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

2023-07-29袁梦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国际化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彰显职业教育中国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近三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基于56所“双高”校国际化建设情况,分析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完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搭建多元平台、打造中国职教国际品牌等方式,综合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国际影响力;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009-04

随着《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1](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出台,“双高计划”全面启动。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十项重点发展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在目标和导向的框架下,制定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国际化发展策略迫在眉睫。

一、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呈多样化和动态化的特征。一些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化的维度整合到高校教学、研究以及服务功能中的过程[2];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要素和指标的分析来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主要包括国际化的政策、组织结构和支持系统、教学国际化、科研与合作、国际化的合作与联盟及中外合作办学六个方面[3]。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国际化是“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也是促进职教改革、服务产业升级和适应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抓手。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等职业教育虽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国际化的相关研究表明,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其自身学术及科研属性,国际化水平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较高;而高职院校因在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区别还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教育国际化在具备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性。

一般来说,高职教育国际化会综合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主要包括了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师资队伍、办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国际化,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平台共建与合作等[4]。

二、高职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

“双高计划”中关于国际化提升的举措中明确指出: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促进人文交流、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等。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所包含的“国际影响表”(见表1),作为一个量化评价媒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资源输出、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能较好地反映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其指标针对学生、教师、专业、课程等不同对象、不同维度综合考量了高职院校与国(境)外交流合作及影响力情况,但以量化数据为主和指标备注项呈现,对于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办学理念等内容较难进行客观的衡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发布的“国际影响表”[5],在2018—2021年间发生了一定变化,增加了反映学校国际化水平、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学校专业水平的国(境)外影响力和输出程度以及国际合作的高度与广度相关的指标;在2022年的统计指标中,修改增加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數等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其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三、基于“国际影响表”分析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5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双高”校)国际化建设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双高”校公布的2018—2021年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际影响表”作为主要数据来源,辅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双高”校公开信息等信息数据,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以“双高”校国际化建设现状为切入点,分析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二)“双高”院校国际化建设成效

2020—2022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受到一定阻碍,但“双高”校作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排头兵,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国际交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打破传统,开辟留学生培养“云模式”

2021年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虽与2020年相比同比降幅22.7%,但高职院校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留学生培养“云模式”,积极探索国际课程平台建设,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开展云培训、云论坛等活动,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为留学生“属地化管理”提供支持,推动形成了高职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开放互融、协同发展的新格局[6]。

2.助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为企业“走出去”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技术服务、输送优秀毕业生等方式,为优质产能输出保驾护航。

根据数据统计(见表2),“双高”校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稳中有升,该数据的稳步增长,不仅依托培训项目的数量,也在一定层面反映开设项目的稳定性。其余两组指标总数虽有所下滑,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高职院校仍在为2023年后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积蓄力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从培训与服务指标统计来看,中位数均低于平均值,且差距较大,说明该56所“双高”校在实际项目开展时差距较大。

3.国际化教学资源持续输出,认可度稳步提高

在“国际影响表”中,有三项指标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与标准输出的情况。前两项为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和课程标准数量,这也从正面量化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标准输出的情况。2020—2021年,这两项指标的增幅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标准输出的持续与稳定(见文末表3);第三项是对于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的统计,能够从侧面指出高职院校输出的教学资源与标准与人才培养水平是否能与国际对接,或能否被国际所认可[7]。

(三)“双高”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问题

1.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清晰,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通过对各校教育质量报告中关于国际合作相关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只有少数院校清晰表述了国际化发展目标和战略,大部分院校国际化发展缺乏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发展主线,从而较难梳理系统性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同时,部分院校缺乏对于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深入研究,国际化案例存在打“擦边球”的情况。同时有部分院校将其与管理教学等归于其他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致使国际化工作开展具有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国际交流合作的高效推进。

2.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健全

“国际影响表”的指标涵盖学生、教师、专业、课程、交流合作等多个对象和维度,在对56所“双高”校9个指标数据的统计中,都有“0”的空缺填报项,且个别院校的空缺项达8-9项,而该56所“双高”校作为“双高计划”重点建设对象,对其国际化发展水平有着更高要求,目前尚存在较为明显的发展短板,也表示目前高职院校國际化发展普遍存在不健全的现象(见表4)。

3.缺乏职教品牌与学校特色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模式日渐丰富,涉及留学生培养、师生交流培训、科研合作、合作及涉外办学等多种渠道,但总体的规模相对较小,交流及互换时间较短。在已经搭建的中外合作项目中,“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国际合作平台在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大部门院校仍缺乏类似的建设经验。

四、“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

(一)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完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首先,从宏观层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政策指引,营造国际化发展大环境,但具体的政策落地、项目推进还需要高职院校管理层确定明确的发展理念,制定明晰可实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其次,调动各个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统筹校内国际化发展资源,落实发展任务,对促进高职院校国际化管理体制完善与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

具体来说,一是统筹人事部门资源,在打造中外互聘、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还应创造校内教师国际培训机会,支持教师在国(境)外任职,共享任职任教经验,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

二是统筹教务部门与其他教学单位共同推进本土教学国际化。一方面通过先进国际标准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依托校内优势、特色专业、课程,反向输出,实现本土标准的国际化。

三是统筹其他各部门的综合资源为留学生培养提供养分。营造良好的“留学中国”氛围,持续提升来华留学吸引力;同时,也应进一步健全留学生管理及保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良好的国际口碑。另外,依托政校企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国际科研平台建设路径,提升科研整体水平。

(二)搭建多元平台,综合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平台搭建,援外教育培训平台、国际产教融合平台、国际科技(科研)合作平台等国际化平台的建设,其对拓宽“双高”建设国际化发展路径,综合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有着关键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应拘泥于个别领域、固有模式或层面,应不断扩大覆盖面,从现有较为普遍的学生交流互换、技术服务、教师培训拓宽至标准共建、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改革、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等更多领域,全面提升院校国际竞争力。

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以“走出去”企业为载体,充分了解企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行业国际化标准等,搭乘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列车,搭建多元的国际化发展优质平台。

(三)打造中国职教国际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国际上有许多广泛学习的职教理念,如德国将大学学习与企业培训或实践相融合的“双元制”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澳大利亚的“培训包”,主要用来培训、评估并认可技能的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指南和职业资格;英国的“BTEC”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职业和个人生涯中。

为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要在汲取国际化先进教育理念、标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职教品牌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把握正确政治导向、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应着力凝练本校办学过程中沉淀的优秀文化,结合专业优势、资源条件、办学特色,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错位竞争,保持个性发展。

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其实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优化本国教育资源和要素,依托国内和国际教育市场,走向世界教育舞台的中央。开展国际合作也是优质资源不断引入、成熟资源不断输出的过程。打造中国职教国际品牌,不应机械性地围绕“品牌”层面的创立,而应在遵循职业技术特性的前提下,促使技术人才价值标准达成。

五、結束语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既有框架下的发展过程中,也要不断审视和改进。根据评价指标的不断细化和优化,针对国际化发展的目标、过程、结果进行定期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院校发展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紧跟国家发展步伐,确保国际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际影响表”所呈现的不过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的可量化指标,更深层次的内涵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翔实的发展计划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2023-03-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 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authkey=lca153.

[2]康卉,党杰,蒋涛.“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6):39-42.

[3]邢路路.“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双高”校质量年报数据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2,24(2):99-104.

[4]周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9-11.

[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锦成研究院.2020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6]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7]喻馨锐,王媛.“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基于“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7):38-42.

[8]张慧波.“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1):47-51.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教研课题“双高计划”专项“职教品牌打造与国际影响力建设研究”(SGZX2021-1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梦琦(1991—),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动画技术。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国际化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聚焦港口国际化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