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7-29肖亚芳
肖亚芳,郭 微,王 佳
(武穴市中医医院 湖北武穴435400)
肺癌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表现为阵发性刺激呛咳、胸闷气喘以及胸骨柄钝痛等症状,随着病情恶化,会引发霍纳综合征、肝骨转移等并发症,为延长患者生存期,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至关重要[1]。根治手术通过对肺部癌肿组织进行全面、彻底的切除清扫,很好地控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成为临床治疗首选[2]。但外科手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强烈刺激,造成患者全身肌肉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常引发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术后并发症,临床预后效果未能达到预期[3]。因此,采取高效率、具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以协助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状态早期康复为护理目标,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在增强脑卒中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中发挥积极作用[4]。本研究对肺癌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8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24例肺癌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纳入标准:有咯血、持续性刺激性干咳及喘鸣气短等症状;经由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胸部CT、痰液脱落细胞检查及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学分会制定的Ⅰ期肺癌相关诊断标准者;年龄>18岁者;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近3个月有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类药物服用史者;合并心、脑、肾等功能不全者;合并麻醉药物不耐受、酒精依赖者。采用随机数字分配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56.37±3.42)岁;体质量指数(BMI)(19.56±1.33);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32例,本科及以上30例;居住地区:农村29例,城市33例;TNM分期:Ⅲ期35例,Ⅳ期27例。研究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56.43±3.39)岁;BMI(19.58±1.37);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33例,本科及以上29例;居住地区:农村28例,城市34例;TNM分期:Ⅲ期34例,Ⅳ期2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机体功能,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主动床上肌肉肢体功能及腹式缩唇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坐起、床边、病室内部及走廊慢走等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期间,至少1名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避免康复过程中发生意外。关注患者情绪及心理变化情况,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宣泄负性情绪,给予心理疏导及支持。
1.2.2 研究组 实施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
1.2.2.1 组建放松式康复护理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康复科总住院医师1名、护士长1名、康复科室责任护士3名、康复治疗师1名等。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前,由护士长组织管理,小组成员接受肺癌发生发展、根治手术流程、危害性、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专业知识集中学习与培训。住院医师给予专业性意见或建议,培训时间1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成绩达标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2.2.2 神经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为病情允许患者制订渐进式放松训练计划。开展训练前,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训练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2~28 ℃,取减轻手术创口牵拉的半坐卧位,休息放松10~15 min。护理人员嘱患者进行肩颈、上肢、胸背部等肌肉收缩,在训练过程中告知患者熟悉肌肉紧绷的感觉,训练顺序为左手、左前臂、左上臂、右手、右前臂、右上臂、颈部、胸部、背部、肩部、腹部等,肌肉收缩后保持10 s,随后放松5~10 s,如此循环往复,每次30~35 min,2~3次/d。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将手臂以最大限度进行高举,随后肘关节呈90°屈曲状态,嘱患者肩膀做向内、向外的旋转运动。指导患者在活动过程中手臂随之向后向前画弧度摆动,每次坚持10~15 min,2~3次/d,5 d为1个疗程,持续2~3个疗程。进行肌肉训练指导时逐渐递增训练时间及强度,避免造成肌肉继发性损伤。
1.2.2.3 呼吸肌放松训练 神经肌肉训练结束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相对舒适且安静的环境中休息30~40 min,患者平卧,完全放松肌肉和神经,双手轻放于腹部,发散思维联想,随着缓慢呼吸感知周围环境和机体状态,用鼻吸气后滞留3~5 s,经口缓慢呼气,休息3~5 min后,重复以上训练,每次30~45 min,1~2次/d,5 d为1个疗程,持续训练2~3个疗程。呼吸功能逐渐改善后可将屏气时间延长至10~15 s。
1.2.2.4 音乐心理放松式干预 呼吸肌放松式训练结束20~35 min后,护理人员借助轻柔舒缓的音乐进行心理放松式干预,以缓解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兴趣爱好选择合适音乐,并将音频以MP3的格式下载至患者手机中。聆听前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诊疗环境,调节音量20~30 dB,播放25~30 min,2次/d,4 d为1个疗程,持续1~2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uge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采用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主要包括上肢(0~66分)、下肢(0~34分)2个方面,分值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852[5]。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正常范围:>80%)、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83%)、肺活量(VC,正常范围:2.5~4 L)、肺总量(TLC,正常范围:女2.81~6.81 L、男3.61~9.41 L)。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律失常、呼吸肌疲劳、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损伤。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肺癌作为呼吸系统中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的癌症之一,经2018年全球癌症相关流行病理学报告显示,肺癌年确诊约209万例,占新发癌症总发生率的11.6%左右,病死例数约为176万例,占总病死率的18.4%[6]。截至2015年,我国肺癌新增例数约73.3万例,病死例数约61.0万例,预计2025年达100万例[7]。主要由于长期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及饮食方式,肺小叶上皮细胞组织发生炎性病理性改变,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胸背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痰以及喘鸣咯血等,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肺部根除外科手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虽可有效清扫癌肿组织,但易引发患者严重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欠佳[9]。因此,采取及时、人性化的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运动、肺功能改善情况良好(P<0.05),与许丽琴等[10]研究结果一致。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制订呼吸肌放松训练计划,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强度以及耐受力,提高患者肺部潮气量,加强患者心肺功能。同时,为改善患者术后上肢肢体功能及肢体活动度,护理人员可为病情允许的患者制订神经肌肉放松式训练计划,促进血液流通顺畅,减少肌肉粘连的发生,促使患者术后机体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11]。
此外,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施放松式康复训练的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表明手术结束早期进行呼吸肌、神经及肢体功能放松式康复训练指导,有效增加患者胸腔通气量、提高呼吸肌功能的同时,还利于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减少体液异常聚集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
综上所述,对肺癌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策,可促使患者运动功能、肺功能逐步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促进医院及科室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