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07-29李蒙蒙
鲁 丽,李蒙蒙,白 霜,郑 博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临床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膝关节损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每年发病约1万人[1]。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手术,通过采用人工韧带或自体肌腱进行重建手术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由于手术过程较为复杂,加之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足,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术后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手术室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有效的一种干预措施,通过将科学管理、质量保证及健康护理等多种干预方案应用于整个手术过程,从而降低治疗风险,提升护理质量[3]。为了对上述护理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我们对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2例膝关节损伤行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膝关节损伤评估护理指南》[4]中膝关节损伤临床诊断标准,且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明显;②晨僵时间≥30 min,且日常活动中出现摩擦音;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④患者对护理措施依从性良好;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①于入院前半个月内接受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治疗方案;②合并关节炎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凝血功能异常;③沟通障碍,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④患者入院前2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氨基葡萄糖;⑤存在严重下肢畸形或先天瘫痪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4~71(62.14±5.32)岁;病程(5.47±1.18)个月;损伤部位:左侧12例,右侧14例,双侧20例;疾病原因:运动损伤23例,长期劳损15例,滑膜炎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34~70(60.89±5.11)岁;病程(5.65±1.25)个月;损伤部位:左侧13例,右侧15例,双侧18例;疾病原因:运动损伤21例,长期劳损14例,滑膜炎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干预结束前不互相交流沟通。且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团队医护人员完成手术治疗和护理。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表现,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术前:医护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的意义及目的,使患者能够准确了解治疗方法。术中:及时观察患者反应,协助主治医生完成手术。术后: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指导患者通过与家属交谈、呼吸等方式转移疼痛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达到预防关节僵硬、僵直的目的。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
1.2.2.1 组建护理小组 由手术室2名主治医师(负责起草护理方案,并执行最终决定权)及16名医护人员(具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组建护理小组。由本院临床专家开展培训活动,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后续研究。组内成员对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手术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本院治疗现状,制订优化后的手术室护理路径。
1.2.2.2 护理方案内容 ①术前护理:术前3 d,组内成员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包括病因、病程进展、患病时间及治疗过程等。为患者详细讲解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手术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让患者明确手术的危害及不良事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工作。详细了解患者有无皮肤病、药物过敏及既往手术史情况。术前1 d,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针对糖尿病、躁动症等给予前瞻性干预;针对身体状态良好者指导进行呼吸锻炼;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营造良好、和谐的治疗氛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②手术当日护理:术前,将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术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包括甲状腺包、关节镜器械及韧带重建器械包等。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与主治医师及麻醉师进行核对确认,选择患者上肢建立静脉通路。术前30 min上驱血带前完成抗生素应用,以保证手术切口的有效浓度,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生,以便做好后续处理;及时检查灌注袋中的生理盐水量,保证生理盐水的充分供应和负压吸引装置的通畅。③术后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期询问患者的治疗需求、自我感受,告知患者遵医嘱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订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屈伸运动:患者膝关节伸至0°,然后逐渐屈曲,屈膝时足跟勿离开床面,频率为10次/d。抬腿训练:伸膝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10 cm,保持5 s后缓慢放下,休息5 s后再次抬起,直至不能坚持,频率为3次/d,每次20 min。持续15 d,护理人员需在旁监督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膝关节功能:入院当日、出院前1 d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肢体活动能力及膝部评分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10个测评条目,评分为1~5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示关节功能恢复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76,信效度良好[5]。②疼痛程度:入院当日、出院前1 d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评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量表Cronbach′s α为0.864,信效度较好[6]。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患者术后高热,切口红、肿等,甚至出现流脓)、肺炎、静脉血栓形成。④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K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K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同时间NR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NR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具有恢复时间短、创伤较小等优点。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负性情绪严重,易产生剧烈疼痛感,严重影响后续治疗效果[7]。有研究显示,手术室护理路径具有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人为本的实践理念,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8]。
3.1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1 d观察组KSS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平等[9]研究结果相似。表明手术室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分析原因:医护人员通过入院初期对患者病情进展及个人情况进行调查评估,选择适合患者的干预方案,从而帮助患者获取连贯性的综合护理服务。通过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及指导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感。手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程进展进行分析,通过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可有效调整构成关节各骨骼间的位置相对关系,从而使原本受力过大的部位压力减轻,相关症状得到缓解。还可增强股四头肌规律性的收缩与放松,对膝关节起到挤压作用,改善软骨营养,阻止或延缓软骨进一步退行性改变。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加强治疗效果[10]。
3.2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指标的影响 陈文婷[11]研究显示,患者经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后,其感染、肺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本研究中观察组从术前、术中及术后多角度、全方位实施干预措施,不仅帮助医护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责任、正确对待自身工作及对手术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所有干预内容均紧紧围绕患者康复的目标实施,通过团队合作与医患间的密切配合,对术中、术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效率[1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