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地区部分人群下颌正中舌侧管解剖特点

2023-07-30于鸿滨王晶莹钱石兵娄慧全李昌全欧阳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3年7期
关键词:单支下颌骨下颌

于鸿滨,王晶莹,钱石兵,娄慧全,李昌全,欧阳骞*

(1.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口腔科,云南 昆明 650051;2.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云南 昆明 650228;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云南 昆明 650032)

下颌骨前部是牙齿种植修复的理想区域,但存在发生神经损伤和口底血肿等并发症风险[1-3],可能与此区域解剖特点有关:下颌切牙神经呈管网化结构走行于下颌前牙区,且下颌正中舌侧管从下颌骨正中联合处舌侧骨面进入下颌骨体内[4]。目前关于下颌正中舌侧管的影像学研究较少,更少见不同民族间的对比研究。本研究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观察云南地区部分人群下颌正中舌侧管的解剖特点及其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7月1 103例于昆明市延安医院就诊患者的下颌CBCT资料,男466例、女637例;年龄5~92岁、平均(36.4±17.4)岁;其中0~18岁123例、19~40岁603例、41~60岁264例、>60岁113例;汉族900例,纳西族57例(长期居住在丽江地区且上溯三代以内均为纳西族),其他民族146例。纳入标准:①下颌CBCT资料完整,且清晰显示下颌正中舌侧管、下颌管分支等解剖结构;②下颌无金属修复体伪影;③观测区域无下颌骨病变或手术史;④观测区域无明显牙周疾患、牙列不齐或严重错颌畸形。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KaVo iCAT &3D eXam、KaVo iCAT 17-19全数字化口腔CBCT机进行全颌扫描,设备内置eXam Vision诊断软件和In Vivo Dental 5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软件。

嘱患者端坐、放松,以光束进行定位,保证检查时头部均处于相同位置;固定头部,使面部正中矢状面与地面垂直、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上下颌牙齿保持在牙尖交错位,投照视野含眶下缘至颏体部下缘;扫描视野6 cm×13 cm,涵盖上下颌全牙列及完整上下颌牙槽骨;参数:球管电压120 kV、电流5 mA、扫描时间8.9 s、层厚0.125 mm,像素0.25 mm×0.25 mm×0.25 mm。

1.3 分析图像 将原始数据转化为DICOM格式并导入In Vivo Dental 5软件,读取矢状截面、冠状截面、水平截面、任意截面及曲面断层等不同截面图像,将下颌骨正中联合处舌侧骨面显示的进入下颌骨体内的管道判定为下颌正中舌侧管(图1),记录以下参数:①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统计每例检出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即单支、双支或≥3支;②将下颌正中舌侧管形态分为直型、非直型,存在多支时,其中任意支为非直型则判定该例为非直型;③将下颌正中舌侧管走行方向分为自上向下、自下向上、近似平行及无明确方向,下颌正中舌侧管与眶耳平面(即地平面)近似平行时判定为近似平行,其走行方向为曲线时判定为无明确方向;存在多支时,如其大致走行方向一致,则依据其走行方向归类,如其大致走行方向不一致,则判定为无明确方向。见图2~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以Pearson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103例CBCT示624例单支、318例双支、161例≥3支下颌正中舌侧管;其中72例下颌正中舌侧管呈直型、1 031例呈非直型;418例下颌正中舌侧管走行自上向下、277例自下向上、12例近似平行走行,396例无明确方向。

2.1 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形态及走行方向 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及走行方向在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民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下颌正中舌侧管形态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和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CBCT所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形态及走行方向(n=1 103)

2.2 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形态及走行方向的关系 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形态及走行方向相互之间存在影响(P均<0.001),见表2、3。

表2 不同数量下颌正中舌侧管间形态比较(n=1 103)

表3 不同数量、形态下颌正中舌侧管走行方向比较(n=1 103)

3 讨论

下颌舌侧正中孔及舌侧副孔内有血管束穿行,其所通过的骨性管道即为下颌正中舌侧管和下颌舌侧副管[5-6]。下颌正中舌侧管常见于下颌舌骨肌上方舌下间隙,而下颌舌侧副管位置变异较大[7-10]。下颌前牙区牙齿种植手术中损伤下颌正中舌侧管将增加术中出血风险。目前关于下颌正中舌侧管的研究较少,且样本量不足,导致不同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技术的发展使影像学设备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得到显著提升,现已能显示下颌正中舌侧管、下颌舌侧副管、下颌切牙管和下牙槽管前环等下颌骨前牙区解剖结构[11-12]。CBCT图像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能提供三维信息,已成为口腔颌面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13]。既往研究[12-16]发现,CBCT能于多数接受全颌检查者显示下颌正中舌侧管,且后者数量、走行及形态等存在一定年龄、性别及民族等特异性。AOUN 等[12]对90例黎巴嫩人行全颌CBCT,于其中93.33%(84/90)可见下颌正中舌侧管;KIM等[14]以CBCT对187名韩国人行全颌检查,于其中58.82%(110/187)检出下颌正中舌侧管,且认为下颌正中舌侧管直径>1 mm将增加牙齿种植手术出血风险。一项针对我国北方人群的研究[15]结果显示,307名CBCT检出下颌正中舌侧管者中,169名存在单支、124名可见双支、14名检出≥3支下颌正中舌侧管,且多数下颌正中舌侧管与下颌切牙管相通。ZHANG等[16]在299名我国东南地区人群中的297名中(297/299,99.33%)检出下颌正中舌侧管,平均直径为(0.65±0.19)mm,且认为下颌正中舌侧管直径与个体年龄相关。

图3 下颌矢状位CBCT图示不同形态下颌正中舌侧管(箭) A.直型; B.非直型 图4 下颌矢状位CBCT图示不同走行方向的下颌正中舌侧管 A.自上向下; B.自下向上; C.近似平行; D.无明确方向

本研究分析云南地区部分人群的下颌正中舌侧管的解剖特点,纳入人群中包括汉族及以纳西族为主的少数民族,CBCT于其中绝大多数检出下颌正中舌侧管;1 103例CBCT清晰显示下颌正中舌侧管解剖结构,其中56.57%(624/1 103)存在单支、28.83%(318/1 103)见双支、14.60%(161/1 103)见≥3支。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本组下颌正中舌侧管数量无明显性别、年龄差异,但汉族受检者≥2支者相对较多,而少数民族以单支更多;下颌正中舌侧管多呈非直型(1 031/1 103,93.47%),直型仅占6.53%(72/1 103)且仅见于存在单支和双支者;随年龄增长,下颌正中舌侧管形态更趋向于非直型,即更加不规则及复杂化;汉族人群趋向于非直型,少数民族趋向于直型。走行方向上,下颌正中舌侧管多呈自上向下[37.90%(418/1 103)]或无明确方向[35.90%(396/1 103)];汉族人群多无明确方向,且舌侧管数量越多,走行方向越不明确;相比非直型,直型走行方向较为明确。

综上,云南地区部分人群下颌正中舌侧管多呈单支、非直型、自上向下走行或无明确方向,且在不同年龄及民族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均来自同一地区,有待后续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单支下颌骨下颌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沁水盆地煤层气单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探讨与实践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雅丽洁极密?BB霜以“套盒产品”亮相美博会
有礼貌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并发症分析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