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分析①

2023-07-28赵津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通率脑梗塞溶栓

赵津璋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脑梗塞是因患者血流中断导致脑部缺血,脑动脉中形成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管腔狭窄、闭塞,又被称之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时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患者闭塞的血管得到疏通,在发病早期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能够使其缺血脑组织在坏死前重新获得血液供给。较为常见的溶栓治疗为静脉溶栓治疗,但是该方法在治疗结束后并发症较多且再通率较高,效果不佳。而介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逐渐被人们熟知。因此,本研究简述了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两种方式的操作方法,并分析了二者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05~2021-06接受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平均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44例、36例,平均年龄为(63.1±7.5)岁。基础资料经组间对比后差异不明显(P>0.05)。

(1)纳入标准:①影像学诊断后符合疾病确诊标准;②精神正常;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受损;②对所用药物过敏;③存在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选择0.9mg/kg阿替普酶(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规格:20mg/支,批准文号:S20110051)为溶栓药物,具体操作为1min内将10%10mL使用氯化钠溶液稀释后的药量经静脉完成推注,剩余90%药量经100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在1h内完成静脉滴注。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介入治疗,具体操作为:①通过MRI完成血管造影明确动脉闭塞、狭窄确切位置,并了解缺血区域侧支循环情况。②治疗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后,闭塞段血管使用微导丝通过,并将微导管沿微导丝置于闭塞血管远端,同时配合取栓支架。③采用SAVE技术进行颅内动脉取栓,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④治疗结束进行动脉造影了解治疗结果,观察闭塞血管血流情况。⑤治疗结束且完成24h观察后,经CT或核共振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征象,若无异常可遵医嘱予以患者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mg×100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317)、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75mg×7s,国药准字:国药准字J20180029 )等药物维持治疗,以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判定疗效,评分降低超过90%且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痊愈;评分降低50%~90%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判定为显著;评分降低15%~50%且患者临床症状有部分改善判定为有效;评分无明显变化,且临床症状也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判定为无效[2]。②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SS-QOL量表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96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通过NIHSS量表了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5分,分值与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成正比。③预后评分、预后率及再通率:随访3个月后使用mRS量表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定,0~1分表明预后良好,2~6分表明预后不佳;记录两组治疗后再通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40,n(%)]

2.2 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治疗3d、3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分)

2.3 预后评分、预后率及再通率

研究组mR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再通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评分、预后率及再通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其中尤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升高较快[3]。急性脑梗塞有着进展快、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若是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因此临床中多强调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作为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用药,阿替普酶(rt-PA)本质属于糖蛋白,通过激活纤溶酶原系统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栓塞早期及时应用rt-PA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4,5]。但是经大量文献查阅可以了解到,单一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介入治疗随着临床的应用逐渐被人们熟知,且这一方式风险小,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因此研究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患者发病后4~5h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是最常见的,虽然静脉溶栓能够在发病早期打开患者血管,但是受治疗时间窗口的限制,其往往需要在发病3~4.5h之内完成治疗,治疗范围有限,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因此不够理想[6,7]。急性脑梗塞患者其脑部梗塞灶周围的半暗带中会存在大量的脑细胞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而这些细胞因为缺少能量的供给,并不能将其自身原有的功能发挥出来,因此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出现受损的情况。而介入治疗能够及时开通患者闭塞的血管,最大限度避免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能够逐步缩小患者的脑梗塞面积,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从而可以促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3d后、3个月的NIHS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介入治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再通率存在明显差别。考虑其原因可能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颅内大血管仍旧会出现再次闭塞、闭合的可能性,导致急性脑梗塞的再通率较高,这是因为治疗中应用的药物必须经血液循环后才能够将其溶栓的效果发挥出来,但是药物到达病灶处后浓度不足导致溶栓效果受限,因此仍有部分大血管处于闭塞状态。而介入治疗能够先通过血管造影使医生对患者的血管栓塞情况有清楚地了解,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溶栓、取栓方式,确保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接触血栓进行注药,可以使病灶区域的药物浓度达到合适的状态,进而可以促进血栓的溶解,使半暗带的血流灌注得以恢复,因此再通率较低。另外,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预后评分也有所不同(P<0.05),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介入治疗可快速疏通闭塞动脉血管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可减少或避免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与相关后遗症风险,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将介入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可以更快速且有效地帮助急性脑梗塞患者疏通血管,恢复正常的脑组织血运,进而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而且还降低了创伤,减少了治疗风险,安全性高且预后良好,临床应当推广应用[8]。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保证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可有效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逐步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通率脑梗塞溶栓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后再通的研究现状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