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3-07-29翟盛楠毕志磊
翟盛楠,毕志磊,苗 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有报道显示,乳腺癌患者焦虑发生率达73.63%,抑郁发生率达89.22%[1]。不良情绪不仅会加重手术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发器官功能亢进,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而且可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加,降低胰岛素作用,影响术后康复[2]。因此,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应激反应,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是导致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差、治疗积极性低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采取健康教育方式结合其他护理措施共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4]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细致、系统、连续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果,但目前关于其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报道尚少。故为减轻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本研究探讨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前瞻性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2月1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117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5]中乳腺癌诊断标准和乳腺癌手术指征,术后病理组织确诊乳腺癌;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疾病或神经疾病者;卡氏评分>60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者;男性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按住院病房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年龄(41.48±8.9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初中及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5例;病灶部位:外上象限38例,其他20例;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50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TNM分期:T1N0M034例,T2N0M024例;手术方式:保留乳房手术9例,改良根治术49例。观察组年龄(39.69±7.10)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初中及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8例;病灶部位:外上象限47例,其他12例;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44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TNM分期:T1N0M030例,T2N0M029例;手术方式:保留乳房手术15例,改良根治术4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灶部位、病理分型、TNM分期、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健康教育。病房护理时,护士采用口头介绍、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播放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等相关内容,讲解完成后以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认知,针对患者不了解知识重点讲解。手术室护理时,护士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讲解以往案例安抚其不良情绪。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①成立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小组:包括护士长2名(病房1名、手术室1名),责任护士2名(病房1名、手术室1名),护士3名(病房2名、手术室1名)。其中病房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病房护理人员参观手术室、安排护理工作等;手术室护士长担任副组长,负责组织手术室护士术前进行病区访视;责任护士需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根据患者心理、社会关系、家庭状况等进行护理;护士承担不同责任,交接班护士,无固定护理患者。小组成员通过线下或线上微信进行沟通交流并开展工作。②手术室参观:病房护士长组织病房护理人员于术前1周参观手术室,熟悉手术室环境;接受手术室相关知识培训,培训时间1周,了解手术、麻醉的方式和风险,并进行总结,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点评。③术前访视:术前1 d,手术室护士长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到病房与责任护士和主治医生沟通,查看各项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病情;在病房护士陪同下访视患者,核对病历;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予以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担心手术效果者,可讲解乳腺癌可以治愈且可以长期生存,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对于情绪紧张患者,采用聊天、听舒缓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帮助患者放松,使其积极应对手术应激。④术中护理:术前30 min,巡回护士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手术室责任护士根据前一天访视结果及当前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干预,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稳定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护理操作时尽量轻柔,减少或避免器械碰撞。⑤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将患者送到复苏室后,手术室护士向病房护士交代患者引流管、导尿管、切口等情况;术后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病情稳定后允许家属陪护,陪护前详细告知家属陪护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鼓励;对于疼痛难忍患者,可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干预。⑥手术室护士术后回访:向病房护士了解患者的睡眠、尿量、情绪等情况,向病房护士强调重点关注患者切口感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及术后3 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AMA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0~4分),≥14分为存在焦虑情绪,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HAMD包括24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0~4分)和3级评分法(0~2分),≥20分为存在抑郁情绪,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量表均由2名评定员进行评估,且2名评定员评定结果的一致性较强(Kappa系数>0.7)。②比较两组干预前(8:00~10:00)、麻醉前(麻醉诱导前30 min内)、术后3 d的应激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皮质醇)。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皮质醇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皮质醇正常值50~280 ng/ml。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及术后3 d HAMA、HAM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及术后3 d 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麻醉前、术后3 d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麻醉前、术后3 d应激指标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6]。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强烈应激源,患者易产生应激反应,并且会改变形体,导致乳腺癌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7]。既往报道显示,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8-9]。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是一种现代护理新模式,使病房和手术室护士组成一个护理团队,共同为手术患者制订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全方位、细致的无缝隙护理[10]。
赵峰等[11]研究显示,手术室与病房联合的细节化无缝隙护理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 d 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分析原因:该护理模式保证患者在病房-手术室-病房流转过程中均能获得专业、有效的连续性护理服务,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病房护士在术前1周进行参观后,可在后续病房护理中将手术室情况告知患者,术前1 d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视,提前熟悉患者情况,减轻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陌生感,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态;术中舒适护理和术后情绪疏导可降低患者应激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2]。既往报道显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上手术创伤、麻醉等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反应,引发手术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手术进程和术后康复[13]。随着手术时间的临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紧张情绪逐渐加重[14],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但随着手术完成、麻醉效果消退,术后3 d患者心率和收缩压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皮质醇水平高于干预前和术后3 d(P<0.05),观察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 d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手术室与病房联合干预+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