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①
2023-07-28朱曼曼赫月阳
朱曼曼,赫月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切除患者自身病变的瓣膜,置换为人工制造的瓣膜,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1]。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为一种创伤性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创伤较大,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要再次进行二次手术,病情恢复时间较长,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等不良情况或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加之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陷入一种不良状态中,对治疗失去信心,导致患者放弃治疗,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2,3]。因此,在心肺疾病临床治疗中需辅以合理科学的康复护理,来积极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以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以往多采用常规护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无法照顾到患者各方面需求,对于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也不理想,对治疗效果辅助性较低。阶段性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更为完善、科学,将基于患者现状出发,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一个科学、完整、规范、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来逐步恢复患者身体健康状态。本研究将以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组对比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2~2018-07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47)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心脏瓣膜疾病诊断标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首次手术;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积极参与,签署知情书。②排除标准:免疫系统疾病;肺部疾病;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脑血管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坦然面对手术;术后转至ICU病房,24h连续体表体征监测;体表体征平稳后,转至普通病房。出院后,嘱患者按时用药等。观察组患者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模式,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第二阶段:术后,第三阶段:出院后。①术前:科室制作疾病知识小手册,将其发放至每位就诊患者手中,专业医护人员将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专业医学术语,分析疾病知识、手术流程及手术注意事项等,强调患者术后需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疏导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以降低患者产生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疾病与手术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治疗依从性。②术后:对患者的术后伤口情况及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训练,起床慢走、加速行走等功能性活动,45min/次,1次/d;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由于术后疼痛而产生负面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③出院后: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出院后康复锻炼方案,叮嘱患者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绿色食物,提醒患者戒烟戒酒,定期回院复诊。两组患者均于护理1个月后进行评估。
1.4 评价指标
①采用自制的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24,主要内容包括饮食、日常锻炼、用药情况及定期复诊4个方面。②治疗前与护理1个月,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检测NT-proBNP;心脏超声检测LVEDD、LVEF。③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比总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对比
观察组遵医行为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遵医行为情况对比[n=47,n(%)]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NT-proBNP、LVEDD、LVEF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5例,10.64%)低于对照组(6例,12.77%),(χ2=0.103,P=0.748),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47,n(%)]
3 讨论
心脏瓣膜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多因一处或多处心脏瓣膜受风湿热、缺血性坏死、感染与创伤等因素,引起病理性变化,导致心脏血液流动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心功能异常[4]。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生物瓣膜或机械瓣膜(人工制成)开展替换操作,以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该疾病手术风险极大,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患者术后需要接受长期的抗凝治疗,以防止患者血栓形成,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5]。由于该疾病的恢复时间较久,疾病知识复杂繁多,患者及患者家属极易出现不良情绪情况,加上对疾病的不了解,导致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配合程度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6]。因此,为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显得极为重要。
常规康复护理模式是医疗指导下的延伸,遵照医嘱、病情指导护理,仅仅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疾病知识及手术知识等常规宣传教育、常规的术后康复指导等,此种护理方式较为被动,关注点主要在患者病情上,无法考虑到患者心理状态等问题,护理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7]。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护理模式也发生诸多改变,阶段性康复护理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所认可。阶段性康复护理,以实行康复整体医疗计划为指导依据,对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后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术前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对疾病及手术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并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发放疾病知识手册,让患者可以从更多的渠道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相关知识,从以往的认知误区中走出来,可以正确看待治疗,从主观上认可医护人员工作,扭转患者消极状态,让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医疗、护理计划中,实现护患之间的良好配合,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术后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通过关节屈曲来改善肌肉紧张、关节僵硬症状,降低长期卧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配合呼吸训练,来改善患者肺功能,加快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最大限度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与患者进行全面的交流沟通,可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在患者出院前为患者制定好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按时回院复诊,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8]。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核心是教育和运动,并通过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改善冠脉血流量,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根据结果显示,护理结束时,观察组患者饮食、日常锻炼、用药情况及定期复诊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情况,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