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S护理干预模式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7-29马娅芳费秋娜陶敏红
马娅芳,费秋娜,陶敏红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215500)
踝关节骨折多由车祸、高处坠落等直接或间接暴力原因所致胫骨远端、腓骨远端以及距骨骨折,以疼痛剧烈、骨折部位肿胀、瘀斑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较高[1-2]。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法复位或手术进行治疗,但受术后机体情况、疼痛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既往研究指出,科学的临床介入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之一[3]。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模式由Henrik Kehlet于2001年提出,是指通过多模式、多学科的干预方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围术期护理服务,并以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为最终目的,目前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4-5]。本研究通过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实施FTS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深入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根据纳入变量的10倍进行计算,考虑至少存在20%~40%的流失率,因此本研究至少纳入100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经CT检查等显示存在明显骨折病灶,确诊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骨肿瘤、结核等病理性骨折;合并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术后切口感染;合并骨质疏松;合并踝关节先天性畸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6.37±1.02)岁;致病原因:车祸23例,高处坠落10例,其他17例;骨折部位:左侧21例,右侧20例,双侧9例。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6.29±1.38)岁;致病原因:车祸26例,高处坠落12例,其他12例;骨折部位:左侧23例,右侧21例,双侧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术后阶段,两组设置明确病区分界线,禁止两组患者及家属互相讨论以及出现跨区域行为,防止因管理措施不同而影响研究结果。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①术前护理。a.入院检查评估:入院当天进行常规检查,包括病情、肢体协调能力、疼痛等,结合检查结果制订相应治疗护理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b.健康教育:参照健康手册,责任护士以一对一口头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流程、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c.心理干预:对存在负性情绪患者给予相应心理疏导。d.术前准备:术前使用医用绷带固定患肢,排除手术禁忌证,确诊无误后准备开始手术。②术中护理。手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调整手术室温度至24~26 ℃,确保患者舒适度。③术后护理。a.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干预。b.肌肉收缩训练:术后3 d,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在病床上开展肌肉收缩被动训练,首先通过按摩保证肌肉完全放松,持续3 min后,帮助患者完成脚趾伸屈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持续20 min。c.关节训练:术后1周,按照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顺序开展关节运动训练,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完成屈伸及内外收展动作,反复6次为1组,3组/d。d.生活训练:术后2周,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完成被动下床活动,可通过慢走的方式提升患者身体协调性与耐力水平,30 min/d;术后3周,患者进行肢体主动功能锻炼,借助拐杖、助行器等开展慢走训练,2次/d,每次15 min;术后4周,嘱家属督促患者自行完成穿衣、慢走、进食等活动。④出院后护理。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符合出院标准,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定期电话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供合理化生活建议,告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返院治疗。干预时间30 d。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FTS护理干预模式。①入院管理: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主治医师共同参与病情讨论,制订快速康复护理方案,责任护士负责执行相应护理措施。②健康教育:术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教育内容制成短视频、音乐、PPT等文件,包括踝关节骨折的病理机制、疼痛原因、疼痛缓解方法等内容。③饮食护理:术前禁食6 h、禁饮2 h,术前2 h口服含糖盐水(10%葡萄糖溶液50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④术中护理:在控制室温基础上提前将输注液体加温至24~26 ℃,间隔10 min测1次体温。⑤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完全苏醒后,间隔6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1次疼痛情况,给予针对性疼痛管理。轻度疼痛患者可采用物理冷敷、注意力转移(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电影)等方式缓解疼痛;剧烈疼痛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规格:0.1 g/片),每次1片,2次/d。⑥康复护理:术后1~2 d,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完成趾背屈伸运动;术后3~5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帮助患者完成前抬腿与后抬腿练习,各15~20 min,3次/d;术后2周,开始增加部分负重练习,如将医用负重袋悬挂于髋关节部位,具体重量以患者实际承受能力进行调整,直至患者自行完成对应训练内容。⑦术后饮食:术后1 d,将肠内营养支持改为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及正常饮食。⑧出院后护理:出院患者需持续进行随访,5 d 1次,随访方式包括电话与微信视频,严格监督康复训练实施情况。干预时间30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3、15、30 d VAS评分。通过在院调查及跟踪回访,采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VAS由Jensen等在2003年修订,计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126~0.9345,I-CVI为0.810~0.964,S-CVI为0.974。②比较两组术后3、15、30 d运动功能(FMA)量表[6]评分。采用FMA量表对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估,该量表由瑞典医生Fugl-meyer 1980年修订,包括上肢与下肢的反射活动、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速度等12项基本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6735~0.8902,I-CVI为0.824~0.947,S-CVI为0.968。③比较两组术后1、30 d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7]评分。SF-36由许军在1999年修订,该量表包括生理职能(8个条目)、心理职能(8个条目)、社会功能(4个条目)、总体健康(12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各条目分值0~5分,满分16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6746~9017,I-CVI为0.819~0.955,S-CVI为0.953。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3、15、30 d 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3、15、30 d 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3、15、30 d FMA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15、30 d FMA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后1、30 d 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30 d 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不断增加,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已成为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之一[8]。经过临床不断探讨深入,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善的干预方法[9-10]。刘静等[11]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采用FTS护理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显示,FTS组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疼痛缓解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组,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显示:两组VAS评分呈递减趋势(P<0.05),FMA量表评分呈递增趋势(P<0.05),且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踝关节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与术后恢复存在一定影响,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刘少群等[12-13]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FTS护理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其原因在于,常规护理内容更侧重于外界干预,易忽视患者自身的机体调节能力。FTS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化护理流程,扩充干预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式健康教育,全面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增强治疗信心。术中保温措施进一步减少了外界刺激,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应激反应,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该模式能够结合术后疼痛护理与康复训练,综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加快恢复速度,并通过术后负重训练、生活训练等内容刺激局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全面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其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0 d 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杜苗等[14]研究结果一致。恢复时间与疼痛感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上述因素良好联合作用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FTS护理能够缓解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但由于本研究纳入对象相对较少,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建议在今后相关研究中扩充样本来源,增强研究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