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翼电影主题曲的文化魅力与精神价值

2023-07-28冯诚纯

电影新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左翼音乐文化

冯诚纯

一、中国共产党引导左翼电影的历史缘起

电影作为文化舶来品最初引进上海时,曾被国人称作“西洋影戏”,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也为中国开辟了新的文化传播媒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对于电影这类新兴的文化产业,采取了包容和开放的姿态,给予其足够的自由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引领了近代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历史潮流。当时,在上海相继出现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和影剧院,伴随着同类行业的增多而引发的竞争,特别是左翼电影的风生水起、推波助澜,使电影事业在三十年代走向巅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之后,党中央机关设在上海的=时间自1921年起至1933年止,前后总共达12年之久。革命政党与现代电影在同一时空下的风云际会,必然导致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电影音乐文化的蓬勃兴起。

1927年,由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也在国统区进行文化思想的围剿。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与国民党在文化思想上进行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推动和影响下,1930年3月2日,由两度留苏曾任中共总书记的瞿秋白为发起人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得以成立,有利于“使上海文化界进步团体、进步人士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思想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既顺应了世界无产阶级左翼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也是出于团结广大左翼文化人、加强宣传工作的自身组织需求”。1这是中国共产党从思想和组织上领导文艺运动的起始,并逐渐向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领域发展和延伸。左翼电影音乐文化也因此应运而生。

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推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改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电影主题中的鸳鸯戏水、神话武打的题材已不再受到大众的青睐,中国电影风格的转变已然成为左翼电影风生水起的突破口。193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批左翼文艺青年学者纷纷投身于电影艺术行业,由夏衍、阿英、司徒慧敏等人成立的左翼电影小组,一方面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入中国电影产业,使左翼电影更具有视听冲击及民族感染力;另一方面,左翼电影工作者同聂耳、任光、贺绿汀等多位优秀的左翼音乐家联合,在原有的技术发展上又一次推动电影在听觉感官形式上有了新突破。大批左翼文化人与广大电影人共同努力,创作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和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的,反映真实事件、洞察民间疾苦、追求社会平等的文艺作品,以达到大众的认同感及引领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主流思想,使上海成为左翼电影文化的摇篮,由此,真正的左翼电影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展开。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引导,就没有“左联”的诞生;没有“左联”的积极推进和左翼人士的主动作为,就没有左翼电影音乐文化的兴起和文明进步的社会效果。

二、左翼电影主题曲的思想境界与表现艺术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上海的电影文化行业也必然受其干涉与控制。但是,当时上海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沿海开放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及其租界林立、华洋杂处、相互竞争的多元文化发展,引领时尚潮流的思想环境和海派文化特征依然存在。向往民主、文明、进步的左翼思想,也在不同的租借区和各领域、各阶层的进步人士中迅速扩大,导致国民党政权无法完全覆盖在上海的专制统治。这在客观上也给予左翼先进思想得以进入电影市场而逐渐生根、开花、结果孕育了难得的时机和条件。在这个特定年代里,电影从无声到有声逐渐转变。左翼电影工作者们通过制作和传播电影主题曲,力图把革命思想与爱国情怀融入歌唱旋律中,并在左翼电影主题曲演唱旋律的渗透下,使受众在聆听、传唱和欣赏左翼电影主题曲的基础上,从思想和精神中得到升华,“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启蒙及煽动的有力武器”。2

图1 .电影《渔光曲》剧照

(一)反讽与爱国

左翼电影从一开始并没有发展得顺风顺水,一些年轻的左翼电影工作者尽全力把具有爱国情怀的思想内容推向群众的内心,但直白的表达及其稚嫩的宣泄很快引发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因此,把左翼电影及其思想传播转移至地下是左翼艺术家们的唯一路线。国民党的文化侵害与革命低潮的折磨使左翼文化工作者倍感压力,且又给予他们更多深入探索的强大动力,以致他们在电影内容与音乐创作上动足脑筋、费尽心血。作为“既贴合剧情,又有独立艺术表达个性的音乐形式”3的电影主题曲来说,歌唱性的旋律更适合传播及宣传反映社会现实的矛盾和爱国主义激情,但反之也极容易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对此,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者们逐渐创新和发展先进的电影艺术理论及引进西方音乐中的“反讽”表现手法,隐晦地替代原本叙述直白的革命抗争思想。

例如,在电影《渔光曲》主题曲的创作过程中,左翼音乐家任光和安娥就采用三段式曲式结构的歌曲来巧妙暗示资产阶级统治下对劳苦人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的沉重痛苦。第一段歌词:描绘大海的平静祥和,来形容没有剥削下的美好生活;第二段:画风转折进入浪涛汹涌、风雨交加,且连鱼儿都寻不到踪迹的穷途末路,来反映收取租税的官吏的种种暴行;第三段:以自叹捕鱼人的世代穷困来讽刺老百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永远无法翻身的绝望处境。乐曲的主要明显变化来自伴奏的织体,第一段的钢琴织体类似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是以四拍中由低到高如波涛般浪打浪的节奏形态存在,与歌词第一段所表现的大海的温柔相一致;第二段钢琴织体以低声部的震音开始,使节奏上有了推动感,而后进入三连音的线条式织体,不仅在节奏上增加了三连音的新鲜感,也将织体的张力推向了高潮;第三段全曲开始进入尾声收束,织体在初始时使用了节奏同步的柱式和弦,预示音乐的发展开始收束总结,在最后,更是将属持续隐藏地嵌入了左手的伴奏织体中,直至曲终。三段不同歌词及旋律的谱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向人们揭示劳苦大众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启发阶级觉悟,激发革命精神、唤起爱国意识及民族觉醒的真正意义。为了让主题曲的思想内涵在电影中产生更多的深意和印象,左翼电影导演蔡楚生把《渔光曲》贯穿至整部电影中,由主人公小猫和小猴唱出少年时对理想的向往,青年时面对现实的不屈,再到小猴临死时回忆并且追溯童年的美好时光。主题曲通过这三段曲谱来映射人生的曲折经历,暗示真实社会的残酷。又如,电影《马路天使》里的主题曲《四季歌》,田汉通过对一年四季的景物变换描写,以及导演袁牧之使用不同四季景色和人物内心的镜头切换,来反映茶楼热闹喧嚣一片繁荣盛景背后的人间冷暖和社会现实矛盾。《四季歌》的曲调取自青海民歌,虽然歌词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季,但无论在歌曲旋律还是织体中都没有比较明显的起伏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歌曲旋律调式为七声羽调雅乐,调式特点带有一些小调的愁苦,可见歌曲名为《四季歌》,而真正想表达的是思念的愁绪。同时,它通过主人公小红演唱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中国底层劳苦大众的亲人离散、思念家乡以及向往坚贞爱情的愁苦和无奈。这一隐匿而又发人深思的反讽创作手法,当时在左翼电影主题曲中尤为盛行。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人民解放的宏伟目标,通过左翼电影音乐艺术帮助人们确立革命理想信念,呈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思想上的升华。

(二)求新与解放

左翼电影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女性角色底层叙事的现实主义手法与妇女解放的政治动员高度统一、有机融合。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重新唤起他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一些思想和情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个让他多次想起、多次感受到的‘东西’传达给别人。”5所以,艺术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左翼人士的眼里,比起“给眼睛吃耳朵听的冰淇淋”式的软性电影及其歌曲,对比当下政治矛盾阴影笼罩下的无产阶级劳苦百姓来说,无疑是“架着梯子摘月亮”。融入真实社会背景,体现群众百姓社会阶层的根本矛盾,揭露多数无产阶级劳动群体的残酷环境以及人物真实感受,是改变旧电影艺术,得到民族觉醒意识升华的重要载体。而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劳动人民中,妇女地位及受剥削程度是最深的,其所要承受的是性别与阶级的双重压迫。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写道:“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下,才能够去除私有制,财富由社会管理,男人不再靠金钱具有统治地位而进行妇女的买卖,妇女更不用因为金钱而男尊女卑委屈于男性,至此才可投身进真正的共产劳动中进行经济独立获得真正解放。”6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于政治不统一、阶级不平等的中国旧社会,秉持救亡图存思想的知识分子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最初就指向了妇女解放。此外,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在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共鸣。至此,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提出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两条重要纲领,“‘我们文学运动的目的’在求新与阶级的解放’;‘反对一切对我们运动的压迫’。”7电影艺术作为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宣传手段。

当时,女性作为被压迫的弱势群体,成了左翼电影及其主题曲演绎的核心人物,不仅在文化艺术上对女性解放传统意蕴进行细腻刻画,更从地位与身份中挖掘革命意识的觉醒过程,从而塑造出告别旧社会的女性形象,达到左翼艺术运动笔下拥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在电影《风云儿女》中,由左翼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主题曲《铁蹄下的歌女》通过主人公阿凤的演唱,形成电影情节中的戏剧性转折。影片巧妙地运用以女性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失去母亲被夺去美好生活的阿凤被迫进入歌舞团,在一次演出中唱出此曲。歌曲开头钢琴以哀歌式的重音同步和弦作为引子,揭示了沉痛的音乐氛围,随即以中弱的轻响力度唱出“我们到处卖唱”,钢琴声部的右手保持着引子的柱式织体,好似沉痛的持续,而钢琴左手声部则使用向上律动的线性和弦分解,整体融合仿佛述说着歌唱者的弱势与凄凉。在歌曲中段,钢琴再次回到引子的织体,体现强烈的悲痛。全曲的声乐声部并不高亢,最高音也只有到小字2组的d音,但结合歌词与伴奏织体所营造的音乐情绪,整首作品似乎是对阿凤自身的悲惨身世的一种独白和呐喊,也好像是故意诉说给偶然驻足聆听,醉生虚幻美好生活中的辛白华的一种强烈暗示。面对曾经照顾相处过的阿凤,辛白华真实感受到阶级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平等待遇以及资本主义对其的任意践踏,从而达到主人公意识形态的转变而真正认识到世态炎凉、国家危亡的窘境,这也用来隐喻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即将被革新的戏剧性转折。

“在大多数时候,音乐是一种非直接和不确切的表达,我们需要在聆听和阐释音乐时尽可能地去感受那些隐性的、逐渐的但却有无穷后劲的意义与内涵,正是这些,成了音乐向我们‘转换’出的‘情感’或‘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8无产阶级女性尽管是封建主义统治下接近于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但作为个人的主观思想仍没有被社会的残酷与压迫所吞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女性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初衷。左翼电影音乐洞察无产阶级最根本的遭遇和情感体验,用音乐将女性的内心真实感受融入进角色及其故事中,并将其转换为翻身解放的思想性动机,从而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理想,不仅是批判资产阶级丑恶统治的艺术文化宣传,更是爱国救亡以及民族解放思想的重要政治动员。

(三)艺术与传播

自有声电影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后,音乐不仅成为左翼电影艺术中渲染气氛、增加戏剧冲突以及催生艺术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为核心的社交互动也是社会中呈现情感共识与唤起集体记忆的重要场景”9,而且有利于促进左翼电影音乐的艺术创新与思想传播。

“在左翼电影中,歌曲的作用和意义往往还不仅在于其在影片叙事中所占的地位,电影常常也成为一种传播歌曲的载体。这些歌曲本身有他们相对独立的不完全等同于其在剧中地位的功能。”10通过利用电影主题曲歌唱性以及传唱性的优势作为最佳传播媒介,左翼作曲家们开始为电影创作主题曲的同时,也就其民族性、革命性及教育性上对歌词和旋律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群众思想上的觉醒以及团结人民抗日救亡、翻身解放的决心。

唐小果躲在长椅后面观察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什么动静,以为摆脱了麻烦,正准备起身离开,可抓着扶手的手不知何时又被那焦糖色的、黏糊糊的东西粘住了!手用力一扯,那些东西便被拔出细长而透明的丝。与此同时,长椅上也离奇地出现一些奇怪的图案:动物、小人,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它们蜷缩在黑屋子里,身体似乎在融化,在扭曲变形,而且似乎还有一种尖牙利爪的怪物在袭击它们。

从曲式的传播角度来看,左翼电影的音乐思想来源于炙热的爱国情怀以及觉醒的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的五声调式在反映情感表达上稍显柔和安逸,对于情感的正反面矛盾叙述尚有不足,因此艺术家们通过五声调式与西洋音乐的兼容并蓄达到更丰富的音乐色彩,使其更具有戏剧冲突和情感张力,从而激发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爱国激情。例如,最有代表性的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曲的结构是由主歌与副歌两部分组成的二部曲式,开篇以副歌高潮部分的旋律作为引子,在加强了“万众一心”的号召性主题的同时,也使得全曲更加完整统一。作品第一部分主歌为四乐句单部曲式,其第一句歌词“起来”与皮埃尔·狄盖特“国际歌”使用了相同的音调,似是感召又是致敬。在歌词“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运用了自然大调属音到主音级进上行的旋律,再一次到达并强调了主音,而此句也是全曲唯一拥有西洋旋律特质的乐句,坚定了左翼音乐家聂耳将要在音乐上走出中国特色道路的坚定理想。歌曲的第二乐句停留在半终止的属和弦上,以推动音乐前进。第三乐句以全曲最高音下中音开始,以达到着重突出“中华民族”的效果。而第四乐句旋律以两次从最低的属音向上跳进的旋律走向形成一种蓄势待发的艺术色彩,也为副歌的高潮部分做到了充分的准备。“起来!起来!起来!”在由低到高的主和弦分解上做到了与歌词本意充分的融合,也将全曲推至最高潮。副歌部分在小符点与同音重复的三连音这些充满了小号旋律特质与进行曲气概的节奏下:“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仿佛点燃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以之前持续强调的主和弦和以开篇一致的音调走向了最高亢的结尾。《义勇军进行曲》通过对西洋乐器、外国优秀革命歌曲以及中国民族调性风格的融合,并使用合唱来演绎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就像是代替着大众在呐喊”。11这种“共情”式的传达方式以及具有戏剧张力的旋律性特点,使《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人民群众在苦难之际精神上的共同食粮,传唱程度上达到空前的热潮,“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12在全民抗战的特殊年代,抗日救亡的思想随着左翼电影主题曲的旋律及歌声被推出一波抗战文化高潮。

从左翼电影主题曲的体裁来看,歌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有独唱、二人重唱、小组唱、齐唱和合唱等,从不同表现手法体现多种人物内心刻画以及精神信仰的理想境界,合唱与齐唱的形式在左翼电影中占据重要和普遍的地位。从音乐的传播角度来看,合唱具有群众性,又被称作“合作的歌唱”,需要每位成员和每个声部协调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合唱的过程是追求声音和谐、情感和谐的过程,也是培养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的过程。”13当这种形式融入爱国激情以及抗日救亡的主题时,人民群众将被团结在一起,由此培养出真正从精神上振奋民心、升华爱国热忱的强大武器。

图2 .电影《马路天使》剧照

例如,聂耳所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打长江》《大路歌》、任光的《抗敌歌》《狼山谣》、冼星海的《搬夫曲》《运动会歌》,以及贺绿汀的《新中华进行曲》等作品作为电影中的合唱主题曲具有典型的鲜明节奏性、并带有呐喊式、鼓舞式的旋律色彩。除了为电影的色彩表现增添艺术渲染外,它们在脱离荧幕独立分割后,也存在其自身艺术价值。因此,左翼艺术家们把左翼电影主题曲融入进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分支。其中有专为电影灌注唱片的专业团体:联华歌咏团和电通合唱团等,通过电台、无线电广播、唱片等媒体介质传播左翼主题曲;另有为传播抗日救亡的革命爱国精神而组织的民众业余合唱队。在合唱的曲目上,左翼电影主题曲的合唱曲虽有限,但其传播力与影响力卓尔不群。例如任光的《大地进行曲》,聂耳的《开路先锋》《开矿歌》、沙梅的《你问我的家乡吗》等虽在电影主题曲中由单声部演唱,但仍有短促的节奏律动并带有步伐感的进行曲式,作为合唱曲目进行独立编排演唱同样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这些振奋人心的雄壮歌曲逐渐由众多左翼青年团体从上海传递到国内其他省份中去,并在各地成立不同形式的歌咏团体,完成了左翼艺术家们所要传达的抗日救亡精神的理想信念。

从左翼电影主题曲的创新来看,“吴侬软语的弹词,男子促紧了嗓子装出来的女子歌声,肉麻的《妹妹我爱你》《桃花江》《我的爱人就是你》绝振作不起我们中国已经消沉的民资,已经颓废的民族精神,但是我们的民众却一向曲不离口地哼着”。14无论如何,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从古至今是人类无法割舍的精神文化思想。当革命的号角被吹响时,“爱情”这个存有感性的字眼是否会妨碍到革命的进程,抑或者是并存?左翼电影工作者在电影内容中,通过把个体化的情感体验融入进革命思想意识,使观众对恋爱与革命的矛盾冲突大为改观。此时,爱情不再是你侬我侬的儿女私情,而是成为拥有革命情怀、爱国情怀的大爱精神。也由此,左翼电影主题曲从集体式的进行曲式风格向各个小众情感的分支上发展开来,电影《新桃花扇》里的主题曲《定情歌》作为一首典型的爱情革命歌曲而诞生。主人公方与民将要前往前线参加抗战,当与妻子素芳离别时唱出:“我爱你,我爱你”后,紧接着第二句:“你我同在一条战线”,体现革命抗战精神的歌词。音乐色彩上虽然一直围绕一种温婉、和谐的风格,但歌词的内容却传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为国的革命者舍弃小我而为国家奔赴战场拼搏,这种“一面将主导意图浪漫化,一面将情感倾诉现实化”15的叙述手法真正起到了爱情与革命共生。由此,爱情依赖于革命的精神文化价值才得此确立。上海在三十年代时已然是一座繁华且浪漫的都市,左翼电影及音乐把浪漫的爱情题材升华到了与革命并存的叙述方法,体现了上海特有的都市浪漫以及左翼音乐家所蕴含的创新革新思想。可以说,与城市吻合、与受众群体相融更丰富了左翼电影音乐,升华了左翼所要传播及教育的重要革命精神。

图3 .电影《天涯歌女》剧照

三、彰显左翼电影主题曲的当代精神文化价值

左翼电影主题曲虽处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文化的摸索与开拓期,用今天的视角看待三十年代的中国左翼电影音乐可能会存在技术、创作或是艺术表现上的不足,但其所体现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价值观,揭露真实社会现象、反映历史变革的真实刻画,更大程度上达到了立足于民族文化艺术之上的革命精神传播。

(一)革命精神的生动实践:赓续精神谱系和传承红色基因

伴随着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瑞金,再到延安,左翼电影音乐工作者和文化人为践行抗战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通过左翼电影的特殊艺术文化宣传起到了从革命精神上贴近民众、影响社会的重要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挣得了话语权和领导权。中国共产党通过左翼电影中的音乐文化影射,成功地抨击了国民党带来的灰暗腐败政治,从现实根本教育、唤醒、壮大广大群众的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并为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了团结统一战线。

现如今,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曾经的艰难窘境、挫折坎坷似乎离新时代青年人渐行渐远,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仍然不停催促着人民群众寻着历史的脚步奋进前行。就像习近平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6这必是新时代音乐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启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7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必将改变和壮大文艺舞台的多姿形态,但传承和延续红色基因的精神力量则仍将与历史相接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是历经艰辛、苦难与辉煌,而维系它的红色精神更是弥足珍贵。因此,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进程,正确运用好当代电影的特殊传播媒介,结合时代特性及民族文化特点,通过爱国电影故事讲述红色基因的初心和使命,必是铸就中国特色电影音乐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责任。

(二)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声乐艺术的宝贵启迪与创新发展

当然,左翼电影主题曲的创作和演绎在今天看来并不绝对成熟和完美,但我们仍能从中聆听到老一辈艺术家对作品反复推敲创作和演唱的努力和心血。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为左翼音乐事业所付出的耕耘,使左翼电影主题曲在没有任何科技传输工具的三十年代迅速传播普及,并引领成长在这一时代背负民族兴亡的群众。可以说,左翼艺术家所赋予的左翼音乐,传承的不仅仅是民族爱国精神,更是攀登自我专业顶峰的执着奋斗精神,以及给予后人传承及创新发展的宝贵启迪。

如今,新时代的音乐艺术传播和教育门类已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对我国经典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族唱法,及西方美声唱法等多种声乐演唱模式进行创新融合,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创作思维,结合中国音乐艺术的民族传统性,实现符合新时代创作的多元化音乐风格和艺术革新理念,这正是当代青年人用智慧去传承历史经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音乐文化的时代使命。

中国电影主题曲传播了半个世纪,在技术、艺术层面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主题曲,之所以至今仍然被学者探索及研究,是因为它始终秉持着民族性、时代性而尽情地绽放在中国的文化沃土中。“艺术离不开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开民族的历史发展”18,左翼电影主题曲做到了植根于民族审美的生活情趣和风土人情,用细腻的音乐和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刻画人民的喜怒哀乐,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穿越时空给予大众轻松愉悦却又发人深省的心灵慰藉,成为人民群众精神层面上的坚强支撑。重温并创造发展这些印刻着历史特征和流淌着滚烫热血的三十年代左翼革命音乐文化,也是我们新时代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注释】

1 陈彩琴.从左翼文化运动看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文化的引领与建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7):68-73.

2 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193.

3 罗嫱.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J].四川戏剧,2017(10):36-38.

4[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M].曹葆华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73:4.

5 张亚茹,宋建丽.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14.

6 杨春时.苏联文学理论的确立与五四文学思想的磨灭──左联时期的文学思想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7(10):164-172.

7 孙丝丝,吕玥.论音乐隐喻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实践[J].音乐艺术,2021(1):109-121.

8 喻国明,张珂嘉.作为媒介的音乐:传播中音乐要素的新价值范式[J].现代传播,2022(3):84-90.

9 钟大丰.作为艺术运动的三十年代电影(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4(6):164-181.

10 聂耳.聂耳全集(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511 .

11丰子恺.谈抗战歌曲[J].战地,1938(4).

12李伟.大众文化视野下抗战合唱的传承途径研究[J].北京: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2):176-178.

13刘良模.刘良模先生纪念文集[M].北京: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2010:19-20.

14万传法.1978—2008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308.

1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1-6.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7.

1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7.

猜你喜欢

左翼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江南书院
谁远谁近?
圣诞音乐路
音乐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30-1935)
前期延安文学对左翼文学的继承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音乐