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将进酒》的三种译本看“信、达、雅”

2023-07-29周学喜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将进酒译者译文

周学喜

诗仙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将进酒》则是其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唐天宝年间,此时李白已经年逾五十,仕途理想逐渐走向破灭,常与岑勋、元丹丘等人把酒登高。然而,作者心中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仍然给作者的情绪和心态带来了一定影响,满腹悲愤之情化为诗酒。尽管《将进酒》的篇幅较短,但气势恢宏,多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三百杯”“千金散尽”“万古愁”等,充分彰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壮阔的胸怀。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点,可以用纵横捭阖来形容。

本诗大部分内容为七言,并以三言、五言、十言等辅之,极具节奏感和韵律美。迄今为止,这首诗已经被翻译成不同国家的文字,本文以其中三个译本即许渊冲、龚景浩和赵彦春的英译本为切入点,力求在对比中发现不同译本在“信、达、雅”方面的特点。

一、“信、达、雅”的解读与运用

所谓“信”,是指译者对作品的翻译应当充分尊重原作品的基本含义和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用不同的语言将作品的含义与作者的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但从广义的层面上来分析,遵循“信”这一翻译原则应当做到“全面的信”,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达”和“雅”这两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翻译不仅仅要实现对原作品的完整再现,还需要对原作品的语言结构、表达特点等予以模仿,在考虑翻译基本目的、受众主要需要和译者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翻译工作。

所谓“达”,是整个翻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项要求,需要将原作品作者的意思准确地以不同的语言文字再现出来,让读者能够真正感受作品的风格和韵味。只有遵循“达”这一基本原则,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信”的要求。

所谓“雅”,是对译者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其中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受众的主观感觉方面。相较于“信”或者“达”来说,“雅”没有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更偏重于形式方面,主要目的在于“传情达意”。例如,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语句来说,想要完成完美的翻译,仅遵循“信”的要求远远不够,容易出现译文冗长的问题,不仅让受众难以理解,也会影响译文的美感。但如果选择应用一些较短的句子,既能够将原文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也能够让译文更具美感,富含节奏性和韵律感。

由此可以发现,“信、达、雅”三者对于一个优秀的翻译作品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收获最好的翻译效果。

简言之,“信”关注的是译文对原文意思的忠诚与否,“达”关注的是译文对语言习惯的忠诚与否,需要与原作品的语言习惯相一致,而“雅”则更加关注词句的使用与受众的阅读习惯等。自从“信、达、雅”翻译原则被提出后,得到了翻译界的广泛认可与普遍推崇,成为影响翻译界最深远的理论标准。

就翻译来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化境”的要求,认为翻译工作应当避免牵强附会,而是以流畅的语言与通顺的逻辑展示作品,側重于“雅”。鲁迅先生受严复的翻译理念影响较大,更加重视对原作品的直接展示,侧重于“信”。傅雷先生提出了“神似”的翻译标准,强调应当充分展示原著的情感氛围和情调,侧重于“达”和“雅”两方面内容。

二、《将进酒》三种译本的比较与鉴赏

从诗歌的题目来看,“将进酒”的中文含义为“请喝酒”。就这一题目的翻译来说,三位先生的译文分别为“Invitation to wine”“Drink Your Fill”“Do Drink Wine”。可以说,上述三个译文都准确地复述了原诗的题目,满足了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

本诗开篇便是两组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以两个“君不见”为读者营造了波澜壮阔的江河入海流的景象,以自然现象的恢宏与韶华易逝相对比,反映了人生短暂,这两句诗给读者以气吞山河的感受。对于这两句诗,许先生与龚先生的译文分别是“Do you not see the Yellow River come from the sky”和“Cant you see:The water 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from the sky”。可以说,这两个译文都是对原作品的平淡转述,没有给读者展示壮阔的气势。而赵先生的译文“Dont you espy:The Yellow River surge down from the sky”,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河之水奔流入海的宏伟壮丽。

本诗由悲凉转为狂放的转折点在于“人生得意须尽欢”四句,展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许先生的译文为“When hopes are won,oh! Drink your fill in high delight”,并没有将诗人“及时行乐”的主张表现出来。龚先生与赵先生的译文为“If youre doing well in life,enjoy life”和“Do enjoy life while in prime you run high”忠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就“金樽”这一词,可以发现许、赵两位先生并没有将“金樽”直译出来。从对全诗的理解可以发现,作者并非想要借助“金樽”来展现奢华的生活,这也意味着两位先生的翻译并无不当之处。就“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龚先生将其翻译为“they can always be earned back again”。可以说,这一翻译存在一定不当之处。作者的原意并非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来赚回“千金”,而龚先生的译文过于强调人的努力,这与原作者的想法存在一定差异。而许、赵两位先生的译文分别为“come up”和“turn up again”,与第一种译文相比更加生动传神。

由此可以发现,想要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就应当尽量贴近作者的情感,坚决避免在词句理解上与作者出现偏差,尊重古诗词所具有的朦胧美特点。

“钟鼓馔玉不足贵”两句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权贵的蔑视以及离京的愤懑。许先生的译文“What difference will rare and costly dishes make”将“钟鼓”两字直接省略,这一翻译方法有所不足,难以将当时贵族的奢华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本句诗中,“馔玉”代表着一种物质性享受,而“钟鼓”则代表着一种精神性享受。

本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情感的巅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作者想要借助喝酒来从悲愤情绪中解脱出来的心情。而“万古愁”则成为翻译的重中之重。许、龚两位先生的译文为“the woes ageold”和“all our sorrows, old and new”,都满足了“信”和“达”的要求,但意义不够深刻。赵先生的译文“age-long sore”中“sore”这一单词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作者的悲愤情绪,深化了愁绪的深度。

总的来说,想要真正将原作品的韵味和美感生动地表现出来,就需要同时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但这对于译者来说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活动。不仅要求译者具有较为深厚的翻译基础知识,还需要译者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正式翻译之前应当积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语言风格、情感特点等多方面内容。还应当注意的是,作者在翻译时应当考虑到大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从而为受众欣赏并感受原诗的魅力提供一定便利。

作者简介:甘肃省酒泉市玉门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将进酒译者译文
《将进酒》篆书
将进酒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将进酒》的“三气”
I Like Thinking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