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及策略研究

2023-07-29车丽金

师道 2023年7期
关键词:佛系意识家庭

车丽金

一、“佛系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于2014年的日本杂志中,提法为“佛系男子”。所谓“佛系”指的是一种看淡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缘的人生态度。2017年,佛系文化在中国网络上走红,随即派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少女”“佛系教师”等一系列词语。关于“佛系教师”,罗刚淮认为“他们往往以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形象面世,但这些人实际上没有那么超脱,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集体和工作都漠不关心,只追求自身的闲适自在。”杨习超指出“这类人崇尚与世无争、云淡风轻、平静超脱的生活态度,与我们传统所提倡的奋进、拼搏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本质上反映出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逐渐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甚至透露出他们自我、漠然、狭隘的消极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佛系教师”是指采取无所谓、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等“佛系”态度对待教育工作,缺乏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类教师。

顾名思义,“佛系教师”专业成长则是指“佛系教师”由消极心态转向积极心态,增强奋斗动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质的动态成长过程。“佛系教师”专业成长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从广义上来说,“佛系教师”专业成长又指“佛系教师”的专业发展,侧重于激发教师的内在成长动力,唤醒其成长意识,由此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佛系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困境

(一)个人局限:成长意识薄弱,缺少发展规划

个人条件是决定“佛系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其工作态度、成长意识、发展目标都极大地影响了专业成长的速度和水平。调查发现,有强烈成长意识以及清晰目标的教师,更容易实现专业成长。而“佛系教师”持有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对提升自我兴趣不大。这一类教师大都表现出较为薄弱的专业成长意识,没有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在某种程度上,“佛系教师”薄弱的成长意识和缺位的发展规划阻碍了其专业成长与追求,长久以往,容易安于现状,不愿提升自我。

(二)学校限制:教学工作繁重,成长途径狭窄

从“佛系教师”专业成长的情况来看,学校限制是制约其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不少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工作繁重,教师不仅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还要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导致“佛系教师”承担着巨大的教学压力而无暇顾及自身专业成长;二是成长途径狭窄,面对这种情况,“佛系教师”往往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加上学校多关注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等“硬实力”的提升,忽视了教师专业情意等“软实力”的提升,加速了“佛系教师”陷入专业成长的困境。

(三)家庭束缚:家庭责任牵绊,角色转换不畅

家庭作为教师生活的场所,深刻影响着“佛系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表明,在自我提升方面,女性更容易因为兼顾家庭和工作而陷于困境,被迫放弃发展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在调查中,“佛系教师”大部分为女性教师。她们扮演着妻子、母亲、儿媳等多重角色,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更大,不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照顾小孩和老人,而且还要在家务方面付出更多的劳动。这种高期待的家庭角色与责任严重束缚了她们的专业成长,当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冲突时,“佛系教师”容易被家庭责任牵绊,产生焦虑与迷茫,在工作中呈现出低热情、没干劲的状态。

(四)政策制约:成长机制落后,培训实效性低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佛系教师”的专业成长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教师专业成长机制落后,个体的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佛系教师”用无所谓的态度看待自身专业成长,目前的成长激励手段难以激发“佛系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培训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实效性低,无法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佛系教师”专业成长的应对策略

(一)个人层面: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做好专业成长规划

不断学习、促进专业成长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对于“佛系教师”来说,亟需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及时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成长规划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佛系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不足,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这就需要“佛系教师”转变其“佛系”的工作态度,强化成长意识,做好专业成长规划。

(二)学校层面: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拓宽专业成长渠道

作为“佛系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首先,学校要重视“佛系教师”的专业成长,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不将过多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事物安排给他们,给予“佛系教师”更多成长的空间。其次,学校要拓宽专业成长渠道,为“佛系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平台。例如,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课题研究、同课异构以及科组教研等活动,引导“佛系教师”积极进行专业成长反思,从而促进其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鼓励优秀骨干教师与“佛系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结伴互助,由此帮助“佛系教师”转变“佛系”心态,提升其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聘请专家指导,关注“佛系教师”成长的需求与问题,及时诊断并给出相应建议,推动“佛系教师”自觉走向专业成长,提升专业素质水平。

(三)家庭层面:给予稳定情感支持 ,明确不同角色任务

“佛系教师”扮演着不同角色,使其承担着多种角色期望。在当前“佛系教师”以女教师为主的情况下,家庭对女教师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期待容易与社会对女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角色期待发生冲突。心理学认为,教师人格的健全发展和生命的精彩展开都离不开对教师情感的关注与支持,忽略情感这一深刻维度,教师专业成长容易偏离本心和初衷。为此,家庭要密切关注“佛系教师”的情感并给予其稳定的情感支持,尽可能地减少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之间的矛盾,提升“佛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此外,社会各界应转变传统的女性角色观念,正确看待其家庭与工作不同角色的任务,既鼓励“佛系教师”承担一定的家庭职责,又支持“佛系教师”提升自我,积极为她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帮助,促进她们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政策层面:健全教师成长机制,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

在政策层面,需要明确“佛系教师”是一个特殊教师群体,立足其专业成长需求,健全教师成长机制,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切实改善“佛系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环境。首先,要保障教师的薪资待遇,规范好教师的义务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其次,要给予学校更多的培训权利,让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丰富教师培训的内容,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最后,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采取多种激励手段来激發“佛系教师”的成就动机,从而有效促进“佛系教师”自觉成长。

“佛系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觉醒和努力,只有向内突破,才能向外生长。

【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教育生活史视野下中国教学名师‘二次成长问题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2018WZDXM02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佛系意识家庭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家庭“煮”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佛系
意识不会死
恋练有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