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效果分析①

2023-07-28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硬化剂胃镜食管

杨 芳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 河南 新乡 453100)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疾病,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与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的影响,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多数患者病情控制不良,继而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后续治疗效果与其预后[1]。而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亦是造成患者病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给予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2]。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控制,但止血效果较差,而随着消化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套扎术结合硬化剂治疗是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多为单独应用,前者近期疗效显著,但院前疗效不佳;后者可快速止血,但并发症较高[3]。因此,本研究针对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时间节点为2019-10~2020-12,共纳入94例。

(1)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诊断加以确诊;②可以保证治疗的依从性,能遵医嘱积极完成治疗方案的实施;③知晓本研究方法,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的治疗资料完整;⑤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排除标准:①并发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②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生存周期<3年;③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如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④患有精神疾病、痴呆及交流不流畅者;⑤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者;⑥对本次实验药物过敏者;⑦经诊断为其他胃部疾病诱发的食管静脉曲张者;⑧不愿参加本次研究或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31~76岁,均龄(56.35±4.23)岁;体质量指数18~26kg/m2,均值(22.41±1.23)kg/m2;病症类型:酒精性肝硬化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0例;静脉曲张程度:重度28例,中度19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20例,本科及大专18例,本科以上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2~77岁,均龄(56.45±4.32)岁;体质量指数17~25kg/m2,均值(22.56±1.33)kg/m2;病症类型:酒精性肝硬化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8例;静脉曲张程度:重度27例,中度20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19例,本科及大专17例,本科以上11例。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以保证均衡可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常规麻醉,以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病灶,排除其他胃部疾病,了解病灶出血情况与静脉曲张程度,并确定结扎部位,退出胃镜后在其头端安装套扎器,再次缓慢入镜,套扎活动性出血食管静脉,再套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部位(2~6环/次),结束后观察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情况,最后在食管和胃镜交界处上方的1cm处实施螺旋形结扎(2~6环/次),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病灶,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退出胃镜。

观察组为内镜下套扎术结合硬化剂[Hameln pharmaceuticals GmbH;国药准字H20160033;1%(2mL:20mg)×5支/盒]治疗,确定出血部位与静脉曲张程度后,进行硬化剂快速推注(4~6点/次,5~10mL/点),依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剂量,每次注射间隔10~14d,直至静脉曲张变平或消失后再进行套扎术治疗,操作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疗效:经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下降>2个级别或消失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静脉曲张程度改善,缩小1/2以上为有效;经过治疗,未达到上述标准,病情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治疗次数及治疗时间,并比较。(3)记录急诊止血成功率(即术后72h未发生再出血情况)、再出血率(即经治疗再次出血黑便、呕血、内镜证实出血)、静脉曲张复发及并发症(食管狭窄、吞咽障碍、胸骨后疼痛、发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47,n(%)]

2.2 两组静脉曲张消除所需的治疗时间与治疗次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曲张消除所需的治疗时间与治疗次数比较

2.3 两组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与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曲张复发率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P<0.05),对比两组急诊止血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再出血率[n=47,n(%)]

2.4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n=47,n(%)]

3 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多为中老年患者,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发病率显著上升,若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病情发展,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临床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了更多的方法,如药物干预、气囊加压止血、手术治疗等[5]。近年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展,内镜治疗技术不断完善,在临床应用广泛,且获得显著效果,如内镜下套扎术、硬化剂及组织黏合剂栓塞等,但组织黏合剂栓塞治疗的价格较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故临床治疗多以内镜下套扎术及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为主[6]。

内镜下套扎术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止血方法,可通过高弹性的橡皮圈分段结扎食管曲张静脉,有效阻断静脉血流,促使局部缺血缺氧,继而达到肉芽组织及血栓形成而闭塞静脉曲张的治疗目的,具有出血率低、并发症少等优势,但从长远疗效来看,其效果不佳[7]。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是通过向曲张静脉内部注射硬化剂,促使注射部位形成血栓并出现纤维化,从而闭塞或消失静脉曲张,且可有效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但若剂量过大,极易造成注射周围炎症反应范围扩大,引起食管黏膜炎症与坏死情况,并发吞咽困难、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再次吸入性肺炎、脓毒血症与细菌性腹膜炎等,其效果不佳[8]。内镜下套扎术结合硬化剂治疗是近年来实施的综合内镜治疗方案,可有效协同作用,相互弥补不足,发挥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势,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9]。

本次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更高的总有效率,且治疗时间较短,治疗次数较少(P<0.05),可见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因内镜下套扎术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其他组织造成损伤,经弹性橡皮圈套扎,可有效促使病灶缺血坏死,继而形成瘢痕组织,有效达到止血目的,联合硬化剂治疗,可有效阻塞血管,降低其压力,促使血流速度减慢,侧支循环消失,二者联用,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10]。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出血、复发率与并发症较少(P<0.05),表明经联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复发率与再出血情况出现。分析原因,联合治疗可做到扬长避短,不仅可利用套扎快速阻断静脉曲张血流,还可借助硬化剂加快血栓及血管炎症形成,从而发挥双重治疗与保护效果,对患者预后改善的效果显著[11]。同时需积极做到:①确保操作者的胃镜实操技术熟练,套扎时需积极做到多点套扎且确保吸引完全;同时需注意,若患者存在多条曲张静脉,需分期结扎,避免一次结扎引起门脉压力骤升;②硬化剂使用时保障多点、完全,但需遵循掌握不过深、与注射剂量不过大的原则;③术后需指导患者饮食,从而达到创面保护的目的,并加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从而减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达到降低再出血发生的目的[12]。

综上所述,给予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套扎术结合硬化剂治疗,二者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复发、再出血情况发生,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及疗效显著等优势,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硬化剂胃镜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