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讨
2023-08-01胡英婷
胡英婷
(惠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广东惠州 516300)
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其质量安全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对于社会的平稳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要让人们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1]。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农产品质量管理,用规范化标准且加大执行力度,做好农产品质量把关工作,确保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
1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中都有报道农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农药残留量超标这一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加强监督与管理[2]。本文主要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展开分析,探寻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
1.1 宏观因素
1.1.1 监管不到位
由于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管制度,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加上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缺陷,无法及时发现一些隐蔽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确保相关部门在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循[3]。同时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采取多元化的监督管理措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1.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滞后
虽然我国建立了初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但仍存在较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法律法规不完善。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无法对责任相关主体进行有效处置,或处罚力度不大,即使在短时间内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无法完全遏制市场中的各种违规行为[4]。②监管缺乏灵活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导致各项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因此也无法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导致市场秩序混乱。③农产品质量标准缺乏针对性。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时间短,仍旧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是分类不够精细,各种指标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我国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水平滞后,缺乏专业化团队与技术人员,因此无法保障农产品质量[5]。④各部门监管的协调性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机制,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合作,但由于各部门监管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协作性较低,因此容易出现漏洞,且会导致重复工作的情况出现,造成资源浪费。
1.2 微观因素
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到销售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危险因素,如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6]。从微观角度来看,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无论是农户的种植技术还是加工方法,一旦出现不合理的操作,都会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1.2.1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质量意识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认知水平对于农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仍旧采取传统的种植模式,种植方法粗放,没有考虑农产品质量,尤其是在化肥农药使用方面,较为随意,因此容易出现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提高产品的口感与销售量,在加工时大量使用违法添加物,从而引起质量问题[7]。这些情况都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足够的质量意识有关,没有认识到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危害,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宣传与指导,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于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的认识,加强技术指导,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1.2.2 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滞后
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指导,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与技术,才能够确保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有序开展[8]。但目前部分地区及部分农户由于生产加工技术滞后,如盲目使用农药、加工方法粗糙,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危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2 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是评估农产品农药残留状况的重要方法。现阶段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不断丰富,可根据不同原理来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情况,从而为市场监管提供有效依据[9]。目前,我国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经济实惠、操作便捷的优势,因此在各地区获得广泛应用。目前主要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以下3种。①酶抑制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酶的功能基团受到某种物质的影响,而导致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作用的现象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其方法依据是《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 5009.199——2003)或《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NY/T 448——2001)。②免疫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根据农产品样本中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从而实现对各种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比较常用的有放射免疫法、免疫电泳法等。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优势,方便判断蔬果表面有无未知抗原存在。③生物传感器法。该方法主要是基于生物物质敏感程度的不同,将农药浓度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农药残留检测,常见的有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免疫生物传感器等。在快速检测中,生物传感器法通过分析蔬果样本中的电导率、酸碱值以及残余农药量等参数,从而综合判断农产品质量[10]。
2.2 色谱检测技术
色谱技术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流动相与固定相溶解度与吸附能力存在差异,从而对农药残留量进行定量定性检测,其应用广、适应性强、灵敏度好且稳定性强[11]。目前,常用的色谱技术包括以下几种。①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主要是通过气体流动相色层完成物质分离,从而对样品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由于气相传递速度快,因此检测速度也相对较快。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检测速度快、敏感性高的优势。气相色谱法仪器设备的结构主要分为样品采样及分离模块、样品检测模块、数据记录模块等。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去除样本中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先进行气化处理,再将其送入色谱柱后完成分离,对分离出的组分进行检测并完成记录,从而确定样本中农药残留量。该方法可检测出各种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农药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仪器设备与参数。②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原理相似,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液相色谱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亲和度的不同,从而完成物质分离与检测工作[12]。目前,我国农药残留检测中常用的液相色谱技术主要为固液色谱法,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为高效液相色谱柱、高压泵、高灵敏度检测器等设备,其具有检测速度快且敏感度高的优势,对于高沸点、不易挥发、热稳定性差等特殊类型物质有着较好的检测效率,因此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技术将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接口组件进行连接,以气相色谱作为试样分离、制备的手段,将质谱作为气相色谱的在线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相应的数据收集与控制系统构建而成的一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上已经成为一种获得广泛应用的成熟的常规分析技术。其具有精确度高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农药残留检测精度。④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技术以液相色谱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质谱部分和流动相分离,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
总体来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中,尤其是各种快速检测技术、色谱检测技术等。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检测技术,提高农药残留检测速度与准确性,从而避免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
3 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检测技术不达标
农药残留检测是检查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健康安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统一标准,且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检测技术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缺乏足够的专业设备与技术人员,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存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导致检测效率低下、准确度不高。
3.2 缺乏足够的人才
目前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尤其是基层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才缺口大,且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导致新入职人员在进入岗位之后无法快速独立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对于一些检验设备、检验流程的熟悉度不足,工作效率低下。
3.3 样品前处理技术滞后
由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因此农药成分复杂,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但目前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滞后,如自装层析柱、液液分配净化等方式,需要使用大量试剂,导致检测成本较高。
4 优化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相关策略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
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中,会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此问题,积极推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交流,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力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各种违法行为,同时制定统一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推动该工作的有序开展,维护市场秩序。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检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检验技术与处理方法,明确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目标,严格控制限量标准,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实际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
4.2 积极引入人才,加强专业培训
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检验人员是检测工作的实施者,但人才缺乏制约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发展。因此,需要积极引入人才,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检验人员的福利待遇,减少人才流失。对于新入职的检验人员,还需要加强专业培训。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各单位需要重视技术培训工作,熟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树立质量意识,确保各项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工作中需要做好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且要注意各项数据的标准,从而提高检验报告的科学性。
4.3 选择合理的检测技术
目前,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可使用的检测技术较多,可根据不同的原理与特征进行样品组分定性定量分析,且不同的技术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检测技术。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加上种植期间使用各种农药,因此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高效、安全、准确性高的检验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
4.4 做好样品前处理工作
检验人员需要做好样品前处理工作,确保后续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尤其是在样品采集环节,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做好样品质量管理,合理储存与运输,避免由于采样、储存、运输不合理,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下降。检验部门需要派遣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进行样本采集,制定科学的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合理使用质控样品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要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减少各种因素引起农药残留检测检测精度下降。
4.5 加强实验室管理
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需要加强实验室管理,尤其是环境与设备管理。例如,做好实验室的通风管理,加强空气消毒,合理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减少设备噪音,避免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检验人员需要做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检查设备的完整性与性能状况,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尽早排查设备故障,从而确保设备的合理使用。对于实验室使用的试剂,需要做好有效期、性能的检验,做好分类管理,避免出现拿错试剂的情况。此外还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对库存的实际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及时更新、处理过期试剂,确保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4.6 加强检验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需要根据农药残留检测的实际情况,加强质量控制,分析农药残留检测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好防控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需要结合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采取平行样本、空白对照、标准样本对照等质控措施,减少检测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检验人员在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记录,做好签字确认,落实责任制,从而确保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检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在检测报告中注明相关信息,尤其是抽样单、任务单、检测数据等信息,从而确保满足各部门使用的规范。
5 结语
农产品质量关系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因此政府应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认知水平;同时积极推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避免农药残留引起的各种健康问题。但从实际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开展来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