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黄白条河汉画像石墓
2023-07-29张萍张新文
张萍 张新文
白条河汉画像石墓位于豫北内黄县城南20公里的白条河园林场内。1998年,当地居民打井时发现墓葬,文物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河南省文物局专家断代为汉代画像石墓,随后回填保护。2008年6月,白條河汉画像石墓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汤濮铁路扩建工程施工靠近墓葬区,直接影响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白条河汉画像石墓进行二次发掘清理后搬迁保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内黄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完成了墓葬的二次发掘工作。
墓葬形制及年代
墓葬顶部距地表3米,平面呈“十”字形,坐南面北,属砖、石混合结构的多室墓。石砌为主,砖砌为辅,以白灰作粘合材料。从北向南依次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中室、后室组成。墓道为土圹,甬道用青砖砌成,墓室均用大青石砌筑,覆斗式顶,青石根据建筑形式用料大小不一,画像石分布于墓门和各室门楣。
墓道口大底小,斜直壁,墓道底部北高南低呈斜坡状。靠近甬道处东西各有一块长方形青石,底部残留两排铺底砖。甬道平面呈长方形,北宽南窄,拱券顶。北部入口处两层券顶,三道封门砖均为青砖错缝平砌。甬道南部连接石砌墓门,东门关闭,西门开启。东门宽1.4米,高1.26米,门扉上的画像石图案为“铺首衔环”。其上有石质门楣,长1.4米,宽0.32米,厚0.32米,门楣上刻垂幔纹和鱼纹。
前室为一长方形过道,东西两侧各有一耳室,用大小不一的青石垒砌。东耳室南北长1.8米,东西宽1.6米,门楣上刻有“伏羲女娲持规矩交尾图”“玄武图”,中间为钱币纹、鱼纹,上部为菱形纹和垂幔纹。耳室内部青石刻有小字“小”“未”“王”字样。西耳室南北长1.76米,东西宽1.94米,门楣刻有菱形纹、垂幔纹、钱币纹、鱼纹。西室内有一石案,紧贴耳室西壁,加工精细。
中室位于前室南侧,横长方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2.6米。石门西壁挤压变形,底部向内倾斜。门楣中间刻有铺首,两侧刻有垂幔纹、鱼纹。局部青石刻有“小”“未”字样,另有石灰写字。室内有一长条形石案,另有一长条石凳,东南有一石井,宽0.5米,内圆直径0.32米。
后室南北长3.6米,东西宽2.3—2.6米,北窄南宽。石门中间立有一宽0.46米的青石将其一分为二,其上两块门楣,均刻有波浪纹、菱形纹、垂幔纹、三角纹。局部青石刻有“小”“未”字样,另有石灰写字。后室底部用青石和青砖铺垫,因挤压隆起变形。
墓葬于1998年抢救发掘后回填保护,所以二次清理发掘未发现骨架和葬具等。仅在墓道和甬道的连接处发现有陶片,为泥质灰陶,素面居多,少量弦纹,可辨器形为罐、壶、陶案等,另有陶鸡。在清理中室的东部室底发现若干枚铜钱,均为五铢钱。根据内黄县文管所1998年的清理情况,该墓早期被盗,1998年清理的文物共有陶鼎2件、陶罐1件、陶圆盘2件、陶耳杯1件、陶灶1件、陶猪1件、陶狗1件、铁刀1件、铜铺首1件,铜钱十余枚;发现人骨至少4具。根据两次发掘出土的遗物特征判断,墓葬年代应在东汉晚期左右。
画像石内容
白条河汉画像石墓共发现石刻画像7幅,全部由青石制成,分布于墓门、前中后室门楣处,刻法有平面阴线刻、剔地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等。图案有“铺首衔环”“伏羲女娲持规矩交尾图”“玄武图”、鱼纹、垂幔纹、钱币纹、波浪纹、菱形纹、三角纹。
“铺首衔环”剔地浅浮雕于石质墓门的东门扉上。铺首头顶三歧,眉眼上扬,面目可怖,驱邪镇墓,以使墓主灵魂安宁。
“伏羲女娲持规矩交尾图”剔地浅浮雕于前室东耳室门楣上。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蛇尾相交,分别手持规、矩。此图可能反映了墓主希望夫妻长久,子孙昌盛的美好祝愿。伏羲女娲图案上部不完整,有被凿除的痕迹。
“玄武图”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于前室东耳室门楣上。玄武龟蛇合体,两头相对,神龟呈前行状。
可以看出画像石内容以瑞兽、神话人物为主。孙广清先生在《河南汉代画像石的分布与区域类型》一文中说:“豫北地区的汉代画像石只见于东汉晚期的作品。画像石题材内容简单,主要是珍禽瑞兽。镌刻技法以剔地浅浮雕为主,少量阴线刻”,白条河汉画像石墓符合豫北地区东汉晚期画像石墓的特点。
相关问题
在清理白条河汉画像石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特殊的地方。首先伏羲女娲图案上部明显不完整,似曾被凿除。其次,玄武图案是单个出现,未见其他经常共出的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等)。另外前室西侧室及后室门楣画像图案有明显残缺部分,各处所刻帐幔、菱形纹等纹饰也明显存在差异。后室两侧门楣上雕刻纹饰明显存在差异,并不对称。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墓葬所用石材至少有一部分为二次利用的其他建筑的画像石,原有图案可能曾被有意加工,但是并不细致。白条河汉画像石墓应该是一座比较典型的再造画像石墓。
画像石墓盛行于两汉时期,河南境内以南阳地区发现最多,豫北地区发现数量较少。白条河汉画像石墓与同属豫北的浚县姚厂、郑厂、贾胡庄画像石墓的制作技艺不同。姚厂汉画像石墓石刻像制作精细,神瑞形象丰富,雕刻技法采用剔地浅浮雕。郑厂汉墓则剔地浅浮雕和平面阴线刻两者兼用。贾胡庄画像石墓以平面阴线刻为主,另见有高浮雕技法。白条河汉画像石墓雕刻技法较多,除平面阴线刻与剔地浅浮雕外,还见有横竖纹衬底浅浮雕。
白条河汉画像石墓规模较大,结构保存完好,为研究豫北地区汉代画像石墓提供了珍贵资料。
(作者张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张新文为内黄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