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策略探讨

2023-07-30杨振武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5期

杨振武

摘 要 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是数千年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遗产。如何将农业文化遗产引入大众视野、完善文化活化利用措施、激发文化魅力、创造经济价值,是众多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了深入挖掘凤凰单丛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了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思路及路径。

关键词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22

2021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同时,也将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活化利用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于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是产生于历史时期并延续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景观、知识与技术、生物多样性、农耕文化及遗产地居民构成了完整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项目。2012年,我国率先开展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ational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NIAHS)的发掘和保护工作。2016年,“农业文化遗产普查”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我国由此开启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潮。发掘和保护好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农村环境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农业科技开发等方面都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2006年以来,我国核心期刊开始报道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但方等学者运用CiteSpace软件梳理了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提出了探索、应用和扩展三个阶段,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1]。邓淑红等学者从生态经济学视角探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特征,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复合型、系统性、多功能性和多重价值[2]。刘某承等学者认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乡村振兴所需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指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3]。何思源等学者認为,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活的”系统,是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形成的,应当尊重其特点,采取动态保护的思路,动态保护途径主要包括旅游开发、生态农产品开发、产业融合发展[4]。焦雯珺等学者指出遗产地必须探索动态保护途径,如生态农产品开发、可持续旅游开发、产业融合发展等,并建立多方参与、生态补偿、文化保护、监测评估等保护机制[5]。

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吴必虎提出,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同时,需要恢复传统村落的经济功能、经济生产关系[6]。徐进亮将经济效益纳入到建筑遗产活化利用考虑范畴,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方法[7]。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离不开生态和产业,农业文化遗产位于农村地区,生态特征是其主要特点,也离不开产业的发展。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提出,指明了产业和生态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其目的是系统揭示和重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和全面富裕社会建设进程[8]。李敏瑞等指出,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9]。常谕等指出,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其具有的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蕴含着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10]。

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是潮州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潮州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广泛流传于潮汕地区,并传播至东南亚华人文化圈中。基于生态文明视域,深入挖掘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资源,加强潮州单丛茶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进行活化利用研究,无论对于农村产业振兴、文旅融合、技艺传承还是对于增强品牌建设、促进茶农增收都是很好的政策抓手,也是加大国际宣传的务实之举,更是落实总书记“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重要指示,加强“文化潮州、绿色潮州”建设的重要举措。

1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简介

凤凰单丛茶文化离不开凤凰单丛茶。凤凰单丛茶既是传统名茶,又是历史名茶,其特异而优良的品质,得到茶叶界及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赞美。2014年,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依托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成为我国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地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种植面积0.4万hm2。凤凰单丛茶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有500多年种植历史。农业文化遗产地现有200年树龄以上的古茶树3 600多株,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上中高山区域。凤凰单丛茶是珍稀的种质资源,以黄枝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桂花香、杏仁香、桃仁香、肉桂香、姜花香、茉莉香等十大香型为主。单丛茶的名称来自“单株采摘、单株制作”的模式,茶农通过嫁接技术,进行无性繁殖,保持茶叶品质。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和功能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在进行活化利用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生态资源禀赋开发与多产业的融合发展。

1.1  生态特征

作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具有农业遗产的基本特征——生态性。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中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植物、森林、山地、河流等资源要素,单丛茶文化中茶业种植总体上呈现出“森林—茶园—村落—农田—河流—森林”的分布格局。

1.2  历史特征

凤凰单丛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凤凰单丛茶是历史名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其起源可追溯到宋代。据传,南宋末代皇帝赵昺逃难至凤凰山时,口渴难耐,一凤凰口衔茶叶与宋帝,嚼后生津止渴,至此,此地后人广泛栽种,制作凤凰单丛茶。另一说法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昺逃難至凤凰山,畲族山民闻讯,煎茶煮水以迎,所用之茶即为凤凰单丛茶,又称“宋茶”。明代,乌龙茶制作工艺逐渐形成;清代,单丛茶工艺已经形成,闻名国内。据《中国名茶志》记载,“清嘉庆十五年,凤凰水仙茶已是清时全国24种主要名茶之一”。《海阳县志》载:“凤凰山有峰曰乌岽,产鸟喙茶,其香能清肺膈。

1.3  文化特征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兼具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是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部的农业文化的重要体系,承载着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的精神信仰,与发源于凤凰山的畲族文化一脉相承,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形成正面影响。

1.4  功能特征

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具有鲜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其经济功能表现在,凤凰镇当地居民以种植单丛茶谋生,维持生计,单丛茶是当地的主导产业。社会功能表现在,单丛茶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与旅游业、加工业进行了融合对接,拓展了农业功能,增加就业,拓宽致富门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社会和谐。

2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2.1.1  政府重视,统筹规划配置资源

作为地方的管理者,可以有效对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将农业、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1)在农业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及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14年就积极推进单丛茶进入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名录,加以保护。2)为了将单丛茶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展示,在凤凰镇建立了“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融合华侨文化推广单丛茶文化,令当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有了载体及综合展示空间,能够对农业文化遗产加以利用。3)搭建了各种农业文化遗产与企业、农业文化遗产与景区、农业文化遗产与活动合作的平台。

2.1.2  文化融合,活化利用保护传承

潮州市不断推进单丛茶文化和旅游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做好保护传承。1)围绕单丛茶特色产业发展,凤凰镇推动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用好农遗文化禀赋,串联人文景观,坚持品牌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双向发力。2)发挥侨乡优势,沿着潮汕华侨的历史足迹,将凤凰单丛打造成全球化的农产品品牌。3)积极挖掘畲族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点,在石古坪村搭建山顶观景台和台阶,通过单丛茶产业的发展激发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将畲族民族文化和茶文化融合起来,积极传承单丛茶文化顺理成章成为生活日常。

2.1.3  注重宣传,研学教育加以推广

潮州市积极开展各种研学教育,注重宣传,推广凤凰单丛茶文化。1)举办多项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选拔活动,单丛茶研学活动等,自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2021年开馆以来,游客络绎,已接待游客超10 000人次、研学团队50多批次。2)充分利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发挥良好生态条件和深厚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探索以休闲、康养、科普、研学、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业态,注重品牌推广,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1.4  形成“遗产+产业+旅游”的活化利用模式

在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的活化利用模式中,产业的功能比较突出,可以归结为“遗产+产业+旅游”的活化利用模式(见图1)。遗产即单丛茶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广东潮安单丛茶文化系统这一农业文化遗产品牌,进行遗产保护传承,加以活化利用;产业即单丛茶产业,打造凤凰单丛茶品牌;旅游即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发展旅游业。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依托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包括传统技艺、茶文化、茶产业等。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其本身的物质载体已经通过茶产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将单丛茶文化推向市场,并发展旅游活动,呈现出良性运作的局面。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政策性资金成效不高

在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的保护及旅游活化利用中,存在最主要的难点还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统筹规划配置资源,一些建设项目还是需要依靠企业和社会力量,由于政府出资建设或者帮扶能力非常有限,政府资金难以面面俱到,这会在一定层面上阻碍整体进程,活化利用难见成效。

2.2.2  资源上整合力度不够

在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的保护及旅游活化利用中,缺乏资源上的整合,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大多是企业各自独立运作发展,势单力薄,或有个别企业自行建立合作,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也刚起步不久,但资源整合效果甚佳。

2.2.3  产业上发展动力不足

在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的保护及旅游活化利用中,产业上文化发展动力不足。潮州单丛茶产业快速发展,但是文化作为推动单丛茶产业的推力不足,做过多方面尝试和努力,但是效果不甚理想,难以在文化上找到产业突破口。

3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思路与路径

3.1  思路

通过对太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和功能等特征,与生态和产业紧密相关,其发展思路也离不开生态和产业。因此,基于生态、历史、文化和功能等特征,提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带动下的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活化利用的思路(见图2)。1)对于生态和功能特征,要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发展生态经济,进行模式创新,实现绿色发展。2)对于历史和文化特征,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部分,进行保护传承,加以利用,延续农耕文明;另一方面要推动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技术升级来加强文化宣传推广。

3.2  路径

结合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将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具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特色的文化活化利用路径。

3.2.1  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延续农耕文明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要加强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充分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1)认识到凤凰单丛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财富,必须十分珍惜并用心保护。2)将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农业、现代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智慧茶园的建设,提高单丛茶生产加工技术,保证品质,打造現代农业发展方向。3)对于单丛茶文化的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面临的“不可持续”问题,必须下大决心给予保护,建设博物馆,选拔遗产传承人,开展研学活动等等。

3.2.2  融合发展,技术升级加强宣传推广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离不开文化的融合发展。根据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主体、物质载体和特征,分为以下几种:1)“遗产+展示空间”,进行凤凰单丛茶文化空间及景观的改造升级,在遗产地建设一些博物馆或展览馆等文化展示空间,突出凤凰单丛茶文化主题和中心,通过空间的修饰、配套文化景观体现和烘托单丛茶文化氛围。2)“遗产+数字技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动态的实景展示、数字化展示和互动展示等新技术新方法,最佳效果给观众以共鸣和诠释单丛茶文化。3)“遗产+研学教育”,对单丛茶文化“教”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升级,使单丛茶文化课程深度化、趣味化、专业化,开展相关的夏令营、亲子游研学活动,互动中提升对单丛茶文化的认识,实现文化活化利用。

3.2.3  生态经济,模式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潮州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离不开生态经济,必须贯穿绿色化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进行模式创新,技术革新实现生态化,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解决产业和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的问题,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自然优势,实现绿色发展。1)注重生态保护,由政府提供生态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构建奖惩机制,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2)加强生态茶园建设,防止过度开放,保护产业产地生态平衡,促进产业和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进行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3)创新绿色发展模式,颁布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但方,王堃翯,但欢,等.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22(5):108-118.

[2]   邓淑红,李娜娜,刘龙龙.浅析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J].辽宁农业科学,2019(6):49-51.

[3]   刘某承,苏伯儒,闵庆文,等.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4):551-558.

[4]   HE S Y, LI H Y, MIN Q W. Is GIAHS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to Promote Agrosystem Conservation? A Rural Community's Perceptions[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0,11(1):77-86.

[5]   焦雯珺,崔文超,闵庆文,等.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综述[J].资源科学,2021,43(4):823-837.

[6]   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会科学家,2016(2):7-9.

[7]   徐进亮.基于经济学思维的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探讨[J].东南文化,2020(2):13-20.

[8]   谷树忠.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理论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0):8-14.

[9]   李敏瑞,张昊冉.持续推进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振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4):31-37.

[10] 常谕,孙业红,杨海龙,等.农户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的旅游价值实现路径——以广东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J].资源科学,2023,45(2):428-440.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