些资本涌入市场,低价倾售,挤占优质企业发展空间。由于监管乏力,小企业分布广泛,其中不免有达不到生产要求的黑作坊,食品安全隐患较大,且影响整体的预制菜产品质量,导致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最后笔者就孩子的安全问题,建议家长每天放学时尽量接送,如果没有办法做到也要随时关心孩子的安全,教育他不到危险的地方玩,放学后马上回家。平时多与孩子交流一天的学习和表现,与教师及时沟通。

(3)支持企业开展融资。在乡村振兴基金中设立预制菜发展基金,对于条件好的预制菜产业项目,可引导基金优先给予直投。鼓励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自行组建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参股市级基金。符合贷款条件政策的预制菜小微企业,可免收一定比例的担保费、再担保费等,以期降低融资负担[4]。

2.3 加强监督监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全产业链监督监管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①加快完善苏州预制菜安全监管规范体系。2022 年7 月28 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预制菜产品分类及评价》《预制菜质量管理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为预制菜的品质分级及生产质量管理提供标准指引。苏州应着力引领高质量、高标准的预制菜发展,组织开展苏帮菜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结合本地特色,鼓励有关社会团体、企业制定从田头到餐桌包括食品产品标准、加工技术规程、安全标准等在内的行标、团标、地方标准,为预制菜产业链标准化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行业发展更加标准规范,提升菜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平。②提高预制菜产业准入门槛。学习借鉴上海等地制定生产许可审查方案的经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等文件,制定苏州本地预制菜生产许可制度,明确预制菜产业定义、类别、生产条件等,规范审查工作,严格办证审查机制,严把预制菜市场进入门槛。③构建全链条监管制度。建立规范的预制蔬菜产业链和供应链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实现预制菜专供农产品源头检测追溯制度。对销售假冒产品、生产无证产品、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无证生产的企业要坚决给予取缔。制定激励和惩戒措施清单,建立预制菜企业信用机制和白名单制度等,参考监督监管的结果,每年动态调整,纳入名单的可以享受一定政策优惠,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2.4 加强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培育一批集成型、规模型企业,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①建设预制菜特色产业园。制定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立足苏州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围绕苏帮菜、大菜系以及特色产品、地标产品,结合农业园区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园区发展的用地指标,分区谋划布局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将其纳入创新集群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将产业园建设与预制菜产业品牌建设相结合,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提高企业入园门槛,设置规定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土地绿色税收、环评要求等指标,力争在长三角地区建设几个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和标志性产业园,形成预制蔬菜产业集聚效应。②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产业链主体作用,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引导预制菜中小企业分段轨道,转型升级,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市级优质预制菜企业培育库,重点扶持以“菜篮子”产品预加工为核心,牵引上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下游餐饮以及配套制造业发展,重点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苏州预制菜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苏州预制菜十强百优企业,力争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新发展格局中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③进一步细分行业市场。《2022预制菜年度消费报告》显示,2022 年的各类预制菜中,招牌硬菜及高性价比的大单品更受欢迎,以佛跳墙、猪肚鸡和牛大骨等为代表的招牌硬菜销售额占比最高,同比增长超190%。预制菜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明确产业主打菜系,开发爆款产品和高性价比单品,细分赛道,提高产品溢价水平,避免同质化竞争。如盖世食品聚焦开胃凉菜,以B 端为主要销售渠道,打造出海藻、杏鲍菇2 大爆品,占全球产量的30%[5]。

2.5 加强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质发展

在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牵头下,联合高校、预制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搭建联合研发平台,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发。着重开展预制菜共性基础研究、前沿性技术研究以及预制菜检测技术研究,建立预制菜原料和菜谱数据库,研发预制菜原料半成品加工与保鲜贮存技术,构建预制菜营养科学、风味科学、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等食品科学理论,推进预制菜新形态新品类、功能性预制菜(药膳)、原料筛选与培育等系统性研究。支持预制菜研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强预制菜知识产权保护。在市科技局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中,设立预制菜技术研究专项,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逐年增加投入比例。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增加对预制菜技术研发的资助,在乡村振兴基金中设立预制菜技术研究专项基金,不断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研发的支持度,力求在短时间内搭建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预制菜全产业链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扩展产业化规模,快速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研发成果及技术的转化。

猜你喜欢

苏州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苏州一光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苏州十二忆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