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探究
2023-07-31冯文
冯 文
(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江西 吉安 343000)
0 前 言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当前更加重视了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水平,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土地资源不均,则也造成了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很难以提升,并且生态农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较差、程度偏低等问题,因此根据既有研究资料结合吉安市下辖的永安县与永新县水土流失治理为研究基点,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与论述。
1 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耦合协调性内涵
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耦合协调性所指内容极为广泛,其中治理效益又分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单项效益、整体效益、近期效益、长期效益,有三大类型,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加大对其的研究能够提高保水保土工作的实效性,调节地方的农业生产发展结构,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效益提升且能与农业发展水平相协调。具体的实施内容及内涵定义可参考表1[1]。
表1 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耦合协调性主要研究内容
2 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方法
2.1 具体研究过程
2.1.1 指标权重的建立
根据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以及永安县的相关研究资料,针对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以及生态农业发展耦合协调性的分析,建立了以生态、经济、社会为基础的复合性指标体系与权重框架,重点对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考察,并且依照既有研究资料通过Cobb-Douglas(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要素投入以及产出水平两大方面进行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研究,具体建设内容参考表2[2]。
表2 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其中为能够正确的判断权重赋值,则建立了两种赋权方式,一种是主观赋权法另一种则是客观赋权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性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因此为保证赋值的客观性,则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和CPA(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算。最终所得到大的公式(1)为:
(1)
式中:w(j)用于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种赋权方式所得到的权数,而θi则为归化处理以后所得到的综合权重值,其中j=1,2,3……k;i=1,2,3……m。根据基准层权重值,做好客观权重值、主观权重值以及综合权重值的计算与比对便可清晰观测出地区内主要的影响因素。
2.1.2 协调度的测定
耦合协调度的测定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体系或运动方式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当前主要应用于土地与城市化耦合、经济与资源耦合以及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之中,基于该方法的评定优势性,则利用此种方法对文章所研究的两个体系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物理学容量耦合相关模型,最终所建立的量化处理公式(2)如下所示:
(2)
式中分别表现了两个子系统(其中包含了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耦合性综合评价的函数公式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的综合评价公式),其中k作为调节系统,因此k=2,而g(y)与f(x)则为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当耦合度越大时,两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的作用就越大,并且两个子系统均是动态演变的过程,存在极大的交错性与非均衡性,因此根据所引入的协调度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公式,推断出了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事实证明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地方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并有利于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协调度越大时则证明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也就越好。文章根据既有的文献内容,利用均匀分布函数计算法和中值计算法,分别对两个系统的协调度以及耦合度等级进行了划分,具体内容可参考表3[3]。
表3 耦合与协调度发展阶段参考标准一览
2.1.3 双变量控制自相关模型
在研究过程中对双变量控制自相关模型的研究,能够反映出永安县以及永安县的某一地理现象与属性值,是否与邻近区域之内的地理现象或属性值有关联,能够帮助工作人员从总体空间布局和局部空间分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是否存在聚集性特征的问题,加大分异热点的研究,其中分别利用了LISA聚类图法关联性空间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公式以及全局空间自相关公式关联性空间分布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当计算数值为正值,则证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如数值与1越相近,则导表空间的聚集性较为明显,当出现负值时,同理则说明空间之间的差异性越大。
2.2 具体内容分析
2.2.1 现阶段状况分析
根据我国《关于开展升天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对永丰县以及永安县进行了水土流失治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先级评估组合分析架构。在调研之中发现,当前该地区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例如:人为过失导致山火出现,燃烧区域则出现了大面积的图斑,部分村民虽自行在燃烧部位进行了种植,但仍治理难度较大。在开垦种植区域由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导致常年多雨,开垦区域土地由于受到雨季和路面性质的影响导致人们行动不便,而排水沟也多为土质,土体较为松散,导致在径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水土流失现象。
并且地方的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经常在小流域内投放垃圾,导致水土出现了大面积的污染,这均为治理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在研究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效益与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度波动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与地方的农业生产水平滞后也有着较强的关联性,虽在短时间之内没有较大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逐步累积,也会使得耦合度变大。
地方政府在近几年虽加大了农业生产投入,但部分地区的聚集性特征仍然较为明显,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部分欠发达地区未能形成系统性与标准化的农业发展和生产体系,进而使得耦合无法均衡并且发展较为缓慢。在协调程度方面,与江西省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2.2.2 对未来发展建议
在未来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水土流失治理,都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的破坏,地方政府应加大此方面工作的宣传,并要提高监管力度,建立具有长效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对未能通过验收的生产建设项目,则要立案查处[4]。
其次,水利部门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的同时,也要建立动态的监测机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江西省境内的轻度水土流失严重,并与农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为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各部门之间要加大协调水平,例如:联合农机监理部门,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宣传力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科研创新项目,改善当前的农业生产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和人们在种植田中行动不便的问题出现,并总结出一套具有南方红壤区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以此不断推动地方农业水平以及经济的发展。
另当前国家对于相关治理与农业发展问题也十分重视,为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江西省水利厅也要与相关部门加大合作,从而编制良好的水土保持与农业发展工作指导方针,按照通俗易懂、简练实用、操作性强的原则积极落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力度。
为能够保持良好的耦合发展态势,则要依照地区特点,坚持少种多收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种植特点,从而突出地域特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匹配方案的制定,加大资本投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免税降费等举措,从而突破地方协调发展瓶颈,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系统与生态农业产业链之间的积极互动,形成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格局。
3 结 语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地方土地资源的保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通过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协同发展的方式,能够建立全面、系统化的配套水系工程,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优化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保证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为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实现地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