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估值高企VS业绩现实
2023-07-30叶燕谟
叶燕谟
7月12日,荣耀手机发布旗下最新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2,铰链的轴盖部分首次采用钛合金3D打印工艺,宽度相较于铝合金材质降低27%,强度却提升150%,全新完美的平衡了轻薄与可靠性。根据浙商证券研报,目前钛合金轴盖的材料成本30元左右,加工成本在200-300元。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钛合金卷轴量产进一步规模化、良率进一步提高,带来边际成本下降,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
7月18日,知名果链分析师郭明錤发布报告称,CNC(数控机床)在苹果开始采用后快速成长,3D打印有可能会复制此成功故事,且苹果公司正在积极部署使用3D打印技术,预计2023年下半年新款Apple Watch Ultra的部分钛金属机构件将采用3D打印技术。
加之天风证券等券商也针对3D打印行业出具研报,看好未来发展前景,相关3D打印概念股自7月中旬以来表现非常活跃。
根据3D打印板块整体行情,本轮拉升从7月11日开始,持续上行至7月18日,整体上行幅度超4%。随后,板块遭遇集体回调,截至7月25日收盘,3D打印板块回撤幅度超3.78%。
从个股表现来看,铂力特自7月12日111.75元/股快速上行至18日的高点137.48元/股,此后快速回调,25日以122.27元/股收盘;有研粉材7月14日收盘36.17元/股,17日涨幅超11%,截至25日收盘价38.90元/股;光韵达7月13日开盘7.77元/股,持续上行至17日的最高点9.15元/股,累计涨幅超17.76%,其后亦迅速回撤,25日收盘价为7.67元/股。
行业估值不断推高
截至2023年7月25日,A股市场3D打印概念股PE(TTM)中位数为38倍,而一年前相应中位数为29倍,共有7家3D打印概念企业PE(TTM)超过200倍、9家超过100倍,例如华中数控PE(TTM)达458倍,铂力特也超234倍。从市销率来看,同日A股3D打印概念股PS(TTM)中位数为3.38倍,平均数为6.38倍,PS(TTM)超过10倍的有13家企业,超过20倍的有3家企业。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区别于传统减材制造,它通过对模型数字化立体扫描、分层处理,借助于类似打印机的数字化制造设备,利用材料不断叠加形成所需的实体模型。3D打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核心硬件和辅助运行系统的供应商;中游以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为主,大多亦提供打印服务业务及原材料供应,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下游主要为3D打印服务对象,3D打印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以工业级应用为主。
那些横跨上下游的老牌美股企业,估值却远低于A股。
Stratasys、3D System等3D打印巨头在早期引领了产业的发展,已经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认知度。根据东方财富的证券研究,Stratasys、3D System、Desktop Metal的2022年营收分别为6.51亿美元、5.38亿美元、2.09亿美元,截至2023年4月3日的市值分别为11.14亿美元、14.06亿美元、7.33亿美元,市销率估算为1.71倍、2.61倍、3.51倍,明显低于A股3D打印概念股的估值。
其实美股的3D打印概念股也曾有过高光时刻,Stratasys、3D System等巨头在2012-2014年间经历过一次股价过山车。
2012年年初,3D System的股价仅仅4.80美元/股,经过两年左右的市场追捧,股价一路飙升。2014年年初,3D System的股价触达天花板97.28美元/股,PS(TTM)超过315倍。
2011年下半年,Stratasys股价低至17.88美元/股。受益于美股市场的炒作,接下来的两年内股价持续上涨。2014年年初,Stratasys股价触顶138.10美元/股,上涨幅度超672.37%。
2014年上半年开始,两巨头股价持续下挫。到2015年年底,3D System股价跌至8.69美元/股,较2014年年初已跌去91.07%;作为难兄难弟的Stratasys,股价也一蹶不振,2016年年初Stratasys最低跌至14.48美元/股,较2014年初138.10美元/股也跌去了89.51%。
此后,Stratasys、3D System等与3D打印相关的美股便持续底部震荡至今。
此外,Stratasys、3D System等老牌3D打印巨头也正面临业绩上的压力,基本上处于持续亏损状态:Stratasys在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5.21亿美元、6.07亿美元、6.51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4.40亿美元、-0.63亿美元、-0.29亿美元;3D System在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5.57亿美元、6.16亿美元、5.38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5亿美元、3.22亿美元、-1.23亿美元。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个股业绩原地踏步
全球市场持续扩张。根据美国Wohlers Associates的数据,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分别达到127.58亿美元、152.44亿美元和180.34亿美元,同比增长7.51%、19.50%和18.30%。2012-2022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Wohlers Associates预计2025年和2030年全球增材制造收入规模将分别达到298亿美元和853亿美元。
聚焦国内,Wohlers Associates数据显示,从增材制造设备安装量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约10.6%,位列世界第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为260亿元,同比增速25%,相较2018年产業规模实现翻倍。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国内3D打印市场规模达320亿元。亿渡数据预计2026年国内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101.9亿元,2022-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2%。
相较于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A股3D打印企业的业绩不够亮眼。
A股61家3D打印概念股,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总营收分别为2413.67亿元、2979.60亿元、2977.08亿元、642.15亿元,同比变动率分别为13.37%、23.45%、0.08%、-3.67%。2020-2022年总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06%。
净利润上,A股61家3D打印概念股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之和分别为110.87亿元、100.49亿元、122.70亿元、23.73亿元,同比变动率分别为9.17%、-9.36%、22.10%、-36.04%。2020-2022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0%。
可以看出,无论是总营收还是净利润,A股61家3D打印概念股增速均远低于市场规模增长。2023年一季度,行业甚至出现营收、净利润规模双双下滑的情况。
從下游需求来看,航空航天是3D打印最大的应用领域,相比于传统铸造锻造,3D打印一是可以节省大量原材料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可以一体化成形,大幅提升可靠性。因此,作为对零部件“六性”要求极高的航空航天业,成为3D打印的重点需求领域。根据统计数据,全球2021年航空航天业应用占比达到16.8% 。
但中国的应用情况与全球整体情况还略有差异。中国3D打印的工业级应用占比在65%至70%左右,工业级应用中航空航天是主要领域,但占据了工业级应用的58%左右(含相关工业机械),占全部应用的40%左右。所以,中国目前3D打印的应用市场更加集中于航空航天领域。
但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内需求增长正在放缓。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指出:“参考全球3D打印应用领域结构的变化趋势,中国3D打印的工业级应用已经进入到产业化阶段的临界点,民用领域的工业级应用前景广阔。从应用领域的分布结构判断,航空航天因其起步早、需求量大、资源集中度高等特性一直占据首位,但绝对数值上有所下降。”
加上航空航天领域通常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且迭代更新较为缓慢,这也为国内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未来应用前景和市场规模蒙上了一层面纱。
从目前来看,国内主要涉及航空航天领域的3D打印企业主要有铂力特、华曙高科。
铂力特2022年航空航天行业营收6.38亿元,占总营收的69.50%,较2021年同比增长101.71%;海外地区销售0.23亿元,占总营收的2.51%,较2021年同比增长213.61%。但2023年一季度铂力特陷入亏损,铂力特一季度营收2.77亿元,净利润-3896万元。
华曙高科2022年上半年航空航天行业营收0.56亿元,占总营收的35.91%,境外收入0.82亿元,占总营收的46.59%。2023年一季度华曙高科营收1.01亿元,归母净利润2046万元,同比增长10.15%,增速也略显放缓姿态。
下游的航空航天需求尚且无法看得十分明确,行业头部企业盈利增速也在放缓,行业整体业绩原地踏步,市场需要进一步反思给予3D打印企业过高估值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