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营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分析
2023-08-01王兵
王 兵
(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小学生年龄为6 ~12 岁,小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是我国政府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小学生身体及智力健康发育,保障其健康成长[1-2]。小学生营养不仅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关系密切的重要指标,对于儿童的营养干预是最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3-4]。目前,营养状况可划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其中营养不良、营养过剩表现为消瘦、肥胖,长期处于不正常的营养状态下,会降低儿童机体免疫力,并影响体内多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引发多种健康问题[5]。因此,需明确当前小学生营养状况,并分析可对营养状况造成影响的高危因素,以便于临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小学生群体营养状况。为此,本文就当前小学营养状况现状及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1 小学生营养状况现状
营养状况是2006 年公布的生态学名词,其是衡量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依据身高、体重、皮下脂肪厚度、皮肤色泽、肌肉发达程度及皮肤黏膜等情况来衡量。小学生群体正处于机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其体格增长进入持续稳步状态,身高平均每年可增长5 cm 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可增长2 ~3 kg,除生殖系统外,体内其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小学生群体活泼好动,每日所需的营养不仅要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各种活动消耗的能量,只有提供充足且平衡的营养,才能保障其健康成长[6]。我国以前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营养不够均衡,使得儿童营养不良占比较高,较多儿童呈现消瘦状态,机体发育迟缓。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方面得到显著改善,营养摄入更为丰富,小学生营养不良风险明显下降。但过度饮食会导致儿童超重、肥胖发生,近年来儿童超重肥胖占比逐年升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程茅伟等[7]开展的我国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显示,从湖北省贫困农村抽取8 个县32 所中小学校共5 580 名学生,经调查发现,学生营养不良占比为16.0%,超重/肥胖占比为9.1%,提示中部贫困地区学生超重、肥胖及营养不良并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江初等[8]开展的北京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指出,北京市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强化个体营养知识宣传及干预,以纠正小学生异常营养状况。从上述研究可知,当前小学生营养状况仍有诸多问题,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存在,贫困地区以营养不良为主,经济条件良好地区以超重肥胖为主,均需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落实小学生的营养政策,确保其健康成长。
2 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分析
2.1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看护,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膳食搭配不科学等情况。老年人群营养知识水平低,日常饮食中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摄入的营养不均衡,且老年群体照顾过程中会过于宠溺儿童,不易纠正儿童的偏食行为,故易出现营养不足或超重肥胖。同时,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照顾儿童饮食,肉类、高蛋白食品等食用频率较低,导致儿童营养状况欠佳。此外,留守儿童的情绪也会对营养摄入造成影响,如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焦虑、紧张、自卑等情绪,诱发情绪性饮食、不规律饮食等现象,增加营养不良风险。徐粒子等[9]开展的2019 年安徽省经济落后农村地区小学生营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安徽省经济落后农村地区小学生伴有营养不足及超重肥胖双重负担,留守儿童为营养状况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需重视留守儿童营养问题。
2.2 儿童偏食
小学生群体年龄小,日常饮食更多依据自身喜好进行,易出现偏食行为。偏食儿童长期仅食用喜爱的几类食物,会引起营养摄入不均衡现象,导致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缺乏,易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同时,偏食儿童日常饮食中对于喜爱的食物摄入较多,不喜爱的食物摄入量少,长此以往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也会引起营养吸收障碍,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邵丽晶等[10]分析武汉市学龄儿童挑食行为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发现,儿童挑食会导致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挑食行为普遍存在于9 ~12 岁学龄儿童中,长期缺乏营养素会降低患者免疫能力,并引起发育迟缓。
2.3 疾病因素
疾病方面主要包括长期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反复消化道疾病等。长期厌食、反复消化道疾病会引起儿童食欲减退、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直接阻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可加速机体代谢,增加营养物质的消耗,症状反复发作会影响儿童食欲,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儿童营养吸收障碍风险高,易出现营养状况欠佳。陈晶等[11]分析福建省长汀县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与影响因素发现,儿童营养不良主要与疾病、不良饮食习惯、独生子女等关系密切,其中疾病因素会直接影响机体对各类营养素的吸收能力,导致机体营养不良。
2.4 甜食摄入
甜食是高糖类食物,进入人体后糖类转化为蛋白质及脂肪,长期堆积在体内易导致肥胖发生,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龋齿、皮肤异常等风险。甜食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还会大量消耗钙,降低体内的钙含量,从而影响机体骨骼发育。但甜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机体能量,使儿童营养不良风险下降,故需要控制甜食的摄入频次,均衡膳食。吕蝶艳等[12]开展的广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甜食摄入频次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甜食摄入频次为1 ~3 次/周可明显降低营养不良危险性,但摄入过多也会增加超重肥胖风险。
2.5 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物质资源较为缺乏,在食物的选择方面受限,日常进食的种类相对较少,不利于满足机体多种营养素的需求,更易出现营养不均衡情况。郭时印等[13]分析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物质资源相应更丰富,食物的选择更好,更易满足机体营养的需求,反之经济水平偏低的地区营养不良风险高。
3 营养状况干预措施
3.1 营养知识宣传
相关部门主动发放儿童健康营养知识宣传手册,并召开儿童营养知识座谈会,向家长详细介绍营养均衡摄入对儿童机体发育的重要性,引导儿童家长主动学习营养膳食相关知识,并告知科学搭配每日营养所需的方法,确保儿童摄入必需的微量元素及适量营养物质,保证儿童处于良好的营养状况。严海燕等[14]研究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指导应用效果显示,对营养不良患儿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指导,可通过与儿童父母沟通,提高其对营养补充的重视性,并帮助其制定更为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儿童干预后血清铁、钙、锌及维生素A 等均明显升高,改善了营养不良现象。
3.2 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每日所需营养物质较多,需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香蕉、苹果、草莓和西红柿等,还需搭配蛋白质食物,包括牛奶、鸡蛋、瘦肉和鱼类等,并摄入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土豆、地瓜、红薯等,可帮助消化。营养搭配均衡,营养吸收更为全面,需保持三餐正常,早餐以清淡为主,午餐可丰富一些,增加营养物质,晚餐则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需定期联系家长,了解儿童近期进食情况,并针对性优化饮食,可适当增加缺乏的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3.3 加强留守儿童关注
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给家庭环境带来巨大变化,多由隔代亲属进行监护,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加之文化水平低、儿童营养知识缺乏,难以认识到合理营养供给对儿童发育的重要性,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因此,需重点关注该类家庭,可进一步加强监护人的营养知识宣教,帮助其制订每日的儿童饮食计划,并由当地政府对该类营养不良儿童发放营养补充包,增加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3.4 适当体育锻炼
营养状况不仅包括营养不良,还有营养过剩,对于该类儿童不仅需从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减少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还应制订适当的运动计划,指导儿童每日运动60 min 左右,可将运动时间分散开,如早上运动15 min,中午运动15 min,晚上运动30 min,运动量需逐步增加;运动方式可依据儿童喜好进行,如快走、慢跑、打球和跳绳等,运动量逐步增加,从而加快机体代谢,使儿童保持健康的状况,避免超重肥胖[15]。同时,规律性的运动锻炼可增强儿童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4 结语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及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成年后的健康及饮食行为塑造至关重要。一旦儿童时期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等,阻碍健康成长,故明确当前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高危因素尤为重要。深入剖析相关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更为适用的干预对策,帮助小学生改善营养状态。近年来小学生营养不良占比已逐渐减少,超重肥胖风险明显升高,小学生营养状况受到留守儿童、偏食、疾病因素、甜食摄入和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需从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制定合理饮食计划、适当体育锻炼等方面入手,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改善小学生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足及超重肥胖发生。本文明确的相关影响因素仍不够全面,随着临床对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后续可明确更多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