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①
2023-07-28肖韬
肖 韬
(福州眼科医院眼底眼外伤科,福建 福州 350000)
眼睛是人类身体上一种最重要而精密的器官之一,其能让人们看到世间的一切事物,但是,因为其长期暴露在人体的皮肤表面,很可能会因为外伤而造成视力下降,甚至是失明等情况。有研究显示,90%以上的眼部损伤会波及到眼球且多发生于中年人和婴幼儿群体中[1]。眼外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且十分复杂的疾病,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眼球萎缩或是眼球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眼球萎缩是一种很严重眼部畸形,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外伤、炎症等原因造成的。有些患者会出现角膜浑浊、眼压低、眼睑下垂等症状,由于双眼的不对称,会使人的容貌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于外伤引起的早期眼球萎缩,临床常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体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能有效防止眼球萎缩,保持眼球外形状态,但对于存在神经损伤、脉络膜缺失、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效果不理想,因此并不适用于年龄较大患者群体的治疗[3]。有研究结果显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因眼外伤引起的视觉失去光感有一定的帮助,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视力[4]。基于此,本研究将从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出发,深入剖析探究其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望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较为有效的价值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福州眼科医院2021-06~2022-06收治的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2岁,平均(36.98±6.85)岁;病程2~15d,平均(5.23±0.74)d;研究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37.05±6.91)岁;病程1~16d,平均(5.44±0.69)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支持。
(1)纳入标准:①18~65岁(含18和65岁);②因工伤、车祸或失明等外伤引起眼压降低,入院经各项检查证实,符合早期眼球萎缩的相关诊疗标准,且外伤后存在一定光感者;③临床病史资料均完整且有效;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②意识不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③存在严重的手术禁忌、药物过敏现象者;④已经进行玻璃体切割和巩膜扣带手术的患者、并发感染性眼内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外伤后脉络膜上腔出血以及有相对性传人性瞳孔异常的患者;⑤不愿参与本研究或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均实施相同的检查,如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B超等,检查时,多涂抹耦合剂,不要给眼睛施加多余的压力。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具体方式如下:术前12h嘱禁食、禁饮,术中常规消毒铺巾,实施必要的麻醉,术毕注意清洗伤口、取出异物、缝合伤口等各项措施。
研究组则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将角巩膜的伤口包扎好,尽可能的将眼内的容物还纳出来,使眼球结构逐渐完整。再行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选择Alcon公司生产的玻璃体切割机治疗,在角膜缘后、2点、10点3.5mm左右处,分别用穿刺刀刺入巩膜,将巩膜全程切开,依次放置切割头、光导纤维、灌注头,将角膜的边缘缝合,并与镜固定圈保持一定的距离,切率为每分钟5000~10000次。将玻璃体内的积血、机化条索、膜状物等从中央到四周一次全部切除,并在巩膜表面两个直肌之间留一条预定的缝合线,再用巩膜环扎在其上。对晶状体脱位者进行晶状体脱位或晶体手术切除,如有需要,应采用巩膜外环扎法;对于眼内有异物的患者,手术中要将眼球里的异物取出;手术时,将所有的玻璃体和血肿清除,尽可能地将玻璃体完全切除;适当地排出积液或淤血,并将凝结物清除;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视网膜或剥膜增生的视前膜进行切除手术,应用重水法展开视网膜,眼球内光凝,将药物注入玻璃体。需注意的是,在手术中应适当加入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需充分卧床休息,给予一定的抗生素防止感染,局部使用典必殊眼液进行防护,并注意患者的前房、视网膜恢复情况以及对创口、视力、眼压等情况的密切观察,对术后有眼内感染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万古霉素等药物进行控制,并在患者出院后,嘱咐定期复查,提供必要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指导,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含手术时间、手术初次成功率、术后2h眼压3项指标,以手术时间越短、手术初次成功率越高为宜,术后2h眼压可参考正常范围10~21mmHg,3项指标均以实际情况为准进行记录与分析。(2)比较两组手术后的视力情况:包含>0.3、0.12~0.3、0.02~0.1的例数以及数指、手动、光感的发生率,视力水平处于0.02~0.1维度表示视力较佳,无手动、光感现象表示越好。(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术眼胀痛、角膜水肿、高眼压、视神经萎缩、继发青光眼等,以实际发生情况为准进行记录,有轻微症状均视为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初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h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后的视力情况比较
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后的视力情况比较[n=30,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30,n(%)]
3 讨论
眼球萎缩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部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变小或变软、眼压降低、眼球壁变薄等症状,同时还可引起眼部的各种组织退行性变化,甚至还会有很严重的视觉障碍或失明症状。由于外伤引起的早期眼球萎缩,若眼睛里的各种组织受到损害时,患者的眼睑就不会全部张开,而且会出现下垂凹陷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不利[5]。
临床对于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由于视网膜和玻璃体的正常接触,不会出现玻璃体后脱离,如果过早的做手术,可能会造成玻璃体层的残留,从而脱离视网膜,在受伤后的几天内,玻璃体脱落会增加整个玻璃体的切割难度。因此需在伤后15d左右进行手术[6]。常规的手术治疗受到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在临床治疗中显现出滞后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型手术,用套管针将巩膜和球结膜插入玻璃体腔,迅速搭建好手术需要的通道,并在通道上放置一根导管,将穿刺孔固定在一条直线上[7]。由于套管的直径较小,所以在取出套管后,巩膜和结膜上的创口可以自动愈合,从而避免了缝合伤口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8]。这种手术方法可以直接清除眼球内出血和纤维细胞增殖的支架组织,并能同时取出多种异物,特别是包裹异物、非磁性异物、视网膜嵌顿异物,以增加异物取出率,从而提高光路的透明度,减少视网膜脱落的几率,减少患者的视觉损伤[9]。另外,有研究显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儿童眼损伤的治疗效果也较好[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中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对于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眼压以及提高手术初次成功率上有很大的积极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后研究组的视力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改善患者视力,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中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具有较为积极临床效果,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手术的成功,有助于改善患者眼压、视力等指标,能够有效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