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航空退市

2023-07-30赵越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航司民航业B股

赵越

号称国内最“硬核”航空公司的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航空),退市了。2023年7月7日,山东航空结束了在B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随后在7月10日被正式摘牌。

近年来,山东航空因飞行员敢于挑战恶劣天气等特点而闻名,其“战斗机”式驾驶风格得到不少旅客的认可和喜爱。山东航空还曾为此发布声明,称部分网友、自媒体发布传播以“闪电航空”“硬核山航”“中国俄航”为标签的有关内容,有的属于偏爱,有的只是“调侃”,部分偏离客观情况,恐致公众对航空安全和航班运行的严肃性、严谨性产生认知偏差。

与过去几年因“硬核”、不晚点而声名鹊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航空近年来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成立于1994年、2000年在深交所B股正式上市交易的山东航空,退市的直接原因是2022年度审计期末净资产为-78.07亿元,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9.3.1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被迫退市。

众所周知,疫情对民航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今年5月,国家民航局发布的《2022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22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5171.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9%。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4985.2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3.1%。

山东航空自然无法幸免。最近三年,山东航空持续亏损,2020年亏损23.82亿元;2021年亏损18.14亿元;2022年,营收77.19亿元,亏损则达到了 69.07亿元,甚至接近营收额。这三年,山东航空合计亏损111.03亿元。

截至2022年底,山东航空净资產为-78.0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24.93%。最新数据则显示,2023年一季度,山东航空总资产307.7亿元,总负债390.67亿元。

实际上,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上半年,山东航空已经出现亏损。资深民航分析师、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綦琦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除了疫情冲击和油价暴涨这些行业共性原因,航线原因同样不可忽视。“由于山东地理位置特点,京沪高铁开通后,将北京到济南、青岛等城市间的通达时间控制在1.5小时和3小时左右,高铁极强的替代性展露无遗。”有交通行业专家指出,高铁网络直接冲击民航800公里以下的市场,对800~1000公里的市场,也会产生一定替代。

此外,国际航线的缺乏也对其经营产生较大影响。资深航空分析师林智杰认为,疫情期间,国际客货运航线是航空公司的“救命稻草”,山东航空只保留了一条国际客运航线,扭亏难度相对其他公司更大 。

在退市之前,由于经营状况,山东航空已被中国国航收购,成为其子公司。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国内的“三大航”(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地方航司的抗风险能力较差,疫情和油价的上涨对其影响也更为深远。因此,民航业的整合也在加速。

林智杰认为,相对于“三大航”,中型地方航空在疫情期间确实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三大航相比,资本实力有不小的差距。”林智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相比“三大航”上市的A股,此前山东航空所在的B股,融资能力有一定局限。甚至有业内人士分析,鉴于B股的融资能力,从B股退市对山东航空而言,未必是坏事。

事实上,疫情前后,受制于自身能力,不少地方航司受到了较大冲击,“卖身自救”的不在少数。早在2019年,许多地方中小航司就开始酝酿重组。比如,青岛航空、奥凯航空、红土航空等公司都发生了股东变更,且变更对象多以国资为主。2020年,疫情暴发后,民航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小航司的重组不断加速。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退市后的山东航空,未来更多作为中国国航子公司而存在,当然“经营风格也更偏向于国航”。

猜你喜欢

航司民航业B股
NOAA联合航司推出温室气体追踪新技术 可测量飞机飞行途中温室气体
“随心飞”变“闹心飞”,薅羊毛套路有多深?
更正说明
黑票代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
B股猝死
转型发展时期中国民航业管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