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游戏中动与静的结合
2023-07-29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机关幼儿园柳瑞敏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机关幼儿园 柳瑞敏
当前,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幼儿园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幼儿园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幼儿园将动态和静态的音乐游戏作为教学活动,但因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导致幼儿音乐教学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教师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突出。基于此,本文从动与静相结合的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为切入点进行论述,提出相关建议,以达成幼儿音乐育人目标。
幼儿音乐游戏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造出来的学习模式,将艺术教育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体验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对幼儿而言,以音乐游戏为框架,幼儿自身律动就会启动。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不断优化音乐游戏活动设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学习环境,进而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音乐素质和能力融为一体,通过动与静相结合的音乐游戏开展音乐教育,真正让幼儿在“学中乐、乐中学”。
一、幼儿音乐游戏动与静相结合的分析
(一)概念解读
音乐游戏能促进幼儿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帮助幼儿智力开发,因而音乐游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谓音乐游戏,就是主要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游戏活动,将音乐游戏化,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使幼儿获得愉悦感,是一种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新型教育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好游戏,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不仅能使幼儿心情愉快地投入音乐学习中,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其对事物的感知力与理解力。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能够满足幼儿学习需求,对培养幼儿健康快乐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游戏可以利用西方音乐为游戏载体,也可以利用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游戏载体。从组织形式来看,音乐游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型”“个体表演型”及“自由参与型”三种类型。从教学内容来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节奏训练的音乐游戏,另一类是音准训练的游戏,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中又分别有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就结果考查而言,可以分为练习动作游戏和音乐调和类游戏两大类。在教学实践中,本文以动作为视角,对幼儿动作状态进行研究,以此检验音乐游戏的影响力,为叙述方便,称之为动与静相结合的音乐游戏。
(二)幼儿音乐“动与静”的联系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以及相关艺术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培养其综合素养。幼儿音乐游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动态的,一类是静止的。动态类以幼儿肢体动作为主,开展相关音乐技能的学习,静态类是靠听辨、感受等途径来感知和评判外界环境,从而实现对幼儿情感的心灵教育,二者是相通的。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活动通常在动态类和静态类之间不断重复,教师通过对音乐材料的持续分析以及与其他要素的整合完成教学,所以在音乐游戏中,动态游戏与静态游戏密不可分,两者并存。
(三)幼儿音乐动与静相结合的影响因素
1.节奏。
所谓节奏,就是音乐的音符、音调与节拍等组成有机整体,由速度与时值两大部分组成。音乐中的节奏感就是一种感觉,即通过对音高的感受来感知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状态及其内在规律的能力。节奏可以分为有规律性和无规律性两种,前者指的是音乐中音符之间的配合关系,后者指的是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所谓有规律性,就是在音乐上音符之间互相呼应,就节奏而言,任何音乐都不能说是无意识的,任何音乐作品都包含着不同的节拍。所谓节奏感就是人们对乐曲旋律的感知与理解。从本质意义上来说,音乐就是一种具有节奏感的活动方式,其通过各种形式与人的情绪相联系,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提供精神享受。所谓节奏上的快慢也就是音乐发展的快与慢,动态音乐的节奏感主要是通过音高和节拍来实现的,动态音乐以传达快乐、紧张的心情和课堂气氛,追求速度中的绝对速度。静态音乐则传达宁静而又温馨的课堂气氛,整体是比较平缓的节奏型。
2.旋律。
旋律是声音和旋律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情感表现能力。所谓韵律游戏,就是在音乐伴奏下,用协调的身体动作表达音乐。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要从肢体入手,只有当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才会有真正完美的效果。因而,动作是幼儿表现音乐、再现音乐最直接和最自然的方式,教师需要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并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简言之,幼儿时期进行合理的音乐韵律练习对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水平,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律动。
律动就是指导每个幼儿都能参加,集身、乐、情感于一体,全面发展幼儿听觉、肢体语言和思维方式的音乐系统。在音乐游戏中,动态律动以肢体语言为载体,激发幼儿自身音乐潜能;静态律动就是幼儿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其在活动中对音乐形式及内容的认知和体会,并透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自己的行为、表情和其他情感。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以及表现力。
二、幼儿音乐动与静结合的教学对策
(一)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音乐游戏情境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采用活动化方式,开展幼儿音乐教育,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或双脚来完成各种不同的动作,从而使其获得美的感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欣赏力。研究发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会获得快乐的感受,创设音乐游戏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热爱。游戏化音乐教育需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愉快的玩耍和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学习到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巧。同时,音乐游戏也是一种有效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手段。在音乐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幼儿将得到内心的满足,获得教师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一定程度上的启迪和帮助。此外,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具有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将这些内容融入音乐游戏中。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游戏所蕴含的精神和特点,才能引导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的兴趣。例如,节奏创编活动采用拍手、跺脚、拍肩膀等方式实现节奏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在游戏中利用一些简单的玩具代替乐器创造节奏,引导幼儿思考“哆”能使用哪些玩具代替乐器,“啦”又能使用哪些玩具代替乐器,幼儿很容易就想到沙球、盘子、小勺、啤酒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多彩的音乐内容,幼儿全身心投入“玩”的过程中,不断地展示自我。
游戏情境的音乐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针对幼儿好奇心重、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幼儿的有趣的游戏,如“库企企”音乐活动,为幼儿营造骑在马背上,穿越大山、穿越江河,历经千辛万苦,念咒寻宝的情境。再如,将音乐知识或技巧融入游戏中。休止符可以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小肥猪睡觉”的音乐活动,创设帮助小肥猪拍蚊子的游戏情境,加上语言节奏,引导幼儿练习“蚊子飞飞 小猪追追 左右拍拍 哎哟好累(拍手)”,使幼儿感觉并把握最后一拍休止符所处时值,不仅能够使幼儿体会到音乐的节奏与格调,还能让幼儿更好地把握四分休止符节奏,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开展歌唱游戏
喜欢歌唱是幼儿的本性,幼儿听到朗朗上口、热闹欢快的歌声便不由自主地随之哼唱,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并积极地表现自己。富有童趣、曲调优美、韵律单纯的歌曲符合幼儿的听觉需求,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喜欢听这一类的歌曲,在欣赏音乐时也会有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可以使幼儿感到快乐、轻松与亲切,从而产生愉快感和亲切感。
歌唱游戏就是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歌唱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在音乐课堂中组织幼儿唱一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歌曲,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此外,将歌唱与游戏融为一体,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可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使幼儿得到较好的音乐教育。如果将充满童趣、紧贴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引入动与静相结合的游戏音乐让幼儿歌唱,可以较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动与静相结合的游戏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歌曲。
例如,金秋时节教师组织幼儿拾树叶,可以选取与“秋”相关的歌曲让幼儿歌唱,在秋天,幼儿看到树叶变得枯黄,叶子飘起来,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小飞虫飞来飞去,这些场景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和接触到的,极易使幼儿产生共鸣。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既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又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受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幼儿园阶段,幼儿的歌唱学习也必须依赖游戏这一途径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将歌唱活动改编为小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和风格,幼儿便能在快乐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歌曲,既激发了幼儿歌唱的兴趣,又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如在歌唱活动“母鸭带小鸭”情境中,教师将自己打扮成一只母鸭,幼儿则是小鸭,跟着教师一边唱一边玩,既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感受到乐趣。
(三)注重音乐欣赏
教师组织音乐欣赏游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与美术、文学等艺术密不可分,幼儿动与静相结合的音乐游戏也需要融合其他艺术类课程。音乐与美术如孪生姐妹,尽管表现形式相同,但却互融互补,以音乐欣赏教学为例,音乐与美术互相借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运用绘画语言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借助绘画开展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因为幼儿听到音乐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图画,产生“通感”的现象,幼儿便会使用线条、色块、画面等美术形式对音乐进行大胆展示,这种“通感”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思维以及情感体验。
例如,《小牧民》这首歌曲,曲调虽然单纯,但是幼儿在这一方面缺乏生活经验,很难明白曲调的内涵,这时教师可以展示内蒙古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幼儿可以看到大草原上一群群的牛和羊,从而体会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广袤,然后根据图片领略歌曲的魅力,便能对歌曲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感情和行动上做出表达,而不是“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式的模仿,有的幼儿听到音乐后还会不自觉地用双手、身体做出相应的节奏。这种动与静相结合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儿童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深化了幼儿对音乐的体验,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音乐课堂的小主人,以此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趣味故事作为导入与铺垫,将幼儿的注意力放在理解音乐作品方面,幼儿静静地欣赏乐曲,教师适时指导,以免幼儿出现因学习难度过大,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三、结语
总之,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应本着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幼儿兴趣为导向,以体验快乐为原则,通过丰富多样的歌唱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透过音乐欣赏,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悟,让幼儿在动态和静态中享受音乐里每个跳动着的音符,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