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自南
2023-07-29钱澄
钱澄
总会听说,父母是世界上最爱自己孩子的人,我小的时候,也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不过随着我慢慢长大,我越来越觉得,父亲爱他的工作更胜于我。
父親会一直抱着电脑工作,也不愿意听我跟他说学校的趣事;他宁愿窝在沙发上睡觉,也不情愿陪我看会儿电影。渐渐地,我也就习惯了,告诉自己,他只是太忙了。
现在的我,看多了在操场挥洒汗水的少年,看多了校园里肆意奔跑的身影,每每回到家中看到父亲满身酒气的样子,不免有一些厌烦。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觉得父亲是真的变了,他说话不再风趣幽默,而是打着一副官腔,用家乡话来说就是“一套一套的”。我是看不惯这种做作的腔调的。
至于说,什么时候我对他的厌烦是最大的,那应该就是在我考试考砸他训斥我之时吧。听他的训斥,我总结出他的意思有两点:一是因为我的心思不在学习上,二是上次考好我就开始骄傲了。一开始,我会对他的话进行反驳,后来我意识到我的反驳只会使我的“错误”加剧,我也就不说话了。只是我真的很想问他,我有没有好好学习他难道不知道吗?当然,这话我是不敢当面说出口的。
我在既厌烦又抱有希望的心理中度过了两年。我一直在希望父亲能变回之前的样子,可是我忘了一个人的改变哪里会这么容易。父亲还是经常不在家,他还是会经常在母亲已经熟睡时带着一身酒气回家,继而一下子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醉得不省人事。我想去给他倒杯水,但当我迈开脚就会想到他这样也是他自己活该,就收回了迈出的脚。我想,我对父亲已经是厌恨,而不是厌烦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这句话使我十分触动,因为我同样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的父亲不似她的长辈而像她的知己,她的父亲会明白她一个眼神的意思,或与她开怀大笑,或会意味深长地回她一个眼神,我作为旁观者,很是羡慕, 便加剧对父亲的埋怨和不满。史铁生的友谊救了他,可我怎么觉得我的遭遇让我真正明白自己缺少了一样东西。
高中三年,我对父亲的怨恨从未减少,我为了不见到他,选择去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打电话也都是打给母亲,偶尔母亲会让父亲跟我说句话,这时气氛总是尴尬的,父女俩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都是寒暄两句就匆匆挂断,挂掉后我也总要感叹一句:果然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大学第三年,春节回家,进门看到父亲,我好像有些不认识他了,他变得很瘦很瘦,不再是红光满面的,脸色是蜡黄的,头发也白了一大半。我有些担心他,但终究是没说出关心的话来。
晚上,趁父亲不在,我去找母亲说话,其实主要是想问他们的身体怎么样。母亲听我问后,眼神躲闪,只说都挺好的,我看到了她的迟疑,于是追问到底,母亲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告诉了我:父亲得了胃癌,已经有段时间了,只是还没想好怎么跟我说。母亲还给了我父亲的日记本。
我拿回房间,一页页翻看,里面每天的话都不多,看到中间那块,我看到了父亲的歉疚,看到了他的无奈,我开始情不自禁地流泪。手指停在最后一页 ,父亲写的是:“我得病了,可我还是觉得留给女儿的钱还不够,我不能倒下。”我再也控制不住,蹲下抱头抽泣,原来我所谓的父亲不爱我,只是我没有听到他说爱我,或许在父亲看来,这无声的爱才是他给我的吧。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最伟大的音乐是无声。从这之后,我开始抽空回家,会尽力多与父亲说说话,我发现原来我们还是可以尽力回到之前的模样的。
春天的风还是吹到了冬天,我青春时期缺少的爱终于还是在某一天被发现:它只是在角落被灰尘掩盖住了。
(指导教师:张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